陳彪
陳彪(1923年11月23日—1993年11月10日失蹤),字達聰[1][2],福建福州人[3][4],生於北京[5][3](另一說生於福州[6][7]),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3]。1993年失蹤。
生平
[編輯]陳彪祖籍福建省閩侯縣螺洲(今屬福州市倉山區)[5][8],為當地名門陳氏家族陳若霖、陳寶琛後代[5]。童年隨父各地遷任,1933年在杭州小學畢業,1937年夏考入福州英華中學[9](福建師大附中前身)並於1938-1940年間就讀[10](另一說1938年初中畢業[5]),1941年夏於成都蜀華中學高中畢業[5],隨後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11][6][12]就讀一年[5],次年轉入重慶交通大學電機系就讀半學期[5],隨後因病休學1年[6]。1943年夏考入(轉學至[6])成都金陵大學物理系二年級[5],1946年畢業[6]後分別在台灣大學物理系和南京金陵大學物理系任教[13][5]。1946年至1950年間,曾自學德語、俄語並補學近代物理理論[6]。1947年6月(另有說8月、9月),經恩師[6][14]李珩介紹[15]進入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任助理員[13][5],月薪160元[15]。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進入南京。天文研究所受國民政府令,於三個月前一行9人攜帶圖書儀器75箱遷往上海,直至9月14日返回南京。留守的陳彪等6人(陳遵媯、沈曉青等[16]),見國民黨軍隊向紫金山一帶撤退,擔心山上儀器受損,於是打電話與城內解放軍取得聯繫。次日解放軍進駐並將天文台作重要目標保護。[15][16][17]
1949年後,長期任職於紫金山天文台,從事太陽物理等科學研究。
1980年5月(另一說1980年11月[3])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後入選部常委[3][4]。1980年7月任雲南天文台台長[18][13](另有說1982年至1985年間[5]或1982年至1986年間[7]任台長;或1982年5月至1985年8月兼任台長,1985年10月起名譽台長[19]),後出任名譽台長。[5][20][21][22]
1993年2月參加在雲南天文台舉行的中國首屆日震學討論會。[23]
1993年11月10日(另一說1992年11月10日上午6時[24][25][8]),陳彪在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前往南京大學天文系參加首屆天體物理力學討論會的途中[來源請求]失蹤。[26][27][28]
1994年6月20日,中共江蘇省委批准發表關於陳彪的尋人啟事。紫金山天文台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安全局、江蘇省公安廳,先後在揚子晚報、浙江日報、新民晚報、福建日報、雲南日報、四川日報、中國科學報、人民公安報等八家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29][2][30]
各文獻記載陳彪失蹤[25]、離世[31][8][32]或在世[33][4][34][35]的情況不一。
成就
[編輯]長期組織推進中國的太陽物理觀測研究、發展並作出重要貢獻。[20][36]被譽為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4]
1950年代為中國太陽物理觀測研究的布局和發展提出整體規劃建議,並作出相關成果。[4]為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雲南天文台太陽觀測站早期建設做出大量工作。參與組織協調第19~22次太陽峰年觀測活動、1983年昆明太陽物理國際研討會(國際太陽物理和日地間傳播現象學術研討會[3])。[36]
歷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研究員、太陽物理研究組組長、理論天文研究室主任、台長、名譽台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太陽物理分支學科主編等。[36]
曾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國際科學聯合會日地物理委員會太陽物理科學代表[20][4](另一說「國際科學聯合會空間科學委員會太陽專業代表」[3])、國際《太陽物理》(Solar Physics)[13]雜誌編委(1985年-1988年[4][37])[3]等職。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和組織國際性天文學術活動[37][38]。[4]
家庭
[編輯]陳彪出身福州,家中排行老三[4]、長子[39]。父親陳體誠,畢業於上海交通部工業專門學校(交通大學前身)土木工程科,曾由北京政府交通部選派留學美國[5],回國後在北洋工學院任教,曾出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公路處處長[13]、福建省建設廳廳長兼財政廳廳長、中國工程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浙江公路局局長等職。[5]因主持西南軍運,陳體誠於1941年舉家遷至昆明,1942年夏赴滇西前線督運,沾染斑疹傷寒,回昆明不久後病故。[6][5][4]此後陳彪之母徐幼玉隨6名子女[4]遷至成都華西壩附近草舍,1967年文革期間陳彪之母被遣送回福州,多年後平反回到北京,1983年病逝。[6]
大姐陳綸,1947年到美國,獲博士學位,從事生物化學研究。二姐陳緗,北京301醫院檢驗科專家。大妹陳綱,清華大學畢業後任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小妹陳綏,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組織分配到蘇聯留學[6],攻讀法律,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91年去世。弟弟陳篪[5],字達奇[1],斷裂力學專家,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並留校任教,曾任冶金部鋼鐵研究院金屬物理室主任等職[5],也曾在鞍鋼工作(中心實驗室、金屬實驗室主任[39])、多次赴蘇聯學習,1975年秋確診甲狀腺癌[40],1978年病逝。[1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陳漢湘. 螺洲古文化和古遗址一览. 螺渚逸史. : 139 –透過讀秀.
- ^ 2.0 2.1 寻人启事. 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社. 1994-07-13: 04版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南京大学校友英华.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05: 193. ISBN 7-305-01475-3.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宋森(筆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編.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编 天文卷.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05: 186. ISBN 7-5046-3996-6.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陈彪:他大步走向太阳.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9).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陳彪. 敬怀我的母亲与恩师. 科学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 ^ 7.0 7.1 7.2 劉炎(筆者). 李嘯虎; 宣煥燦 , 編. 世界科学家大辞典 上.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313158581.
- ^ 8.0 8.1 8.2 黃啟權. 福州市地方志編察委員會 , 編. 三坊七巷志.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9-06: 457. ISBN 9787806914878.
家住光祿坊。(1923-1992)
- ^ 周濟. 福建历史上天文与气象人才简述. 福建科学技术史研究.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0-09: 63–67. ISBN 978-7-5615-0326-3.
- ^ 【1940届校友】陈彪(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 福建師大附中. [202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5).
- ^ 陈彪. 南京黨史網. 中共南京市黨史工作辦公室. 2015-02-11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 ^ 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 (編).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05: 114–116. ISBN 7-5320-4774-1.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卜承志; 劉維榮. 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先行者——陈彪访问记. 檔案與建設. 1994, (1): 6–8 [2021-01-08]. ISSN 1003-7098. NSSD 10050979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透過CNKI.
- ^ 王綬管. 塔里窥天 王绶管院士诗文自选集. : 12. ISBN 7-224-07363-6.
- ^ 15.0 15.1 15.2 江曉原; 吳燕. 紫金山天文台史稿 中国天文学现代化个案.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4-12. ISBN 7-5328-4802-7 –透過讀秀.
- ^ 16.0 16.1 李元. 紫金山天文台 岁月难忘. 南京黨史網. 中共南京市黨史工作辦公室. 2013-06-20 [202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3).
- ^ 陳永汶. 行走天穹: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传.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7-09-01: 142-144 [2022-08-23]. ISBN 978-7-5075-2163-4 –透過讀秀.
- ^ 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回忆与思考——在求学和治学的道路上. 福建文史资料 第29辑 天文之星 福建籍著名天文学家. 福州: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2: 172. ISBN 978-7-5335-0656-8.
-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纂; 雲南天文台; 雲南省氣象局編撰. 云南天文台历届领导职名表. 云南省志 卷2 天文气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叢書.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5-03: 115–118. ISBN 978-7-222-01674-3.
- ^ 20.0 20.1 20.2 陈彪. 中國科學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1).
- ^ 熊大閏. 前言.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1994, (02) [2021-06-19]. ISSN 1000-36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林元章. 三十年前天文界的一件大事——忆陈彪院士与昆明国际太阳物理会议. 天文愛好者. 2013: 84–87. ISSN 0493-2285.[失效連結]
- ^ 中國科協學會部 劉恕. 中国首届日震学讨论会纪要. 中国科协学会年鉴.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478–479.
- ^ 福州市倉山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仓山区志(1990-2005) 一、人物傳. 方志出版社. 2017: 669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1923年-1992;1992年11月10日上午六時失蹤。
- ^ 25.0 25.1 陈彪(1923.11—1992.11失踪).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 2019-12-27 [2022-08-06].
- ^ 席澤宗. 自叙年谱(1927—1994年). 《中國科技史雜誌》. 2008, (1): 28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龔育之訪談錄》編輯組 (編). 中宣部科学处与中国科学院 - 与《科学通报》的关系. 龚育之访谈录.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12. ISBN 978-7-5073-2967-4.
陳彪(1980年當選為學部委員,不久前驚聞他已失蹤!)
- ^ 北京青年報. 中科院博士生野外考察遇害 案情引起各方关注. 新浪. 2001-12-12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9).
在中國科學院系統,有關失蹤案件已發生過多次,其中震動、影響大的如彭加木、陳彪院士等,但類似張廣傑這樣的被害事件尚屬首次。
- ^ 江蘇科技年鑑編輯部 (編). 江苏科技年鉴1995.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472 –透過讀秀.
- ^ 寻人启事. 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社. 1994-07-15: 04版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 ^ 王湧泉 (編). 日地水文学与水旱灾害研究. 鄭州: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12-12. ISBN 978-7-5509-0347-0.
但是陳彪院士不幸離世,計劃無果而終。
- ^ 院士风采 - 陈彪. 福建科技館. 福建省科技館. 2021-02-18 [2022-08-07].
陳彪(1923.11.— 1992年11月 )
- ^ 江蘇省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編). 江苏科技群英志 续集.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8-07. ISBN 7-80122-318-7.
- ^ 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等編 (編). 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录表(89人). 南京当代人物大典 英才卷.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10: 19、510. ISBN 978-7-80199-520-9.
- ^ 院士风采. 科技傳播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2012, (17): 226–227. ISSN 1674-6708 –透過知網、讀秀.
- ^ 36.0 36.1 36.2 宋德慈 (編). 二十世纪中华爱国名人辞典. : 276 –透過讀秀.
- ^ 37.0 37.1 世纪之树 福建师范大学90年 1907-1997.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7: 143–144. ISBN 7-80640-030-3.
- ^ 朱鼎豐. 巍巍福中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志. 1997-05: 336 –透過讀秀.
- ^ 39.0 39.1 曾意丹; 徐鶴苹. 福州世家 2001年版、2010年版.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05-01: 28. ISBN 7-211-03909-4.
- ^ 新華社記者 陳禹山. 科技战线的铁人——陈篪 (S1).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0–55. 1990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 ^ 劉維榮, 林挺. 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先行者——陈彪院士访问记. 上海檔案. 2001, (03): 17-18 [2021-06-19]. ISSN 1006-804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透過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