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達爾內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爾內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14.61°S
經度23.57°W
直徑14.81公里
深度2.385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24°
命名來源莫里斯·達爾內法語Maurice Darney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南向斜視圖

達爾內隕石坑(Darney)是月球正面位於雲海風暴洋交界處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法國天文學家莫里斯·達爾內法語Maurice Darney(Maurice Darney,1882年-1958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該隕坑西側靠近赫里戈留斯隕石坑、西北偏北毗鄰諾曼隕石坑歐幾里得隕石坑位於它的西北、西北偏北則是小隕坑柯伊伯;達爾內隕石坑的東面,從北往南分布著邦普朗環形山托蘭斯基隕石坑居里克環形山奧佩爾特隕石坑;而南面和東南分別坐落了盧賓聶基隕石坑和更大的阿伽撒爾基德斯環形山。此外,環該隕坑:西北是里菲山脈風暴洋、北面瀕臨知海、東北綿延著蓋塔山脊、東側伸展著奧佩爾特月溪、而東南和西南分別為雲海濕海[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4°37′S 23°34′W / 14.61°S 23.57°W / -14.61; -23.57,直徑14.81公里[2],深度2.385公里[3]

達爾內隕石坑是一座坑底面積較小的圓碗狀撞擊坑。隕坑北面的知海上分布有一些崎嶇的山丘和丘陵,而南面則連接了一系列向西南延伸的低矮皺嶺-可能是一座古隕坑的殘壁。該隕坑坑沿尖峭,幾乎未受撞擊磨損。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550米[4],坑內反照率明顯高於周邊幽暗的月海表面。隕坑位於一座輻射近110公里的小型射紋系統中心,並被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和《內側壁坡帶有暗紋的撞擊坑列表》[6]

該隕坑的形態特徵隸屬"BIO 型"(以該類隕坑的典型代表-畢奧隕坑所命名)。

衛星隕石坑[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達爾內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LAC-94 區域圖
達爾內 緯度 經度 直徑
B 14.82° S 26.43° W 3.61公里
C 14.14° S 26.04° W 12.81公里
D 14.51° S 27.06° W 4.85公里
E 12.43° S 25.44° W 4.35公里
F 13.32° S 26.46° W 3.86公里
J 14.35° S 21.45° W 6.03公里
  • 衛星坑"達爾內 C"、"達爾內 D"、"達爾內 E"和達爾內 J"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 衛星坑"達爾內 C"在月食期間曾被記錄到表面溫度發生異常,該現象主要為隕坑地質齡較短,表面尚未形成能提供隔熱作用的表岩屑所致,這是最年輕隕坑的一種典型特徵;
  • 衛星坑"達爾內 C"在一些舊的刊物中被稱為"皮耶羅隕石坑"(拉丁語Pierot),但國際天文聯合會並未接受該命名。

參引資料[編輯]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