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車輪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車輪舟,也叫車輪舸水車船車船千里船,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船隻,最早出現在南北朝。車輪舟使用稱作「車輪」、形似水車輪槳替代船槳,由手臂驅動改為蹬腿驅動,由於大腿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加發達,提高了船隻的功率,改善了船隻的機動性。[1]

清代車輪舸
唐代車輪舟

歷史[編輯]

南北朝時期,418年王鎮惡的水軍裝備沒有船槳的蒙衝,可能採用輪槳推進[2],科學家祖沖之建造千里船英語qianli chuan,據記載是不受自然因素影響而能夠自行運作的機動船。[註 1]此後,到了唐朝武則天年間(公元700年),曹王李皋延續了車輪舟的發展。《舊唐書》中記載過他嘗試改進車輪舟的靈活性,使之更加耐用堅固。[註 2]宋朝時,車輪舟被納入水軍戰船的編制中,並具有相當的規模。洞庭湖水盜楊麼等在南宋宋高宗年間(公元1130年)反叛,著名船匠高宣初時大造車輪舟。後被楊麼叛軍俘虜後建造了具有24個車輪、命名為「和州載」的大樓船。岳飛隨後加入戰事討伐楊麼等叛軍。[3]和州載反過來成為官軍撃退逆賊的有力武器,因為南宋水軍倣傚叛軍大造車輪舟[註 3]。水盜之所以敗退與車輪舟上裝上了出現於隋唐時期戰船已配備的「拍竿」有關。當戰船靠近敵方船隻時,「拍竿」可以利用機械力量襲撃對方。[註 4]

注釋[編輯]

  1. ^ 見蕭子顯《南齊書‧祖沖之傳》卷52列傳第三十三「祖沖之」段原文:「及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2. ^ 見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李皋」段原文:「常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3. ^ 資料金出自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原文:「官軍戰船亦效賊車船而增大,有長三十六丈廣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未及用而岳飛以步兵平賊。至(金主)完顏亮入寇,車船猶在頗有功雲。」。
  4. ^ 資料出自元代脫脫《宋史》卷365原文記載:「方浮舟湖中,以輪激水,其行如飛,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輒碎」。

相關條目[編輯]

參見[編輯]

  1. ^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 海上絲綢之路. [2023-09-23]. 
  2. ^ 资治通鉴/卷118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2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5) (中文(簡體)). 鎮惡溯渭而上,乘蒙沖小艦,行船者皆在艦內;秦人見艦進而無行船者,皆驚以為神。 
  3. ^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古代船舶 車船〉.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17-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