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鎔 (北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鎔(944年—998年),字化鈞北宋大臣,滄州樂陵(今山東省樂陵市)人。

趙鎔以刀筆吏在藩邸事奉晉王趙光義,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趙鎔補東頭供奉官。因出使吳越國賞賜國信,錢俶納土歸降,派遣趙鎔檢校帑廩,轉任內酒坊副使。因為告發秦王趙廷美的陰謀,轉任六宅使,領羅州刺史。掌管翰林司,擢升為東上閣門使。

郭贄參知政事,趙鎔因為是同府的舊交,曾經有所請託,郭贄沒有聽他的。趙鎔搜集堂吏的過失上告,郭贄面見宋太宗,說明趙鎔請私,於是召趙鎔當廷辯論。趙鎔詞屈,出任為梓州遂州都巡檢使,改任左驍衛大將軍,依舊兼任州職。任滿回京,擔任知滄州兼兵馬部署。趙鎔在滄州完繕城池,修整戰具。敵軍曾經數百騎兵至滄州境上,聽說有所放備,於是退去。轉任左神武大將軍。崔翰知州時,改趙鎔為本州鈐轄。

趙鎔又擔任知廬州,在廷對時,自行陳述願意留下,沒有許可。過了一年,召為樞密都承旨,同掌三班,之後拜宣徽北院使、同知樞密院事,與柴禹錫一起掌管機務。曾經派遣吏卒改變服裝,散布在京城偵察。吏卒乘酒醉與賣書人韓玉鬥毆,沒有打贏,於是誣衊韓玉言語涉及指斥皇帝。柴禹錫等急忙上告,韓玉定罪伏法。宋太宗不久知到韓玉的冤情,從此查訪的事不再聽信。柴禹錫出鎮,趙鎔加知院事。宋真宗即位,改任南院使、檢校太傅,因為心臟病請求解任。當年秋天,改任壽州觀察使。咸平元年(998年)三月,趙鎔去世,時年五十五歲。贈忠正軍節度,錄其三子為官:趙忠輔,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忠願,虞部員外郎;趙忠厚,內殿崇班。

趙鎔年輕時涉獵文史,文詞優美,委身晉王府,因為勤謹被重視。本名趙容,宋太宗改他為趙鎔,說:「陶鎔所以成器也。」趙鎔信佛,多收藏古書畫。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