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貝錦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錦泉(1831年—1890年),敏修,貴駟憩橋(今屬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人[1],晚清武官,中法戰爭中的名將。生物學大師貝時璋的先祖[原創研究?],有弟貝珊泉,也為晚清著名海軍將領。

生平[編輯]

性情豪爽,有膽見卓識。少時家境貧寒,母親早逝,父親和兄弟五人靠竹編手藝餬口。因身強力壯,熟諳水性,經友人介紹,到葡萄牙籍外國輪船上做水手替班,三年後才返回家鄉。之後在家鄉甬江五鄉碶之間的河道靠撐航掌舵謀生養家。[1]

咸豐四年(1854年),中國沿海海盜為患,寧波府商人與寧紹台道合議集資7萬銀元購買英國造現代機器輪船寶順輪保護商船護航,是中國近代機器輪船的肇始。貝錦泉因有洋輪船操作經驗,被聘為寶順輪管帶,就是現代的船長。在貝錦泉的指揮下,寶順輪捕獲海上盜匪無數,海上盜匪幾近絕跡,商人行旅都受益,清廷特賜五品軍功。[1]

當時的船政大臣沈葆楨,聽聞貝錦泉大名,延攬入幕,聘他管駕戰船「萬年青」號,不久又改駕戰船「超武」號。在任「萬年青」號和「超武」號船長期間,又有效打擊了海盜,捕盜無數,屢建軍功,賞副將銜,時年38歲。不久累官至福建海壇總兵[1]

光緒十年(1884年),代署浙江定海總兵。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貝錦泉在鎮海之役中防守舟山,挫敗法國海軍。同年十月,實授定海總兵。[1]

之後,隨左宗棠遠征新疆迪化,幫助平定新疆。但因新疆之戰負傷,留下內傷,久治不愈,不久在定海總兵任上逝世,享年59歲。[1] 翁同龢親作墓誌,清廷誥贈武正一品「建威將軍」。[2]

遺蹟[編輯]

  • 今寧波鎮海貝氏故居[3]
  • 今寧波鎮海水師總兵衙門[3]

參考連結[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來源:百姓通譜網. 贝锦泉. 貝氏家譜網. [2013年8月25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2. ^ 中法战争名将贝锦泉的故事. 貝氏家族網. 發布時間:2009-03-11 18:27:20 [2013年8月25日] (中文(簡體)). 
  3. ^ 3.0 3.1 贝锦泉兄弟故居. 中國鎮海. 2005-05-31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2日)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