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地啄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啄木
指名亞種,攝於印度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鴷形目 Piciformes
科: 啄木鳥科 Picidae
屬: 蟻鴷屬 Jynx
種:
地啄木 J. torquilla
二名法
Jynx torquilla
地啄木分佈範圍
    夏季     全年     冬季
地啄木的產蛋
Jynx torquilla

地啄木學名Jynx torquilla)又名蟻鴷,為啄木鳥科蟻鴷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2][3] 牠們主要繁殖於歐洲和亞洲的溫帶地區。大多數的群體是遷徙性的,冬季會飛往熱帶非洲以及從伊朗到印度次大陸的南亞地區,但部分群體則居住在非洲西北部。牠們喜歡開闊的鄉野、林地和果園。

地啄木體長約16.5 cm(6.5英寸),牠們的喙比其他啄木鳥更短,更少呈現匕首般的鋒利。上半身呈現淺褐色的斑紋與紅棕色及黑褐色條紋,並且有更寬的黑色縱紋。下半身則是奶油色,點綴著棕色斑點。牠們的主要獵物是螞蟻及其他昆蟲,這些食物大多來自腐木或地面。牠們的蛋是白色的,這和許多在洞中築巢的鳥類一樣,牠們會在五月和六月間產下七到十顆蛋。

這些鳥的英文名稱Eurasian wryneck,來自牠們能將頭部旋轉近乎180度的能力。在受到巢穴威脅時,牠們會做出這種蛇一般的扭頭動作,並發出嘶嘶聲以作威嚇。這種奇異的行為曾經被應用於巫術,因此英文中的"jinx"即用來形容詛咒某人的行為。

分類學與詞源

[編輯]

地啄木首次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第十版中描述。其模式種來自瑞典。[4][5]

屬名Jynx來自這隻鳥的古希臘語名稱iunx。種小名torquilla源自中世紀拉丁語torquere,意思是"扭轉",指的是這種奇特的蛇頭扭動。[6] 這隻鳥曾被用作吸引失落愛人的護身符,通常將鳥綁在一條繩子上旋轉揮動。[6] 英文名稱「wryneck」首次記載於1585年,同樣指的是這種扭動的行為。[7]

啄木鳥科(Picidae)有四個亞科,分別是啄木鳥亞科(Picinae)、姬啄木鳥亞科(Picumninae)、蟻鴷亞科(Jynginae)以及單型的Nesoctitinae(安的列斯啄木啄木鳥)。[8] 根據形態學及行為,姬啄木鳥亞科被認為是啄木鳥亞科的姊妹進化支。目前,這一點已經通過系統發育學分析得到確認,蟻鴷亞科被視為啄木鳥亞科、Nesoctitinae及姬啄木鳥亞科的基部群體。[8]

蟻鴷亞科只包含一個屬(蟻鴷屬(Jynx))及兩個物種,分別是地啄木和紅喉扭頸鳥Jynx ruficollis),後者主要棲息於撒哈拉以南非洲。[9] Jynx torquilla有六個亞種: [10]

  • 地啄木普通亞種 Jynx torquilla chinensis (Hesse, 1911)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華北華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山東[11]
  • 地啄木西藏亞種 Jynx torquilla himalayana (Vaurie, 1959)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克什米爾[12]
  • Jynx torquilla mauretanica (Rothschild, 1909)
  • Jynx torquilla sarudnyi (Loudon, 1912)
  • 地啄木指名亞種 Jynx torquilla torquilla (Linnaeus, 1758)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13]
  • Jynx torquilla tschusii (O. Kleinschmidt, 1907)

描述

[編輯]
挪威

地啄木體長約17 cm(6.7英寸)。[5] 亞種Jynx torquilla tschusii重26至50 g(0.92至1.76 oz)。[14] 它是一種纖細、形狀修長的鳥,體型更像畫眉鳥而非啄木鳥。上半身呈現淺褐色的斑紋,帶有紅褐色和黑褐色條紋,並且有較寬的黑色縱紋。臀部和上尾覆羽為灰色,帶有斑點和不規則的褐色條紋。圓形的尾巴是灰色的,帶有棕色斑點,並有微弱的灰褐色條紋及幾道更明顯的棕黑色條紋。臉頰和喉部為黃褐色,帶有褐色條紋。腹部為奶油白色,帶有箭頭形的褐色標記,這些標記在下胸部和腹部縮減為斑點。兩側為黃褐色,帶有類似的標記,尾下覆羽為黃褐色,帶有狹窄的褐色條紋。初級和次級飛羽為棕色,帶有紅褐色標記。喙呈褐色,細長且尖端銳利,基部寬廣。虹膜為榛色,細長的腿和腳為淺褐色。第一和第二趾比其他趾短,第一和第四趾向後,第二和第三趾向前,這種趾向排列有助於牠們緊握垂直表面。[5] 幼鳥的羽毛顏色與成鳥相似,但顏色較淡且不如成鳥鮮明。[15]

地啄木的叫聲是持續數秒的高音且尖銳的quee-quee-quee-quee聲,與小斑啄木鳥的聲音相似。牠們的警戒聲是一串簡短的斷音「tuck」,在巢穴受到打擾時會發出嘶嘶聲。[5]

分布與棲地

[編輯]
正在發出叫聲的地啄木

地啄木分布於古北界。模式亞種的繁殖範圍包括歐洲全境至烏拉爾山脈,但不包括不列顛群島和冰島。其分布北至北極圈,西南延伸至西班牙。南部和東部則與亞種J. t. tschusii(體型較小且顏色偏紅褐)接壤,該亞種分布於科西嘉、義大利、達爾馬提亞和巴爾幹半島的部分地區。亞種J. t. mauretanica(比模式種更小,喉部和胸部呈現白色)棲息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可能也包括巴利阿里群島、撒丁島和西西里的部分地區。亞種J. t. sarudnyi(顏色比模式種更淡,標記也較模糊)分布於烏拉爾山脈,然後擴展至亞洲南部的大片區域,包括西伯利亞南部、中亞、西北喜馬拉雅山脈至太平洋沿岸。亞種J. t. chinensis分布於東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部和中部,而亞種J. t. himalayana則繁殖於巴基斯坦及西北喜馬拉雅山脈。[16] 地啄木也棲息於庫頁島、[17]日本以及中國南部沿海地區。[18][19]

地啄木是唯一進行長途遷徙的歐洲啄木鳥。歐洲物種的越冬區位於撒哈拉以南,橫跨非洲的寬廣地帶,從西部的塞內加爾、甘比亞和獅子山延伸至東部的衣索比亞。其南部邊界延伸至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喀麥隆。來自西亞的群體也使用相同的越冬區域。中亞和東亞的繁殖鳥類則在印度次大陸或東亞南部,包括日本南部過冬。[5]

夏季時,牠們出現在開闊的鄉村地帶、公園、花園、果園、石南地和樹籬,特別是有一些老樹的地方。牠們也可能棲息於落葉林,而在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牠們也會出現在針葉林中。[5]

行為

[編輯]
地啄木扭轉脖子
地啄木伸長脖子來展示。

地啄木有時在遷徙和越冬地形成小群體,但在夏季通常成對出現。牠們常常保持頭部高昂,喙微微向上指。任何季節都會發生的一種互動展示是兩隻鳥面對面站立,頭部向後仰,喙大張,並上下擺動頭部。有時候,頭會偏向一側,無力地垂下。在興奮時,牠們的頭會猛烈地搖晃和扭動。當巢穴受到打擾或被手持時,牠們的脖子會朝各個方向扭曲和轉動。這隻鳥有時會假裝死亡,無力地垂掛著,眼睛閉合。[5]

遷徙後返回繁殖地,這些鳥類會建立領地。在瑞士的農田上發現,牠們偏好有大量螞蟻巢的老樹果園,而非其他棲地。當蔬菜耕作區包含裸露的地面,便能為牠們提供有利的覓食環境。[20] 領地的選擇並非隨機,因為剛到達的鳥類會偏好某些區域,而這些相同的領地年復一年首先被佔領。附近有其他地啄木的存在也是一個正面的影響。果園,尤其是老果園,是牠們偏好的領地,可能是因為茂密的葉片較可能支持大量的蚜蟲,而地面植被稀少,這兩個因素都增加了螞蟻的可得性,螞蟻是這些鳥類的主要獵物。儘管某些領地始終比其他領地更早被選擇,但這些領地的繁殖成功率並不比其他領地高。[21] 對於像地啄木這樣依賴縫隙築巢的物種,限制因素包括巢位的可用性以及螞蟻的數量和牠們的發現難度。現代農業措施,如移除樹籬、森林斑塊和孤立的樹木,以及增加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對這些鳥類是不利的。[22]

地啄木的飲食主要以螞蟻為主,但也包括甲蟲及其幼蟲飛蛾蜘蛛潮蟲。雖然牠們在樹上枝條間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有時也會停棲在低矮的灌木叢中,大部分時間在地上覓食,移動時以短跳躍方式進行,尾巴上翹。牠們能夠緊握樹幹,經常斜向移動,有時會用尾巴支撐在表面上。牠們不會用喙在樹皮上鑿洞,而是通過快速伸縮舌頭來捕捉獵物,有時也會在飛行中捕捉昆蟲。牠們的飛行較慢且呈波浪狀。[5]

繁殖

[編輯]
Jynx torquilla 的蛋

巢穴位置多變,可能是在樹幹中的一個已有洞穴、牆上的裂縫、河岸上的洞穴、灰沙燕的洞穴,或是人工巢箱中。[5] 為了尋找一個安全、能抵擋掠食者的保護地點,牠們有時會趕走之前的占據者及其蛋和雛鳥。[23] 牠們不使用任何築巢材料,通常會產下七到十顆蛋(偶爾產五、六、十一或十二顆)。蛋平均大小為20.8乘15.4公釐(0.82乘0.61英寸),重約0.2 g(0.007 oz),呈淺灰色且部分不透明。雌雄鳥都參與孵化期,孵化時間為十二天,但雌鳥負責較多部分。雙親會在雛鳥羽毛豐滿前,餵養約二十天。通常每年只會繁殖一窩。[5]

狀態

[編輯]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地啄木列為無危物種,因為其全球估計有多達1500萬隻個體,且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儘管數量可能有所下降,但尚未達到使其列入更高危等級的門檻。[18] 在歐洲大陸,最大的族群在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只有羅馬尼亞的族群趨勢被認為是上升的。在俄羅斯,據信個體數量在30萬到80萬之間,但族群趨勢尚不清楚。[24] 在英國,這些鳥的數量正在減少,並受1981年《野生動物與鄉村法》第1條及《伯恩公約》附錄II的保護。牠們作為遷徙物種在歐盟鳥類指引中受到保護。[25] 在瑞士,族群數量也在減少,但該物種對於棲地中增加巢箱的保護措施反應積極。[2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Jynx torquil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蚁鴷.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3. ^ Winkler, H., Christie, D. A. & Kirwan, G. M. (2019). "Eurasian Wryneck (Jynx torquilla)". In: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 A. & de Juana, E.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Retrieved 26 November 2019.
  4. ^ Linnaeus, Carl.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1 10th. Holmiae (Stockholm): Laurentii Salvii. 1758: 112 [2024-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0) (Latin).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Witherby, H. F. (編). Handbook of British Birds, Volume 2: Warblers to Owls. H. F. and G. Witherby Ltd. 1943: 292–296. 
  6. ^ 6.0 6.1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212, 388. ISBN 978-1-4081-2501-4. 
  7. ^ Wryneck. 牛津英語詞典 (第三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5-09 (英語). 
  8. ^ 8.0 8.1 Benz, Brett W.; Robbins, Mark B.; Peterson, A. Townse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woodpeckers and allies (Aves: Picidae): Placing key taxa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40 (2): 389–399. PMID 16635580. doi:10.1016/j.ympev.2006.02.021. 
  9.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Jynx ruf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680689A92872725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80689A92872725.en可免費查閱. 
  10. ^ Lepage, Denis. Eurasian Wryneck (Jynx torquilla) Linnaeus, 1758. Avibase.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11.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蚁鴷普通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12.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蚁鴷西藏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13.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蚁鴷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3日). 
  14. ^ CRC Handbook of Avian Body Masses by John B. Dunning Jr. (Editor). CRC Press (1992), ISBN 978-0-8493-4258-5.
  15. ^ Jynx torquilla. July 2015 [2024-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1). 
  16. ^ Eurasian Wryneck - Jynx torquilla: Subspecies. Cuba.observado.org. [2013-10-01]. 
  17. ^ Eurasian Wryneck (Jynx torquilla). Sakhalin Check List. iNaturalist.org.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18. ^ 18.0 18.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iucn status 12 November 202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9. ^ Butchart, S.; Ekstrom, J. Eurasian Wryneck Jynx torquilla.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1). 
  20. ^ Mermod, M.; Reichlin, T. S.; Arlettaz, R.; Schaub, M. The importance of ant-rich habitats for the persistence of the Wryneck (Jynx torquilla) on farmland. Ibis. 2009, 151 (4): 731–742. doi:10.1111/j.1474-919X.2009.00956.x. 
  21. ^ Mermod, Murielle; Arlettaz, R.; Schaub, P. D. M. Key ecological features for the persistence of an endangered migratory woodpecker of farmland, the wryneck (Jynx torquilla) (PDF) (學位論文). 2008 [2024-09-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6-06). 
  22. ^ Coudrain, Valérie; Arlettaz, Raphaël; Schaub, Michael. Food or nesting place? Identifying factors limiting Wryneck populations (PDF). Journal of Ornithology. 2010, 161 (4): 867–880 [2024-09-19]. S2CID 2065752. doi:10.1007/s10336-010-0525-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14). 
  23. ^ Alerstam, Thomas; Högstedt, Göran. Evolution of hole-nesting in birds. Ornis Scandinavica. 1981, 12 (3): 188–193. JSTOR 3676076. doi:10.2307/3676076. 
  24. ^ Jynx torquilla: Eurasian wryneck (PDF). Birds in Europe: Wrynecks, Woodpeckers. [2013-1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16). 
  25. ^ Wryneck Jynx torquilla. ARKive. Wildscreen.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26. ^ vogelwarte.ch - Conservation du torcol fourmilier. www.vogelwarte.ch. [2017-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