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格蘭幻想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格蘭幻想曲》
布魯赫作品
調性E大調
作品號46
創作1880年,​143年前​(1880
獻給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演出1881年2月22日
出版1880年,西姆羅克出版社
樂章4
馬克斯·布魯赫(阿道夫·諾伊曼繪製,1881年)

馬克斯·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作品46,全名「為小提琴、管弦樂和豎琴所作,自由使用蘇格蘭民間旋律的幻想曲」(德語:Fantasie für die Violine mit Orchester und Harfe unter freier Benutzung schottischer Volksmelodien),完成於1880年。[1]:164這首作品題獻給當代小提琴巨匠帕布羅·德·薩拉薩蒂[2]

標題[編輯]

布魯赫在取題時經過一番思考,首先「幻想曲」一般指篇幅較小的作品,而非多樂章的作品。此外若以姚阿幸的看法,這首手法自由、多處引用民謠素材的作品,也不宜被稱為「協奏曲」。[3]:22最終布魯赫選擇以「幻想曲」稱之,主要仍是考慮到小提琴所需的精湛演奏技術,可與19世紀的器樂幻想曲作品相互輝映。

背景[編輯]

布魯赫肯定民歌感動人心的特質,他曾大量蒐集各地民歌素材,甚至稱為「神聖的遺物」。[3]:6《蘇格蘭幻想曲》是一首根植於蘇格蘭民間旋律的四樂章幻想曲。第一樂章建立在「穿過樹林小伙子」(Through the Wood Laddie)之上。 [4]這首曲子也出現在第二和第四樂章的結尾。第二樂章圍繞「滿身灰塵的磨坊主」(The Dusty Miller)構建,第三樂章圍繞「我是可愛的強尼」(I'm A' Doun for Lack O' Johnnie)構建,第四樂章包括「嘿,塔蒂·塔蒂」(Hey Tuttie Tatie)的明快編曲,這是改編自羅伯特·伯恩斯作詞的愛國國歌「誰擁有蘇格蘭」(Scots Wha Hae)的旋律。

事實上,布魯赫在作品首演後才第一次到訪蘇格蘭。他的創作過程仰賴慕尼黑圖書館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出於對蘇格蘭音樂傳統的尊重,《蘇格蘭幻想曲》賦予豎琴格外重要的地位。現今《蘇格蘭幻想曲》是布魯赫幾首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其他尚有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作品《晚禱英語Kol Nidrei (Bruch)》等。

布魯赫在1879年、80年冬季的柏林寫作這首作品,同期間他也正著手《晚禱》的創作。[3]:20根據威爾罕·奧特曼英語Wilhelm Altmann說法,布魯赫閱讀了作家沃爾特·司各特的著作之後深受感動,這是《蘇格蘭幻想曲》的濫觴。《蘇格蘭幻想曲》題獻給小提琴大家薩拉薩蒂,不過在小提琴獨奏的部分,包括指法和弓法等,也有姚阿幸的協助。作品由辛羅克出版。[1]:168

首演[編輯]

1881年2月22日,利物浦[註 1]

當時布魯赫是利物浦愛樂協會的指導,他親自指揮首演,小提琴家姚阿幸擔綱首演獨奏,不過布魯赫對姚阿幸的表現似乎並不滿意。[5]:152[1]:168–1691883年3月15日,布魯赫再指揮同曲演出,由薩拉薩蒂獨奏,該次演出將作品稱為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Scotch)。[1]此外在另外一場由薩拉薩蒂獨奏的演出中(布雷斯勞),則是被稱為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註 2][1]

分析[編輯]

作品有以下幾個樂章:

  1. 導奏:極緩板 – 如歌的慢板(Einleitung: Grave – Adagio cantabile)
  2. 快板(Allegro)
  3. 持續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
  4. 終曲:英勇的快板(Finale: Allegro guerriero)

配器[編輯]

除獨奏小提琴和豎琴外,樂隊的木管部門為雙管編制,銅管則有4把法國號、2把小號、3把長號和1把低音號。打擊樂器有定音鼓、大鼓、吊鈸等。另外則是常規的弦樂器。上述配器可簡寫為solo violin—2 2 2 2—4 2 3 1—tmp+2—hp—str。[6]

錄音節選[編輯]

許多著名的小提琴家都錄製了這部作品,包括雅沙·海菲茨(1947年和1961年)、麥可·拉賓(1957年)、大衛·奧伊斯特拉赫(1962年)、鄭京和(1972年)、亞瑟·葛羅米歐(1973年)、薩爾瓦托雷·阿卡多(1977年)、魯傑羅·里奇(演出現場,1980年代)、林昭亮(1986年)、伊扎克·帕爾曼(1986年)、Anne Akiko Meyers[譯名請求](1992年)、陳美(1996年)、諏訪內晶子(1997年)、詹姆斯·埃內斯(2003年)、Rachel Barton Pine[譯名請求](2004年)、Aaron Rosand[譯名請求](2007年)、Nicola Benedetti[譯名請求](2014年)、Stefan Jackiw[譯名請求](2014年)和約夏·貝爾(2018年)等人。

註釋[編輯]

  1. ^ 亦有資料指出,1880年9月在漢堡巴赫音樂節的演出才是首演,1881年2月則是第二次演出。[3]:22在此,則暫且採用英語維基的1881年資訊。
  2. ^ 彼時他的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58,1891年)還未產出。

參考資料[編輯]

參照
  1. ^ 1.0 1.1 1.2 1.3 1.4 Fitfield 2005
  2. ^ Fifield, Christopher. Max Bruch: His Life and Works. Boydell Press. 2005 [2022-10-02]. ISBN 978-1-84383-13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2) (英語). 
  3. ^ 3.0 3.1 3.2 3.3 Tsuei 2009
  4. ^ Pine 2005
  5. ^ Steinberg 2000
  6.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85. ISBN 0-8108-3228-3. 
文獻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