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藍眼綠錦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藍眼綠錦蛇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游蛇科 Colubridae
屬: 樹棲錦蛇屬 Gonyosoma
種:
藍眼綠錦蛇 G. coeruleum
二名法
Gonyosoma coeruleum
Liu, Hou, Lwin,Wang & Rao, 2021

藍眼綠錦蛇(學名:Gonyosoma coeruleum)也稱藍瞳綠錦蛇,一種分布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南部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的爬行動物,隸屬於游蛇科樹棲錦蛇屬模式產地為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本種長期被視為綠錦蛇Gonyosoma prasinum),研究人員根據DNA分子和形態特徵,認定本種為一新種。[1]

鑑別特徵[編輯]

藍眼綠錦蛇中等體型,成年體長(SVL)656~833毫米。身體細長,頭部延長,與頸部區分明顯;眼大,瞳孔圓形;尾細長(全長的23-28%);背鱗19-19-15行,中部7-11行起棱;眶前鱗1枚;眶後鱗2枚;前顳鱗1或2枚,後顳鱗2或3枚;腹鱗189-202枚;尾下鱗89-106枚,成對;泄殖腔前鱗兩分;體背亮綠色,尾間棕黃色,虹膜藍色,口腔灰白色;舌棕黃色,舌尖黑色。[1]

保護[編輯]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Liu, Shuo; Hou, Mian; Lwin, Ye Htet; Wang, Qiaoyan; Rao, Dingqi. A new species of Gonyosoma Wagler, 1828 (Serpentes, Colubridae), previously confused with G. prasinum (Blyth, 1854).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2021-06-22, 5 (1): 129–139 [2022-06-05]. doi:10.3897/evolsyst.5.66574. 
  2.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