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蕭如薰
出生16世紀
明朝
逝世1628年
明朝
職業明朝將領

蕭如薰(16世紀—1628年),字季馨明朝延安衛人,明朝名將,為將持重見稱。祖父蕭漢,涼州副總兵、都督僉事。父蕭文奎,京營副將、都督同知。兄蕭如蘭,陝西副總兵、都督僉事,前府僉書;蕭如蕙,寧夏總兵官、都督同知;蕭如芷,提督南京教場、都督僉事。[1]

萬曆年間,由所蔭百戶歷任寧夏參將,守平虜城。二十年(1592年)二月,副總兵致仕哱拜唆使軍鋒劉東暘據寧夏鎮城叛亂,分別自稱謀主和總兵,派黨羽四出略地,河西很多城池都被攻下,叛將偽左參將土文秀攻打平虜城,只有蕭如薰堅守不下。蕭妻楊氏是故尚書楊兆之女,賢惠有智,幫助丈夫死守,每天準備牛酒犒軍。哱拜養子偽右參將哱雲最驍勇,引河套部落首領著力兔一同急攻。蕭如薰在南關設伏,佯裝戰敗,誘叛軍入內,射死哱雲,其餘眾敗逃。蕭如薰又襲擊著力兔的營寨,收穫很多人畜。著力兔憤恨,又來攻,被副總兵麻貴所退,平虜城得以保全。起初萬曆帝聽聞蕭如薰以孤城抵抗叛軍,大喜,厚賜銀幣,升副總兵。六月,蕭如薰以都督僉事受任代董一奎為寧夏總兵官,盡統延綏、甘肅、固原諸援軍。秋季,與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李如松等共擊叛軍,佯裝攻北關,實為誘敵,秘密以精兵襲南關,攀雲梯而上。哱拜及其子偽左副總兵哱承恩自斬劉東暘、偽右副總兵許朝,乞求以此免死。於是李如松先登,蕭如薰及麻貴、原總兵劉承嗣等隨後,盡滅哱拜之族。[2]蕭如薰等因功得加恩,[3]再進署都督同知,世蔭錦衣世指揮僉事;其妻楊氏也被旌表。[1]

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卜失兔入侵定邊,殺入固原塞,副將姜直不能禦敵,卜失兔從沙梁破牆而入直抵下馬關,縱橫內地幾乎一個月。時任寧夏總兵的蕭如薰因此被免官下獄。[2]不久又以總兵官之職鎮守固原,擊退河套入寇。二十七年(1599年),青海寇糾合番族入侵洮、岷,蕭如薰與臨洮總兵孫仁禦敵,擒斬番族二百五十餘人,青海寇八十二人,撫納招降作亂番族五千人,[4]得到駝馬、甲仗不可勝數。再鎮寧夏。銀定、歹成數次有人進犯,都被其打敗。如三十一年(1603年),海部韃靼數次進入陝西塞,就被蕭如薰與兵備副使李自實和同僚達雲等擊退。[5]改鎮薊州。久後,罷官。後又起復,仍鎮延綏。[1]

天啟初年,廷議京師軍隊不足用,召邊將分營訓練,以蕭如薰典神機營。面聖時,天啟帝賜食嘉獎慰勞。次年,出鎮徐州。不久召還北京,又以總兵官之職鎮守保定。五年(1625年)夏,宦官魏忠賢之黨彈劾蕭如薰與已故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聯姻,蕭如薰於是被奪職。崇禎初年卒,得按制度賞賜、撫恤。[1]

蕭如薰為將持重。歷次鎮守七鎮,都被稱頌。他能做詩,士人趨之若鶩,家裡賓客常滿座。妻楊氏和繼妻南氏都是貴家女,脫簪珥待客仍然不足。軍中以為苦,但蕭如薰不能推卻賓客。因一時風尚,諸邊軍物力被消耗,有識者為此感嘆。[1]

評價[編輯]

  • 明史》贊曰:張臣諸人,勇略自奮,著效邊陲,均一時良將選也。[1]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出自《明史

注釋及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