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范祖干,字景先浙江金華人,明朝人物。

早年跟從同鄉許謙遊學,尊崇儒家嚴守慎獨朱元璋婺州時,范祖干與葉儀一同被召見。明太祖問他如何治理國家,他回答:「不出是書。」朱元璋讓其解釋,范祖干說,帝王王道,從養身齊家到治國天下,必須保持所有事物均齊方正、各得其所,由此才可以談得上治理。朱元璋回答道:「聖人的大道是萬世法。我自起兵以來,號令賞罰,若有不平,怎麼服眾。武力是用來評定禍亂,而文道則是治理天下太平。」於是對范深加禮貌,命其與葉儀為諮議,范祖干以父母年老需養,告辭還鄉。

李文忠在守衛處州時,拜其為師。范祖干遵守孝道,父母年過八十方終。但是他卻因家貧不能葬,鄉里百姓共同理葬,悲哀之至。官方聽聞此事,以其居命為「純孝坊」,學界也稱其為「純孝先生」[1]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范祖干,字景先,金華人。從同邑許謙游,得其指要。其學以誠意為主,而嚴以慎獨持守之功。太祖下婺州,與葉儀並召。祖干持《大學》以進,太祖問治道何先,對曰:「不出是書。」太祖令剖陳其義,祖干謂帝王之道,自修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齊方正,使萬物各得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祖曰:「聖人之道,所以為萬世法。吾自起兵以來,號令賞罰,一有不平,何以服眾。夫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悉是道也。」深加禮貌,命二人為諮議,祖干以親老辭歸。李文忠守處州,特加敬禮,恆稱之為師。祖幹事親孝,父母皆八十餘而終。家貧不能葬,鄉里共為營辦,悲哀三年如一日。有司以聞,命表其所居曰純孝坊,學者稱為純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