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索尼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
裝配了16-80mm ZA鏡頭的α55機身
鏡頭型號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
製造商 索尼, 蔡司
發表年度 2007
靜音馬達
類型 變焦
實際焦長 16-80mm
光圈範圍 f/3.5 - f/22
鏡片群數 10
鏡片枚數 14
光圈葉片數 7片圓形
最近對焦距離 0.35 m
放大倍率 0.24x
鏡身直徑 72 mm
鏡身長度 122 mm
重量 445 g
濾鏡口徑 62 mm
遮罩 金屬塑料混合材質/卡口安裝/蓮花形


索尼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是一枚標準變焦鏡頭,可用於配置APS-C傳感器的SONY αMinolta AF數碼單反機身。該鏡頭由索尼蔡司聯合開發,於2006年發布[1],並於2007年3月開始上市銷售[2]

該鏡頭商品編號SAL1680Z,有簡稱為16801680ZA;在台灣愛好者社群中,也被暱稱為「小蔡」。

概述[編輯]

1680ZA為一枚標準變焦鏡頭,是一枚DT鏡頭,即專門為APS-C幅面傳感器設計的鏡頭,其像場只能覆蓋APS-C範圍;亦有用家在全畫幅的 Minolta AF 機型上測試,會有明顯成像圈顯現[3]。同時,這也是索尼與蔡司聯合發布的ZA鏡頭中,唯一的小像場單反用鏡頭。

該鏡頭等效焦距24-120mm,具備跨越廣角到中焦的5倍變焦範圍,受到入門至進階用戶歡迎,同期的競爭系統如佳能尼康亦有對應定位產品;而其與索尼公司2005年推出的「獸王」機型DSC-R1焦段類似;在數碼無反興起後,索尼E卡口上也推出了一枚類似規格的鏡頭——E 16-70mm F4 ZA

存在的問題[編輯]

  • 垂頭

1680ZA為外變焦設計,焦距變化時,體積也會發生變化,特別在長焦段,鏡筒完全伸出。而許多用戶發現隨著使用日久,變焦阻尼松曠,會出現鏡頭隨重力發生鏡筒伸出的情況,被稱之為「垂頭」。有玩家拆解後發現是由於內部阻尼塊耐用性不良引起[4]

  • 鏡組霉變 / 「菜花

經過一段時間使用,越來越多用戶發現自己的1680ZA會在前組鏡片上出現不同程度白點,實際檢測為霉變。該問題最早在約2010年間於台灣Mobile01討論區上醞釀,在2011年集中爆發[5][6];差不多同一時間,大陸的色影無忌論壇也有大量該問題反饋,甚至有新購該鏡頭出現此問題[7],同時亦排除是當地濕度過高產生。[8]

該問題較為常見,甚至影響了1680ZA鏡頭的二手交易;該現象被玩家戲稱為「菜花」,而1680ZA也得名「梅菜頭」。唯兩岸索尼公司一直未正面回應該問題。

  • MF鎖定

部分1680ZA鏡頭在由AF切換至MF狀態無法手動改變合焦,而只能在AF狀態下使用。[9][10]

參見[編輯]

參考與引用[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