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策楞滿語ᡮ᠊ᡝᡵᡝᠩ穆麟德轉寫ts῾ereng;1710年—1756年),字靜齋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官員。尹德嫡長子。

早年歲月[編輯]

策楞1710年出生,是尹德長子,他家和皇室很有淵源,策楞日後說:「闔家之頂戴者,悉出君恩,即一飲一食,何莫非仰沾帝賚?」「臣兄弟仰蒙我皇上豢養成人,隆恩異數,有加無已。臣母頂戴皇恩,目擎心喜。」策楞的母親也被尹德寵愛,兩人經常做愛,後來又生二子,策楞說:「臣母隨侍臣父三十餘年,生臣策楞及臣弟阿敏爾圖、阿里袞三人。」

相比於年少無知的訥親,策楞和乾隆帝是同齡人,乾隆帝在皇子時期就與策楞熟悉。

初入仕途[編輯]

乾隆初為御前侍衛,乾隆二年秋,永定河決,乾隆帝出帑命策楞至盧溝橋賑災民。官至廣州將軍,襲二等公爵。乾隆六年(1741年),署福建巡撫。1743年(乾隆八年)1月28日至7月17日期間,奉旨接替慶復代理擔任兩廣總督。廣東巡撫託庸彈劾布政使唐綏祖贓私,策楞調查,發現唐綏祖屈枉,於是加太子少傅,之後,策楞亦再擔任兩廣總督兩次。皇太子永璉奉安時,策楞專程要求來參觀。

訥親獲罪[編輯]

1748年擔任兩江總督,其弟訥親承父爵進升為一等公,以攻打金川被貶。乾隆帝說:「訥親出事又不關策楞的事,他不用賠錢。」乾隆帝通過對比,發現「還是策楞做得好」,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月,因此命策楞襲爵,仍為二等公。

邊塞歲月[編輯]

策楞後改任川陝總督,旋以川、陝轄地廣改為二督,策楞任四川總督。大阿哥永璜去世,永璜的師傅張廷玉被罷配享太廟,策楞特別把這事通知傅清

至1753年。參贊經略傅恆軍務,征討金川,率部平定雜谷土司為亂,班師行賞,策楞加太子太保

乾隆十四年(1749年),策楞與來到成都的傅清經常討論藏地局勢,條屢分析,傅清本人反反覆覆閱讀紀山奏摺,苦思對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四川總督由清政府指派領兵進入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亂,沒想到傅清已殺藏王,便與提督岳鍾琪及侍郎兆惠駐藏大臣納穆札爾、班第等審定規制,奏請《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由朝廷頒行。策楞不肯相信傅清已死,沿途打聽傅清的情況,自己又想著應該趕緊接應,策楞向乾隆帝報告說:「臣策楞一面領兵星赴爐地,相機分別進剿應援……如珠爾默特那木扎爾業已服誅,而大臣被火屬實……臣策楞年力正壯,可以日夜星馳前進。」不過策楞寫完這封奏摺,就接到了更詳細的情況,藏王被殺,傅清被害,被搶走了八萬兩,官邸被放火等。這封奏摺乾隆帝接到後看了直言:「朕深為憫惻,不覺涕零。」

母親去世[編輯]

策楞為母丁憂,還京師。江南淮、揚水災,命他與尚書劉統勳前去調查。河道總督高斌被黜,乾隆帝即令策楞署南河總督。河決銅山張家馬路,乾隆又以策楞不懂河工,改授兩廣總督

失寵與死亡[編輯]

乾隆十九年(1754年)曾參預用兵準噶爾部,歷任定邊左副將軍參贊大臣。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內附,尚書舒赫德經常給策楞出餿主意,導致策楞被乾隆帝惡罵一頓,最後策楞的精神受到舒赫德影響,越發不正常。

策楞與舒赫德等上疏以為宜有所控制,觸怒乾隆帝,被削職。阿睦爾撒納苦苦為策楞求情,但被乾隆帝拒絕,阿睦爾撒納叛亂後,想救出策楞,乾隆帝為爭取策楞的支持,起用策楞為定西將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策楞和扎拉豐阿玉保等人第一次欺君罔上,謊報捷音,乾隆帝高興的回了硃批:「欣喜閱覽,爾等皆為奏功之朕之好大臣也,理應施恩,皆已降旨。」二月十三日,因為乾隆帝看出細節的破綻,策楞只好承認自己的欺君之罪:「奴才等欣喜之下不知所措,當即賀奏報捷。今觀陸續突出人員所告情形,阿睦爾撒納未被擒獲者屬實,如此軍機大事,奴才等並未詳加坐實,即草率報捷者,殊屬輕浮,益思之,實深恐懼,均無地自容。」乾隆帝回答說:「此有何要緊?爾等何以竟不期進剿擒賊,未稱朕意。」

策楞以畏敵退縮,坐視北路軍覆敗。最初乾隆帝想赦免策楞,乾隆帝說:「昨日伊等奏摺遞到,朕甚為煩悶閱訖……策愣等此次所辦,愈至不堪入目,國法內載,有功應賞,有過即罰……今策愣等使阿睦爾撒納逃脫,按理即應治罪,今姑且不予治罪……」策楞得到消息,假裝迎合:「奴才若不擒得賊阿睦爾撒納,則不惟無生路,即死,鬼魂亦無棲所。」「已死奴才策愣惶恐失魂,以致不知所措,惟有與達勒當阿合力同心,必擒阿睦爾撒納成事。」

乾隆二十一年,因久不能獲阿睦爾撒納,論罪被堂弟達勒當阿檻送京師,途中和玉保一起為準噶爾兵劫殺。頭等侍衛胡濟圖、副前鋒參領孝柱等十二人當場同時被殺,索倫兵達雅木保突出重圍僥倖倖存。乾隆帝得知消息,認為策楞要是像班第那種死法,尚且是死得其所,如今這種不明不白的死去,雖然是遭天譴,但實在是枉死。

因策楞日久無功,傅恆準備奔赴軍營,這一出去心花怒放,不想回北京了。因此傅恆走到山西,乾隆帝又覺得不應該讓傅恆走,怕他重蹈策楞的覆轍,國法難容。乾隆帝怕傅恆成為下一個策楞,批示說:「人去行走月余,爾抵達辦理又能及時乎?初次尚屬可也,如此再三再四取巧者,不知朕意也,既然如此,來去聽爾所願。」

子女[編輯]

有子數人:特英額、特通額、特昇額(字旭亭)、特清額特成額、特勝額、特明額。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31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編輯]

前任:
慶復
兩廣總督
任職期間:1743年1月28日- 7月17日
繼任:
鄂彌達
前任:
那蘇圖
兩廣總督
任職期間:1745年5月14日-1748年10月28日
繼任:
尹繼善
前任:
高斌
張師載(協理)
南河總督(署)
任職期間:1753年9月-1753年10月16日
繼任:
尹繼善
白鍾山(協辦)
前任:
班第
兩廣總督
任職期間:1753年10月16日-1754年5月3日
繼任:
楊應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