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仇兼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都江堰堰功道的章仇兼瓊雕像

章仇兼瓊(?—750年),字兼瓊魯郡任城縣(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人,唐玄宗時期的政治人物。曾於天寶初年擔任劍南節度使

家世[編輯]

據《元和姓纂》:章仇,為齊國公族姜氏之後。《全唐文》卷三百二韋述所撰的《贈東平郡太守章仇府君神道之碑》記載,在秦漢之際,有雍王章邯,為漢所並,子孫避居仇山,因號章仇氏,成為草原民族。在北魏時章仇馥率族人始歸中原,仕至寧南大將軍、徐兗青齊相五州刺史。章仇馥官任任城郡守時,遂定居於任城郡,成為任城人。

  • 六代祖:章仇馥
  • 高祖:章仇夔羲,魏郡太守。
  • 曾祖:章仇秉政,萊州刺史。
  • 祖父:章仇孝方,博陵郡錄事參軍。贈汲州司馬。
  • 伯父:章仇崇節,麻城令,贈楚州刺史。
  • 父親:章仇玄素,將仕郎,贈東平郡太守。
  • 子:章仇湛[1]

生平[編輯]

  • 任殿中侍御史。
  •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任尚書主客員外郎,遷任益州司馬、劍南防禦副使。時益州長史、劍南防禦使張宥身為文官,不懂攻戰之策,章仇兼瓊遂專掌軍事,並向唐玄宗上奏攻取吐蕃安戎城之策。唐玄宗遂以提升章仇兼瓊知益州長史事,代張宥節度劍南道,並親自為章仇兼瓊謀劃取城之計。
  •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章仇兼瓊秘密與安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維州別駕董承宴等通謀。三月,翟都局等人作為內應放官軍入城,盡殺吐蕃將士,安戎城落入唐軍手中,章仇兼瓊任命監察御史許遠率兵鎮守。唐玄宗聞報後大悅。其年十月,吐蕃又引兵攻打安戎城及維州,被章仇兼瓊派將擊退,唐玄宗下詔改安戎城為平戎城。
  • 章仇兼瓊辟前宰相許敬宗之後許遠為節度府從事,仰慕其門第,欲將女兒許配給他,許遠推辭,章仇兼瓊大怒,找藉口將他貶為高要縣尉。
  • 天寶四載(745年),因楊貴妃有寵,時任劍南節度使的章仇兼瓊任用楊國忠為賓佐,提拔他為監察御史,並以蜀中精美貨物讓楊國忠帶往京城長安打通楊貴妃姐妹的關係。
  • 天寶五載(746年)五月,鮮于仲通接替章仇兼瓊任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被楊家引薦入京擔任戶部尚書、殿中監等職。
  • 天寶十載(750年),章仇兼瓊卒,諡曰忠。同年立碑,檢校倉部郎中馮用之撰文,左衛率府兵曹參軍、集賢院待制蔡有鄰八分書。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四川樂山大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期間因主持人海通和尚去世而一度中斷。後由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章仇兼瓊捐贈俸金,工程才得以繼續。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繼續主持修建,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參考[編輯]

  1. ^ 《古今姓氏書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