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碉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碉房

碉房,是西藏最常見的一種藏族居住場所,藏人稱之為「卡爾」或「宗卡爾」。

碉房的建築為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內坡仍為垂直。碉房民居一般有兩層,第一層用於飼養家禽牲口,第二層由家人使用。房頂一般由木板代替瓦片,並用均勻大小的石頭壓住,以防止大風吹走木板。碉房的柱子一般是較粗的木料,有一種說法是柱子的粗細代表家庭的經濟、政治地位。碉房也有多層的建築,從上到下的樓層是以佛堂家人倉庫牲畜的順序進行居住安排的。

碉房在藏區除了建築過程的修建、取材方便之外,也有非常強的實用性。碉房的牆壁多數採用石頭堆砌、也有少數是使用土磚堆砌在內、石頭堆砌在外的形式,冬天有較好的保暖效果。碉房從外觀看有塔裝的風格,在雲南藏區沒有在房頂堆放、晾曬農作物的習慣,遠看風格較為粗獷。雲南藏家的碉房建築風格與茶馬古道沿途中的碉房有少量細微的差別,例如在碉房牆角會堆有石塊,與瑪尼堆形狀相同。在茶馬古道上,藏家的碉房有平頂和尖頂兩種形式。不同的地區碉房的建築外形也有不同,但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