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中之戰興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貞元元年(785年)八月,唐朝河中節度副元帥馬燧等率軍平定河中李懷光之亂的作戰。

興元元年七月,因涇原兵變出走的唐德宗終於回到京城長安。叛將李懷光謝罪,被諒解,朝廷派給事中孔巢父等持詔書慰勞河中。由於孔巢父等輕躁被殺,李懷光又率兵反叛朝廷。德宗命侍中渾瑊為河中節度副元帥,領兵討伐李懷光。渾瑊重新占領同州(治馮翊,今陝西省大荔縣)後,幾次與李懷光交鋒都為其所敗,不能前進。當時,許多大臣建議赦免李懷光之罪,德宗不許。又任命河東節度使馬燧為副元帥,寫渾瑊及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游瓌鄜坊節度使唐朝臣等會兵同討李懷光。

為了分化李懷光數萬人的河中軍,在官軍頒發冬衣時,朝廷特意指示,朔方及諸軍在李懷光所屬的士兵,冬衣及賞錢皆當另外貯放,待道路稍通,及時發放。馬燧率領步騎三萬人攻下絳州(治正平,今山西省新絳縣),後又分兵攻取聞喜萬泉、虞鄉、永樂、猗氏,在陶城(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北)斬首萬餘級,與渾瑊軍相會合,進逼河中李懷光大本營。貞元元年四月,馬燧、渾瑊在長春宮(今山西永濟境)南大破李懷光軍,並掛塹壕圍困宮城,李懷光部將相繼降唐,朝廷又任命馬燧、渾瑊為招撫使。這時,邠州(治新平,今陝西省彬縣)韓游瓌率兵六千請示渾瑊,共同攻打朝邑(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朝邑鎮)。李懷光部將閻晏想要出戰,其部下卻因邠寧軍是自己的親人,不願意白刃相向,閻晏立即帶兵退去。李懷光看到眾心不齊,便假稱要歸順唐廷,乘機聚集掠奪財物,準備車馬,揚言說待道路暢通後向朝廷進貢,這樣延遲了近一個月。

當時,連年旱蝗災害,官兵的物資糧食枯竭,又有些人建議赦免李懷光。李晟卻陳述五點理由,力主平叛到底,他還請求朝廷發兵二萬自備資糧,獨討李懷光。七月初一,馬燧從前線回京建議除惡務盡,撥給官兵一月糧,必定殲敵。得到德宗批准。八月初二,德宗罷免了一切與打仗無關的費用,全力支持平叛。馬燧回到前線行營後,當即和諸將商議攻打長春宮,並親自深入宮城下,向守將徐庭光策反,並要求他們堅守不要出擊。初十,馬燧、渾瑊、韓游瓌三支主力近逼河中焦籬堡(位於河中府河西縣西),守將尉珪率七百人投降。這天夜晚,李懷光舉火聯絡,諸營不予響應。馬燧親自到長春宮下招降守將徐庭光。馬燧率軍到河西(今陝西省合陽縣東),河中軍士驚慌,李懷光無法控制局勢,自縊身亡。朔方將牛名俊砍斷李懷光首級出城投降。這時河中兵還有一萬六千人,馬燧斬殺了閻晏等七名首要犯,其餘都不問罪,叛亂被平定。

參考文獻[編輯]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