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沈千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千運(?—7世紀),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寓居汝北(今河南汝州),排行第四,時稱「沈四山人」。天寶年間,久困考場,後有感於年紀老邁,遂隱居汝北,「有薄田園,兒稼女織,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與高適友好,天寶九年前後高適曾到濮上拜訪沈千運,並有《贈沈四逸人》詩。約卒於乾元三年以前。[1]有詩傳世。詩人元結曾編錄沈千運、王季友於逖孟雲卿張彪趙微明元季川七人之詩為《篋中集》,千運居其首。元結稱讚沈千運能「獨挺於流俗之中,強攘於已溺之後,窮老不惑,五十餘年」。

注釋[編輯]

  1. ^ 乾元三年,元結作《篋中集序》云:「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無祿位,皆以忠信而久貧賤,皆以仁讓而至喪亡。異於是者,顯榮當世。誰為辯士,吾欲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