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耶林慘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梅耶林慘案
魯道夫在梅耶林的獵宮
日期1889年1月30日 (1889-01-30)
地點 奧匈帝國梅耶林(現屬奧地利阿蘭
48°02′49″N 16°05′54″E / 48.04694°N 16.09833°E / 48.04694; 16.09833
別名梅耶林事件

梅耶林慘案(Mayerling incident)又名梅耶林事件,指1889年1月30日清晨,奧匈帝國皇太子魯道夫及其情婦瑪麗亞·費瑟拉梅耶林獵宮殉情的事件。

背景[編輯]

魯道夫和費瑟拉

魯道夫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伊莉莎白皇后的獨子,生來便是奧匈帝國皇位的繼承人。為把魯道夫培養成未來的皇帝,父母在他六歲時開始讓他接受教育。

1880年3月6日,魯道夫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女兒比利時的史蒂芬妮訂婚。婚禮於1881年5月10日在維也納奧古斯丁教堂舉行。兩人只有一個孩子ㄧ伊麗莎白·瑪麗女大公。對於父親指定的這門婚事,魯道夫頗感不快。

瑪麗亞·費瑟拉生於1871年3月19日,父親是匈牙利貴族,外祖父是銀行家。1888年春天,費瑟拉與魯道夫維也納初次見面,同年11月5日,兩人在霍夫堡皇宮正式開始發展戀情[1]

隨著兩人關係逐漸深入發展,魯道夫決定與史蒂芬妮公主離婚,便寫信給教宗良十三世,請求解除婚姻關係。然而,教宗將此事告訴了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89年1月27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召見魯道夫,以繼承權為要挾,命令他與瑪麗亞·費瑟拉斷絕關係。魯道夫當即同意,但請求最後與瑪麗亞·費瑟拉見一面[2]

自殺[編輯]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伊莉莎白皇后為自己兒子的離世悲痛欲絕

1889年1月29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伊莉莎白皇后舉辦了一次晚宴,魯道夫委託科堡親王帶話,稱身體不適不能出席。翌日上午6時半,魯道夫的僕人約翰·洛舍克德語Johann Loschek去叫他起床,魯道夫讓洛舍克備好馬車以備打獵,8點再來喊他。8點,約翰·洛舍克德語Johann Loschek來敲魯道夫的房門,卻無人應答。約翰·洛舍克德語Johann Loschek下樓,將情況告訴與魯道夫約好一起打獵的科堡親王和約瑟夫·霍約斯(Joseph Hoyos)。二人上樓繼續叫門,仍無應答,便叫約翰·洛舍克德語Johann Loschek拿來一把斧子,把門劈開。約翰·洛舍克德語Johann Loschek進入臥室,發現了兩具屍體[2]

隨後,霍約斯趕往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將事情告知皇后內務總管諾普喬(Nopcsa)男爵。其時伊莉莎白皇后正在上希臘語課,女官伊妲·翡冷茨德語Ida Ferenczy說諾普喬男爵有緊急消息要通報,皇后很不耐煩,讓她等一會。女官百般堅持,仍不得准許,於是便說此消息與魯道夫有關,諾普喬男爵這才得以入內[3]。女官後來進入房間時,發現伊莉莎白皇后淚流滿面。皇后後來把這件事私下告訴了皇帝。

為隱瞞自殺的事實,皇帝決定不經過司法調查便將瑪麗亞·費瑟拉的屍體秘密下葬。31日晚,屍體被馬車運至海利根克羅伊茨一所熙篤會修道院的墓地。由於天氣惡劣,下葬工作直到次日上午9點半才完成[1][2]

1月31日的維也納官方公報稱,魯道夫死於心臟動脈瘤破裂[4]

影響[編輯]

由於魯道夫是弗朗茨的獨子,皇帝的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便成了奧匈帝國推定繼承人。幾天後,卡爾放棄繼承權,轉給其長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後者主張將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匈牙利王國組成的「二元帝國體制」擴展為由內萊塔尼亞(奧地利)、外萊塔尼亞(匈牙利)、匈牙利境內的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王國和新吞併的波士尼亞所組成的「三元聯邦體制」,1914年6月28日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齊普刺殺,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之孫卡爾一世成為推定繼承人。1916年,卡爾一世登基。

後世調查[編輯]

韋切拉的遺書

2015年7月,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公佈了瑪麗亞·費瑟拉給母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留下的遺書。遺書清楚地表明瑪麗亞·費瑟拉準備與魯道夫一起自殺。[5]

以下為信件的內容:

親愛的母親:
請原諒我的所做所為
我無法違抗這場熱戀
如同他所說,我想和他一起被埋葬在阿蘭的墓園裡
我若死將比生更快樂[6]

——瑪麗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金京. 自杀还是他杀. 收藏. 2003, (8): 013 [201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5). 
  2. ^ 2.0 2.1 2.2 阿蘭, 德戈法語Alain Decaux, 施清嘉. 梅耶林之谜. 譯林. 1988, (2): 007 [201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5). 
  3. ^ Corti, Conte Egon Caesar. Elizabeth, Empress of Austr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36: 392. 
  4. ^ Emerson Jr, Edwin. A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year by year. 1901: 1695. 
  5. ^ Mary Vetsera's suicide letters found. The Local. 2015-07-31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4). 
  6. ^ Bankers found this 'sensational' love note in a vault that's been untouched since 1926. Business Insider. 2015-07-31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