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殷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殷衡(9世紀—10世紀),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南漢官員,拜為宰相

家世[編輯]

李殷衡生年不詳。他來自顯赫的官僚家族趙郡李氏,曾祖父李吉甫和祖父李德裕都曾任宰相。[1]李德裕在唐武宗年間尤其有權,掌控國政。[2]武宗崩,唐宣宗繼位後,李德裕失權,最終被貶,兒子李燁即李殷衡的父親一同被貶。因此李殷衡不能在早年得到重要官職。[1]

唐朝滅亡後,李殷衡效力後梁開國皇帝梁太祖,為右補闕[3]開平二年(908年),太祖派膳部郎中趙光裔充官告使,李殷衡為副,出使控制清海軍且名義附庸於梁的軍閥劉隱,授其清海軍和靜海軍節度使。趙光裔和李殷衡到清海軍後,劉隱將他們留在自己的幕府,沒有送他們回梁。[4]李殷衡因中原多兵戈,於是樂於安居嶺南。劉隱對他敬重禮待,多次讓他參與軍事規劃,署為節度判官。[1]

效力劉龑[編輯]

貞明三年(917年),劉隱的弟弟和繼任者劉岩稱大越皇帝(不久改國號漢,故史稱南漢)。他任李殷衡、趙光裔和楊洞潛為宰相,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李殷衡為禮部侍郎。[5]不久,他卒於任上,但卒年不詳。[3]

軼聞[編輯]

李殷衡的姐夫唐朝宰相劉瞻有子劉贊,少孤,也不聰明,李殷衡督促他讀書,常打他,也沒有長進。一次,劉贊逃到嵩山,遇到一白衣老人,老人說:「給你開心,聰明必定過人十倍。」從此劉贊每天背誦一卷書,又有文才,後來中進士,後梁年間充崇政院學士,還對李殷衡念念不忘,也是一樁異事。

評價[編輯]

  • 十國春秋》論曰:(李)殷衡為衛公之後,左右霸王,無咎無譽。

注釋及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