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明縣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明縣,中國舊縣名,位於今四川省岳池縣一帶。

歷史沿革[編輯]

秦漢至兩晉新明縣地均屬巴郡墊江縣,南北朝時屬合州墊江郡石鏡縣(治所在今重慶市合川區)。武德二年(619年)[註 1],析石鏡縣東北置新明縣,取「新被明化」之意,縣治在索鉞洲(今岳池縣羅渡鎮[3]聖曆三年(700年),刺史張柬之以舊縣多水害,將新明縣移治渠江西岸的新明城(今武勝縣中心鎮[7]天寶元年(742年)合州改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合州,新明縣均屬之[8]:876

五代十國時期,新明縣在前蜀後唐後蜀時均隸屬遂州武信軍節度使下的合州[9]:100[9]:213[9]:227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滅後蜀,新明縣隨合州屬北宋梓州路[註 2][10]:126開寶二年(969年)[註 3],新明縣劃入新設的廣安軍(治所在今廣安市),開寶六年(973年)移治單溪鎮[12][10]:440南宋開禧三年(1207年),升新明縣和溪鎮為和溪縣(今岳池縣南)[13]寶祐末年被蒙古所占,景定初年為南宋復取。中統四年(1263年),南宋將領夏貴進攻虎嘯山(今廣安市東),蒙古將領趙匣剌曾追擊至新明縣[14]咸淳二年(1266年),廣安軍改名為寧西軍[15][10]:561

至元十五年(1278年)廢寧西軍,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為廣安府,並和溪、新明二縣入岳池縣[16][17]:172

新唐書評價新明縣為中[註 4][5]宋史評價新明縣為中[12]

後續[編輯]

時岳池縣隸屬順慶府廣安州康熙七年(1668年)岳池縣併入廣安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復置,隸屬川北道順慶府民國2年(1913年)岳池縣隸屬嘉陵道,民國24年(1935年)隸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岳池縣屬川北行署南充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屬南充地區,1993年7月屬新設的廣安地區,1998年7月屬新設的廣安市[18]

注釋[編輯]

  1. ^ 關於新明縣的建縣時間,有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620年)兩說。其中,《舊唐書》新明[1]、《元和郡縣誌[2]、《太平寰宇記》新明縣[3]作武德二年,《舊唐書》合州序[4]、《新唐書[5]、《太平寰宇記》合州[6]作武德三年。
  2. ^ 重和元年(1118年)升為潼川府路[10]:433
  3. ^ 太平寰宇記》作乾德六年(968年)[11]
  4. ^ 唐朝行政區劃將縣分為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

參考資料[編輯]

  1. ^ 劉昫.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旧唐书·地理二. 維基文庫, 39. 新明,武德二年,分石鏡置 
  2. ^ 李吉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下 東川節度使. 維基文庫, 33. 新明縣,中。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墊江縣地,自後魏訖隋又為石鏡縣地,武德二年,分石鏡縣之東北界為新明縣。 
  3. ^ 3.0 3.1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維基文庫, 39. 新明縣西六十里舊六鄉今十六鄉本漢墊江縣地東為宕渠之地後魏改為石鏡縣地唐武德二年分石鏡之東北界於渠水中索越州上為新明縣以新被明化為邑之稱 
  4. ^ 劉昫.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旧唐书·地理二. 維基文庫, 39. 合州,中,隋涪陵郡。武德元年,改為合州,領石鏡、漢初、赤水三縣。三年,又置新明縣。天寶元年,改為巴川郡。乾元元年,復為合州 
  5. ^ 5.0 5.1 歐陽修. 連結至維基文庫 新唐书·地理六. 維基文庫, 42. 合州巴川郡,中。本涪陵郡,天寶元年更名……縣六……新明中。武德三年析石鏡置 
  6. ^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四. 維基文庫, 39. 武徳元年復為合州領石鏡漢初赤水三年又置新明縣 
  7. ^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維基文庫, 39. 聖厯三年刺史張柬之以舊縣多水害奏移於嘉陵江西岸北巖靈巖山即今縣理是也 
  8. ^ 周振鶴; 郭聲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98-3. 
  9. ^ 9.0 9.1 9.2 周振鶴; 李曉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81-5. 
  10. ^ 10.0 10.1 10.2 10.3 周振鶴; 李明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99-0. 
  11. ^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維基文庫, 39. 國朝乾德六年割隸廣安軍 
  12. ^ 12.0 12.1 脫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宋史·地理五. 維基文庫, 89. 新明。中。開寶二年,自合州來屬。六年,移治單溪鎭。 
  13. ^ 脫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宋史·地理五. 維基文庫, 89. 南渡後,增縣一:和溪。開禧三年,陞鎭爲縣。 
  14. ^ 宋濂.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元史·列传第五十二. 維基文庫, 165. 四年,宋夏貴以兵侵虎嘯山寨,元帥欽察遣匣剌率兵往禦之,貴敗走,追至新明縣,斬首三十餘級。 
  15. ^ 脫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宋史·地理五. 維基文庫, 89. 寧西軍,本廣安軍,同下州。……寶祐末,歸大元。景定初,復取之。咸淳二年,改軍名。 
  16. ^ 宋濂.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元史·地理三. 維基文庫, 60. 廣安府,唐屬宕渠、巴西、洛陵三郡。宋置廣安軍,又改寧西軍。元至元十五年,廢寧西軍。二十年,升為廣安府。舊領渠江、岳池、和溪、新明四縣,後併和溪、新明入岳池。 
  17. ^ 周振鶴; 李治安; 薛磊.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701-0. 
  18. ^ 建置沿革. 岳池縣人民政府. 2022-09-08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