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收割炸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炸彈收割
基本資料
導演基姆·默多恩特
監製希爾維亞·威爾琴茨基
劇本基姆·默多恩特、希爾維亞·威爾琴茨基
主演萊斯·史蒂文斯
配樂凱特林·葉
剪輯斯隆·克列文
片長88 分鐘
產地澳大利亞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2007
發行商TVF國際

收割炸彈》是由澳大利亞導演基姆·默多恩特和製片人希爾維亞·威爾琴茨基聯合創作的一部紀錄片。紀錄片反映出寮國的戰後創傷。一名澳大利亞炸彈處理專家培訓當地人排除炸彈的技巧,並告誡村民,特別是兒童不要觸碰炸彈並且遠離危險的區域。同時教導當地村民將尋找到的炸彈將其作為廢金屬再利用。[1]

越南戰爭中,寮國成為美軍轟炸行動中最主要的目標之一,這使寮國成為歷史上被轟炸次數最多的國家。從1964年到1973年,總共200多萬噸炸彈被投擲到寮國境內,其中包括26萬枚集束炸彈,估計有30%的炸彈並沒有發生爆炸。未爆炸彈藥(UXO)在戰後持續對當地居民造成死傷,並嚴重使當地的土地無法被人為耕種和利用。未爆炸彈藥是造成寮國國家發展緩慢和貧困的一個關鍵因素。[2][3][4]

《收割炸彈》講述了三代人如何處理空襲後的遺留炸彈問題,並描寫了那些試圖清理殘餘炸彈的排彈人的勇氣。

攝製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與地雷顧問團的炸彈處理小組一起排除了寮國以前仍未清理過的地區的炸彈。 這部電影在2007年雪梨電影節首映,並在2008年藝術家電影節上獲得了兒童倡導獎。

參閱[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Bomb Harvest. At the Movie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2. ^ MacKinnon, Ian. Forty years on, Laos reaps bitter harvest of the secret war. The Guardian (London). 3 December 2008 [19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5). 
  3. ^ Archived copy.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6 November 2012). 
  4. ^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