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承天寺 (銀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承天寺是一座銀川的寺院。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始建於西夏垂聖元年(1050年)。

歷史[編輯]

西夏天祐垂聖元年(1050年)三月二十五日[1],西夏太后沒藏皇后(宣穆惠文皇后)為年僅1歲即位的兒子夏毅宗李諒祚祈福而建,取「承天顧命,冊制臨軒」之意,故名承天寺。

5年後,承天寺正式建成[ref 1][2]

承天寺建成後,成為了西夏的一處重要的佛事地點[3],舉辦皇家法會和各種重要的佛事活動,各國僧人在此翻譯經書、開壇講法。西夏皇帝、太后和貴族經常到承天寺聽高僧講經[4]。西夏福聖承道三年(西元1055年),又將宋朝所賜的漢文《大藏經》藏於寺內。

明朝洪武年間,承天寺已毀,僅剩承天寺塔。此後明慶靖王朱栴曾主持重修承天寺並作詩紀念。

1941年,西北著名高僧法幢宗釋心道法師(1905-1968)應寧夏佛教界名流公推法師為銀川西塔承天寺方丈。釋心道法師駐錫銀川承天寺,使得這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重煥生機[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承天寺成為寧夏博物館所在地,承天寺塔也被重點保護[6]

布局[編輯]

承天寺建築整體建築在一個高大的台基之上。現存建築坐西朝東,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殿屋廊宇,規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後院有韋馱殿和臥佛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牆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

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

名僧[編輯]

釋心道[編輯]

1941年,西北著名高僧法幢宗釋心道法師(1905-1968)任銀川西塔承天寺方丈,同時成立寧夏省佛教會任理事長。

釋心道湖北荊州松滋縣人,畢業於閩南佛學院,後任教於福州鼓山佛學院,1931年任福州鼓山佛學院教授、教務主任。18歲出家為僧,先後求學於釋太虛李叔同釋虛雲等高僧,1933年於上海法藏寺天台宗43世法脈,1940年在湖北章華寺接臨濟宗50世法脈。

1934年,他遵恩師湖北章華寺方丈淨月上人之命遠赴青海塔爾寺學習藏密,他在旅途中目睹西北佛教戒律鬆弛、佛教式微的現象,立志在西北弘法。在塔爾寺求學期間,他研習密典,精研五明,受到九世班禪賞識,受學於阿嘉活佛、恩久活佛等,被恩久活佛授記賜名「丹巴增貝堪布」,後殊獲「班智達」學位。

他在西北地區弘法15年,恢復寺院數十座,精通顯密,持戒精嚴,提倡僧眾勞動生產、自給自足,重振西北佛教衰頹的風氣。在抗日戰爭期間,創辦「西北佛教周報社」自任社長,主編《西北佛教周刊》,在西安興善寺組織「中國佛教徒地服務僧尼救護隊」,自任總隊長,曾赴抗日戰爭前線救護傷員。釋心道法師駐錫銀川承天寺,使得這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重煥生機。[5]

參考資料[編輯]

註解[編輯]

  1. ^ 有觀點認為這裡的寺廟建造是指包括塔在內的全部寺廟建築,這使得塔和寺的建造時間出現了爭議

來源[編輯]

  1. ^ 《嘉靖寧夏新志·夏國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瘞佛頂骨舍利碑》:「天祐紀曆,歲在攝提,季春廿五日壬子」
  2. ^ 陳炳應著. 西夏文物研究.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5: 508. CSBN 11157·24. 
  3. ^ 許成,吳峰雲著. 宁夏古塔.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6: 73. ISBN 7-227-00251-9. 
  4. ^ 《嘉靖寧夏新志》:役兵民數萬,相妥興慶府西偏起大寺,貯經其中,賜額」承天「,延回鶻(即紇)僧座演經,沒藏氏與諒祚時臨聽。
  5. ^ 5.0 5.1 王運天; 梁一仁; 蘭州大學. 甘肃佛教法幢宗及心道法师. 蘭州大學. [202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6. ^ 楼阁式砖塔:宁夏银川承天寺塔. 鳳凰網. 2011-05-18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