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房崇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房崇吉(?—?),東清河郡繹幕縣(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祖籍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劉宋、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房崇吉年少驍勇,出任沈文秀中兵參軍泰始二年(466年),太原郡戍守傅靈越率領部下放棄太原郡向南投奔劉子勛時,沈文秀委派房崇吉管理太原郡事務,不久房崇吉背叛沈文秀支持宋明帝劉彧。房崇吉的母親和叔叔在歷城,被崔道固所拘禁,崔道固又以要在市場處死二人來恐嚇房崇吉,房崇吉最終也無所顧忌。等到崔道固歸附宋明帝,才將房崇吉的母親放出。宋明帝任命房崇吉為龍驤將軍并州刺史,兼領太原郡太守,戍守升城。房崇吉以堂兄房靈獻為長史,姨表兄賈延年為司馬[1]

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將軍慕容白曜的軍隊攻至升城,慕容白曜派人招攬房崇吉,房崇吉不投降,關閉城門堅持防守。升城特別小,人力不多,能作戰的不過七百人,慕容白曜輕視對方,就直接派軍隊攻城。房崇吉設置裝土的竹箱和方正的屋梁,向城下衝擊,經常殲滅敵人。慕容白曜於是構築長城,三重包圍,又製造攻城的器具日夜攻擊。從二月到四月,升城的糧食和弓箭都用完了,房崇吉突圍逃走[2][3][4][5][6],隱藏在民房中,母親和妻子被俘虜。崔道固派遣治中房靈賓慰問招引房崇吉,房崇吉不肯見崔道固,於是就向東回到故鄉的村子裡,暗中招募壯士,想要救出母親逃到黃河以南。慕容白曜預計到房崇吉會這樣,守備嚴密牢固[7]

房崇吉與堂兄弟房法壽年齡和志向都略為相似,親緣關係則是共曾祖的堂兄弟。房崇吉由於母親妻子被慕容白曜的軍隊俘獲,就托請房法壽替他設法相救。房法壽既不想到南邊去,恨崔道固對自己逼迫,又從情理上憐惜房崇吉的母親和妻子。當時崔道固以兼治中房靈賓都督清河郡、廣川郡軍事,戍守盤陽。房法壽就與房崇吉暗中策劃襲擊房靈賓,攻占了盤陽,接著歸降於慕容白曜去贖取房崇吉的母親和妻子。慕容白曜派將軍長孫觀等人從大山南側過馬耳關趕赴盤陽,送回了房崇吉的母親和妻子[8][9][5][6][10]

歷城、梁鄒歸降北魏之後,房法壽、房崇吉等人與崔道固、劉休賓一同到達京師平城。北魏朝廷以房法壽為上客,房崇吉為次客,崔道固、劉休賓為下客[11][12]

等到北魏設置平齊郡,以歷城百姓設置歸安縣,以房崇吉為縣令。房崇吉心懷舊恨,因為是崔道固的下級,內心非常不平。後來房崇吉將縣中事務託付他人,自己前去御史台控告崔道固犯有幾條罪行,恰逢大赦,朝廷不追究崔道固。房崇吉請求辭去縣令一職,朝廷同意了。房崇吉在京城停留了半年,於是向南逃走。房崇吉夫婦從不同的路線逃走,房崇吉自己剃髮出家為僧,法名僧達,投奔族叔房法延。房崇吉在房法延那裡居住了一年多,向豪俠之人清河郡張略之贈送財物,得到張略之的幫助南逃。房崇吉的妻子也從幽州南逃,雙方相會。房崇吉到了江東,很快病死[13]

家庭[編輯]

母親[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崇吉,少驍勇,為沈文秀中兵參軍。及太原戍守傅靈越率眾棄郡南赴子勛,文秀以崇吉督郡事。既而背文秀,同於劉彧。母叔在歷城,為崔道固所拘系,又將致刑於市以恐之,而崇吉卒無所顧。會道固歸彧,乃出其母。彧以崇吉為龍驤將軍、并州刺史,領太原太守,戍升城。崇吉以其從兄靈獻為長史,姨兄賈延年為司馬。
  2. ^ 《魏書·卷六·帝紀第六》:夏四月,白曜攻升城,戍主房崇吉遁走。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房崇吉守升城,勝兵者不過七百人。慕容白曜築長圍以攻之,自二月至於夏四月,乃克之。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崇吉脫身走。
  5. ^ 5.0 5.1 《魏書·卷五十·列傳第三十八》:升城不降,白曜忿之,縱兵陵城,殺數百人,崇吉夜遁。白曜撫慰其民,無所殺戮,百姓懷之。獲崇吉母妻,待之以禮。劉彧遣其將吳憘公率眾數萬,欲寇彭城。鎮南大將軍尉元表請濟師。顯祖詔白曜赴之。白曜到瑕丘,遇患。時泗水暴竭,船不得進。憘公退,白曜因停瑕丘。會崇吉與從弟法壽盜彧盤陽城以贖母妻。
  6. ^ 6.0 6.1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升城不降,白曜縱兵陵城,殺數百人,崇吉夜遁。白曜撫其人,百姓懷之。獲崇吉母妻,待之以禮。宋遣將吳喜公欲寇彭城,鎮南大將軍尉元請濟師,獻文詔白曜赴之。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會崇吉與從弟法壽盜宋盤陽城以贖母妻。
  7.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未幾而白曜軍至。白曜遣人招之,崇吉不降,遂閉門固守。升城至小,人力不多,勝仗者不過七百人,而白曜侮之,乃遣眾陵城。崇吉設土蕇方梁,下相舂擊,不時克殄。白曜遂築長城,圍三重,更造攻具,日夜攻擊。自二月至四月,糧矢俱盡,崇吉突圍出走,遁藏民舍,母妻見獲。道固遣治中房靈賓慰引之,崇吉不肯見道固,遂東歸舊村,陰募壯士,欲以偷母,還奔河南。白曜慮其如此,守備嚴固。後與法壽取盤陽,俱降。
  8.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會從弟崇吉在升城,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沒於白曜軍。崇吉奔還舊宅。法壽與崇吉年志粗相諧協,而親則從祖兄弟也。崇吉以母妻見獲,托法壽為計。法壽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時道固以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郡事,戍盤陽。法壽遂與崇吉潛謀襲靈賓,克之。仍歸款於白曜以贖母妻。白曜遣將軍長孫觀等自大山南入馬耳關以赴盤陽,還崇吉母妻。
  9.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法壽從祖弟崇吉,母妻為慕容白曜所獲,托法壽為計,法壽與崇吉歸款於白曜。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會從弟崇吉自升城來,以母妻為魏所獲,謀於法壽。法壽雅不欲南行,怨道固迫之。時道固遣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二郡事,戍磐陽,法壽乃與崇吉謀襲磐陽,據之,降於慕容白曜,以贖崇吉母妻。
  11.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及歷城、梁鄒降,法壽、崇吉等與崔道固、劉休賓俱至京師。以法壽為上客,崇吉為次客,崔劉為下客。
  12.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及歷城、梁鄒降,法壽、崇吉等與崔道固、劉休賓俱至京師,以法壽為上客,崇吉為次客,崔、劉為下客。
  13.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及立平齊郡,以歷城民為歸安縣,崇吉為縣令。頗懷昔憾,與道固接事,意甚不平。後委縣出台,訟道固罪狀數條。會赦不問。崇吉乞解縣,許之。停京師半歲,乃南奔。崇吉夫婦異路,剃髮為沙門,改名僧達,投其族叔法延。住歲余,清河張略之亦豪俠士也,崇吉遺其金帛,得以自遣。妻從幽州南出,亦得相會。崇吉至江東,尋病死。
  14.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度世,李氏之甥。其為濟州也,國家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軍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恭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
  15.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度世之為濟州也,魏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供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
  1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崇吉母傅氏,申纂妻賈氏,與濟州刺史盧度世有中表親,然已疏遠。及為魏所虜,度世奉事甚恭,贍給優厚。度世閨門之內,和而有禮。雖世有屯夷,家有貧富,百口怡怡,豐儉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