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意動心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意動心理學是與馮特實驗心理學同時期,並相對立的學說。創始人弗朗茲·布倫塔諾(1838-1917),又稱奧國學派。

布倫塔諾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應該是感覺、判斷等活動,這種活動被他成為心理的活動或意動。意動必須涉及一種內容,指向一個客體,它是離不開客體和內容獨立存在的,所見,所聽,所思之物是內容,見、聞、思維等就是意動。這與他同時期眾多心理學家的觀點大相逕庭。布倫塔諾將意動分為三類:表象意動、判斷意動、愛憎意動。其中後兩類意動是在表象意動的基礎上形成的。意動心理學具有非常強的思辨性,例如當意動本身成為意動的對象時,心理研究將會非常複雜。

學派[編輯]

在布倫塔諾之後,他的學生厄棱費爾麥農接受其思想,並在1890年-1900年間,創造並建立了形質學派。基素組成機體,但機體並不附著於元素的基素內,組成機體後,才可呈現出來,所以應該是一個形質或是一種新元素。厄棱費爾將形質區分為兩種:時間的形質、空間的形質。

意動心理學與試驗心理學爭論的焦點其實就在於形質學說。

在十九世紀末。馮特的弟子屈爾佩與其脫離,並逐漸向布倫塔諾的意動心裡學積極靠攏。屈爾佩試圖解決實驗心理學與意動心理學之間的矛盾,於是主張意動和內容的統一,並親自領導此運動,產生了符茨堡學派。並且與布倫塔諾、麥農的學派想對抗,儘管他們都承認意動,但解釋的方法卻完全不同。屈爾佩和麥塞爾相繼提出二重心理學

意動心理學學者相繼過世之後,1915年屈爾佩去世為終結,這門學派便未得到傳承。但意動心理學重視意動或技能的研究,強調活動的重要,克服了心理學上元素主義和機械主義的不足。對於後期的策動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均有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