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漢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漢藩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76年12月30日
湖南省長沙縣東鄉白米山
逝世1928年5月1日
湖北省漢口余記里後坪
籍貫湖南省長沙縣東鄉白米山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張漢藩(1876年12月30日—1928年5月1日),字澤崐湖南省長沙縣東鄉白米山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生平[編輯]

張漢藩幼年喪父,只得隨母親乞討,9歲過繼給叔父,1911年到長沙一家裁縫店學做縫紉。1915年,定居於長沙外湘春街,並開設德成衣店以維持家計。他自幼飽受貧困,為求出路曾加入中華基督教聖教會長老會,後發起並領導縫紉工人開展階級運動。[1]。1921年冬,正在開展工人階級運動的張漢藩結識了毛澤東郭亮等共產黨人,常去船山學社修業學校等處參加學習。在毛澤東的直接指導下,1922年6月和10月,張漢藩等人領導長沙成衣店工人和褂衣店工人針對勞工權益保護的罷工並獲得部分方面的勝利[2]。同年9月,張漢藩領導長沙縫紉工人推翻原有的縫紉業行會——軒轅公會,並成立新的縫紉工會,張漢藩當選為工會委員長[3]

1922年11月,張漢藩經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4],成為湖南早期的工人黨員之一。第二年長沙六一慘案發生後,由於國民政府當局通緝時任省工團聯合會總幹事的郭亮,張漢藩代理擔任省工團聯合會總幹事,並負責「湖南外交後援會」的工作。1925年5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廣州出席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青滬滲案發生後張漢藩等人馬上組織了湖南雪恥會,張漢藩被選為執行委員。[5]。隨後了參加10月間湖南人民收回大金碼頭和12月間反對「關稅會議」的運動。1926年擔任擔任中共長沙市委工人部部長;被增選為中共湖南區委委員;不久後又被增選為湖南省總工會執行委員;同時擔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候補委員[6]

馬日事變後,1928年3月,張漢藩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岳陽與中共湘鄂贛邊特委聯繫工作。由於叛徒出賣,特委機關遭到破壞,特委書記郭亮被押往長沙,形勢驟變,他只得再回武漢,以護送被服廠工人范月祥武昌同仁醫院治病作掩護,到設在武昌胭脂山劉公館的湖北省委接洽工作,就在回到鯰民套碼頭渡江時不幸被捕[7]。5月1日,他與向警予一起被綁赴漢口余記里後坪殺害,時年52歲[8]

參考[編輯]

  1. ^ 長沙市總工會編. 星沙群英选萃. 長沙市總工會編. 1992.06: 63–64. 
  2. ^ 萬里主編. 湖湘文化辞典 2.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06: 163. ISBN 978-7-5438-7485-5. 
  3. ^ 廖蓋隆等主編. 毛泽东百科全书.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3.10: 899. ISBN 7-80091-484-4. 
  4. ^ 黃允升,李新芝主編. 一代天骄毛泽东 上. 北京:紅旗出版社. 2014.07: 32. ISBN 978-7-5051-3150-7. 
  5. ^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志 下.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5.12: 23–24. ISBN 7-5438-1234-7. 
  6. ^ 楊慎之主編;《湖南歷代人名詞典》編委會編. 湖南历代人名词典.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3.12: 422. ISBN 7-5438-0698-3. 
  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华著名烈士 第3卷.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09: 267–271. ISBN 7-5073-0861-8. 
  8. ^ 劉廣州,塗良惠主編. 工会工作实用大全.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07: 219. ISBN 7-220-01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