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尹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尹誥〉,即〈咸有一德〉,《禮記》訛作〈尹吉〉,是中國古籍《尚書》中的一篇。該篇後由偽古文尚書〈咸有一德〉頂替,直到清華簡〈尹誥〉的發現與整理。[1]在清華簡中,〈尹誥〉與〈赤鳩之集湯之屋〉及〈尹至〉在當時是被編連在一起的,〈尹誥〉在三篇的時間線上位於最末。[2]

本篇接著〈尹至〉的情節,敘述了伊尹商湯建立了盟誓「惟尹及湯咸有一德」,滅亡了西邑夏。夏既滅亡,伊尹告誡商湯,指出夏朝的滅亡是因為其自絕於民「夏自遏其有民,亦惟厥眾。」他認為,沒有人民就無法保守城邑,夏的君主與自己的人民結怨,離心離德「非民亡與守邑,厥闢作怨於民,民復之用離心」。湯於是請教伊尹如何讓人民不違抗自己,伊尹認為應當將夏朝的金玉與田邑賞賜給他們「後其賚之,其有夏之金玉實邑,舍之吉言」。於是湯將大家召集於中邑。[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程浩. 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 北京: 中華書局. 2021. 第二章. ISBN 9787101153019. 
  2. ^ 肖芸曉. 試論清華竹書伊尹三篇的關聯.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3-03-07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