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針塔
太空針塔 | |
---|---|
記錄高度 | |
西雅圖 與華盛頓州最高建築 1962年-1969年 | |
上個記錄 | 史密斯塔 |
下個記錄 | 西弗科廣場大樓 |
概要 | |
狀態 | 竣工 |
類型 | 觀光塔 |
建築風格 | 古奇建築 |
所屬國家/地區 | 美國 |
地址 |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Broad Street 400號 |
座標 | 47°37′13″N 122°20′57″W / 47.6204°N 122.3491°W |
起造 | 1961年4月17日 |
竣工日 | 1961年12月8日 |
開放 | 1962年4月21日 |
擁有者 | 太空針塔公司 |
高度 | |
高度 | 184 米 |
天線/尖頂 | 604英尺(184米) |
頂樓 | 518英尺(158米) |
技術細節 | |
層數 | 6 |
電梯數 | 3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約翰·格雷厄姆建築公司 |
結構工程師 | 約翰·K·米納西亞斯(John K. Minasian) 維克多·斯坦布魯克(Victor Steinbrueck) |
主承包商 | 霍華德·S·賴特建築公司 |
保護情況 | 西雅圖地標[*] |
無效指定 | |
評定時間 | 1999年4 月19 日[1] |
網站 | |
https://www.spaceneedle.com/ | |
地圖 | |
參考 | |
[2][3][4][5][6] |
太空針塔(英語:Space Needle)是美國西北太平洋地區的一座主要地標,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安妮女王社區。因1962年世界博覽會在西雅圖舉辦而興建,建成初期每日有接近20,000人次乘電梯登塔參觀,該屆博覽會共吸引約230萬參觀者。太空針塔高約184米(約合610英呎),最大寬度為42米(138英呎),總重約9,550噸。它可以抵禦時速320公里的強風和9.1級的地震,且有25支避雷針防止電擊。目前太空針塔屬於私人產業。
太空針塔的主要設施都在其離地159米的觀光層,例如天空城市餐廳和觀景台。站在塔頂,不單能看到全西雅圖市中心的景觀,還可以看到奧林匹克山脈、喀斯喀特山脈、雷尼爾山、依利雅特灣和其附近的島嶼等。太空針塔高度低於同區很多建築,但在關於西雅圖的照片中,它往往出現在一個顯著的位置。因為太空針塔離其它更高的建築至少一公里,而比太空針塔更高的建築相對集中在某個區域。攝影師拍攝時,太空針塔經常位於該建築群前方,因此從照片上看太空針塔顯得更高。很多第一次到西雅圖的遊客親身去到太空針塔時都很驚訝,因為該建築物高度明顯不如照片上顯著。而太空針塔又相對遠離市中心,在塔頂上所看到的景觀也並不算很好。上塔時,遊客可以乘坐時速16公里的升降機上到塔頂,全程大約43秒,有時因為參觀人數過多而要排隊大約一小時才可入內。
建築
[編輯]太空針塔的設計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討論才有定案的。當時主要有兩種設計構思,第一種是由世界博覽會參展商愛德華·卡爾森(Edward Carlson)提出,造型是一個很大的氣球連繫著地面; 第二個是建築師約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提出的「飛碟」。儘管愛德華和約翰的設計都贏得口碑,但太空針塔其實最終是由維克多·斯坦布魯克(Victor Steinbrueck)設計的。太空針塔的設計能夠抵禦不超過9級的地震(但實際是否如此仍不能確定,因為1965年的一次6.8級地震使塔身發生較為劇烈的搖晃,廁所發生漏水情況)。此外,太空針塔也可以很好地承受強風的襲擊。
塔頂的餐廳是旋轉式的,可以讓遊客在47分鐘內360度地觀賞西雅圖的景觀。1993年,塔上的升降機被更換,時速提高到16公里。
1999年12月31日除夕夜,太空針塔塔頂被設置了一盞名為「天空之燈」的超強光束。該光束的亮度相當於85萬坎德拉,使得整個西雅圖市區的上空變得十分明亮。該光束一般只會在一些特別節日才會亮起。該光束的構思是來自於1962年世界博覽會的海報,因為海報上描畫了類似的光束。由於亮度過高,該光束造成了光害,這很快引來一些專業人士(特別是天文學家)的批評。原本打算將該光束一年點亮75次,最後一年也未超過12次。911事件後,該光束持續亮起了12日以示哀悼。最初建造完成的一段時間裡,184米高的太空針塔曾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高的建築物,但現在早已不再如此,相比起市中心的的許多建築物(其中最高的是284米高的哥倫比亞中心),太空針塔已相對變矮。
歷史
[編輯]太空針塔最初的設計構想是由伯蘭登(Brendan J. Cysewski)在西雅圖的一間咖啡廳提出,當時他稱其為「太空籠」,這份設計的初稿一直存放於那咖啡室內,直至愛德華·卡爾森(Edward Carlson)見到。愛德華是一間酒店公司的老闆,他本人對藝術設計幾乎毫無認識,但他在德國遊覽時,見到造型獨特的斯圖加特電視塔(德語:Stuttgarter Fernsehturm)而產生靈感,他也知道1962年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廿一世紀」,因此設計了一個外觀狀似氣球的建築物,但之後他很快遇到了結構上的問題從而停止。
此時,約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開始參與了太空針塔的設計。約翰是一位知名的建築師,他曾設計過世界上第一座購物中心—西雅圖北門購物中心。在太空針塔的設計方面,他放棄了氣球的設計,改為飛碟設計,接著他和他旗下12個建築師一起討論和研究,到博覽會開幕前十八個月才有最終的設計定案。之後他們開始尋找適合建造該塔的土地,根據設計規模,太空針塔占地約1369平方米(37米×37米)。而在1961年,該等大小的土地的價格約為75000美元,這在當時是較為昂貴的。而市政府在財政上不支持他們,並只允許他們建在博覽會區的範圍內,由於資金不足,又缺乏地皮,工作不得不暫停。此時距離開幕還有一年時間。
此塔建築在一個約1600平方米大小、10米深的地基上,澆注混凝土的工程花費了一天的時間。這可能是美國西部史上最大規模的混凝土澆注工程,該地基約有6000噸重,且有大約250噸的精鋼埋在地基裡。
工程隊伍日夜趕工,最頂的五層也順地的建成,且十分水平,使得塔上的旋轉餐廳能使用小型電動機來做到旋轉的效果,升降機也於開幕前的一天安裝完畢。 塔的觀光層塗上了名為「Orbital Olive」的油漆。塔身為白色,入口為紅色,塔頂為金色。1962年4月,太空針塔完工,整座太空針塔工程時間略少於一年,工程費用約450萬美元。
在博覽會其期間,每日差不多有兩萬人登上太空針塔,但始終未超過兩萬。
在1982年,太空針塔又增加一層。這一層原本就在當初的設計方案中,但由於技術問題,建成20年後才被正式添加。該層最多可容納360人。
在1987年7月,太空針塔向西南「移動」了95米,所謂的移動,只是在地圖上的位置修正而已。因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開始了為期十年的衛星繪畫地圖計劃,即是利用衛星圖片才修正地圖,像太空針塔這些地標性建築一般都會優先被更新。
在2000年,太空針塔進行了維修工程,該工程的費用為建築費用的五倍(2100萬美元)。
登塔參觀
[編輯]時至2019年2月,登塔參觀的門票價為:成人票27.5-37.5美元,4到13歲未成年人票21.5-28.5美元,65歲或以上22.5-32.5美元。全年隨時登塔票價為99美元[7]。在排隊登塔的期間,太空針塔的職員會向遊客售賣大約30美元的太空針塔海報。
登上塔上的「天空都市」餐廳是免費的,但餐廳設有最低消費,午餐時間為25美元,晚餐時間為30美元。餐廳的食物包括「天空都市」漢堡和雞肉凱撒沙拉,各為24美元。在這裡用餐,價錢一般較為昂貴,一般每人會消費約40美元。此外,這裡也有紅酒供應,價錢約8至15美元一杯[8]。
跳塔而下
[編輯]曾有三人從太空針塔上跳下來自殺而死。無獨有偶,這三次自殺事件都發生在70年代,其中二人在1974年跳樓身亡,當年安全網還沒有安裝。第三次自殺事件則在1978年發生。除了以上三人,還有一些人試圖在塔頂跳下來自殺,但幸運地被安全網救回[9]。
此外,也有部分人在太空針塔上進行跳傘,有六人曾在太空針塔塔頂進行過此類活動。不過該行為若無事先申請,則屬違法行為,跳傘的六人中有兩人因此而被捕。
文化影響
[編輯]太空針塔也曾作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的取景地點,例如《西雅圖夜未眠》、《末世黑天使》、《李小龍傳奇》和《凸務之王》等。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Space Needle official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tructurae Database Ent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pace Needle facts and photograph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編輯]- ^ Landmarks and Designation. City of Seattle.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6).
- ^ CTBUH摩天大樓資料庫上的太空針塔
- ^ 太空針塔在Emporis地產資料庫
- ^ 太空針塔 at Glass Steel and Stone (archived)
- ^ SkyscraperPage資料庫中太空針塔的數據
- ^ Structurae資料庫中太空針塔的數據
- ^ Space Needle Sto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 Seattle Restaurant Fine Dining View: Lunch Men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 Man rescued from Space Needle observation dec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NN.com 2004-03-01更新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