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塞拉諾塔

座標39°28′45″N 0°22′33″W / 39.479293°N 0.375933°W / 39.479293; -0.3759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70年的塔樓[1]

塞拉諾塔加泰隆尼亞語Porta dels Serrans, 瓦倫西亞語: [ˈpɔɾta ðels seˈrans]; 西班牙語:Puerta de Serranos, [ˈpweɾta ðe seˈranos])是西班牙瓦倫西亞城的基督徒城牆(Muralla cristiana)的十二座城門之一。它建於14世紀末(1392年至1398年),哥德式風格。它的名字可能是因為在海梅一世統治時期,附近的大多數居民來自特魯埃爾周圍的地區,瓦倫西亞人通常稱這些人為「塞倫人」(serrans,山地人),也可能是以塞倫家族命名。

它是一個重要的地標,也是瓦倫西亞保存最完好的紀念碑之一。1865年,在省長西里里奧·阿莫羅斯(Cirilio Amorós)的命令下,古城牆被推倒。在這座古城牆中,只有塞拉諾塔、15世紀的夸特塔以及其他一些考古遺蹟和廢墟,如猶太之門(Puerta de los Judíos)的遺蹟倖存下來。塞拉諾塔建於14世紀的1392年,由佩雷·巴拉格爾(Pere Balaguer)建造。它是這座城市的主要入口,最初是用來防禦的。從1586年到1887年,這些塔被用作貴族的監獄。

歷史[編輯]

塞拉諾塔受瓦倫西亞政府委託,由建築師佩雷·巴拉格爾(Pere Balaguer)建造,其靈感來自其他一些帶有多邊形塔樓的哥德式大門,如莫雷利亞的聖米克爾門(Porta de Sant Miquel)和波夫萊特修道院的皇家大門(Porta Reial),體現熱那亞的影響。

1392年4月6日開始施工。這些牆用非常堅固的石頭組成,因為它們的主要用途是防禦工事。然而,為了給這座建築帶來更豪華、更尊貴的外觀,又覆蓋石灰石,主要來自附近的阿爾希內特。工程於1398年3月完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的主要目的是在被圍困或襲擊時保衛城市,但也經常用於儀式,如大使和國王的官方歡迎儀式,因為它被認為是城市的主要入口。

1586年瓦倫西亞的一座主要監獄被燒毀後,塔樓變成了騎士和貴族的監獄,直到1887年囚犯被轉移到聖奧斯汀修道院。從那時起,它們被用於不同的用途,例如用於各種官方儀式和博物館。

西班牙內戰期間,普拉多博物館的藝術品存放在這座建築中,進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1936年12月,二樓鋪設了一層90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以保護存放在下層的藝術品,以防塔樓在轟炸中受損或被毀。鋼筋混凝土表面覆蓋著一層一米厚的稻殼(以緩衝衝擊)和一層一米厚的土壤。三樓還鋪了一層一米厚的土,平台上覆蓋沙袋。此外,還安裝了自動濕度和溫度控制系統。工程由藝術珍寶委員會建築師何塞·利諾·瓦蒙德(José Lino Vaamonde)指揮。

現狀[編輯]

與夸特塔一樣,在拆除城牆後,塞拉諾斯塔因用作監獄,而倖存下來,但該建築,尤其是其內部結構遭到破壞。通往建築內部的大拱門被圍牆圍住,塔頂上的城垛消失了。1871年,市議會決定填埋大門前的溝渠。1893年至1914年間,由雕塑家何塞·艾克薩(José Aixá)指導,聖卡洛斯皇家學院(Real Academia de San Carlos)對其進行了修復。2000年,石材表面被清理乾淨,使這棟建築呈現出現在的樣子。

塞拉諾塔目前向公眾開放。從樓頂,遊客可以登頂欣賞瓦倫西亞市的美景。它們還用於瓦倫西亞市的各種官方儀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法雅節的開幕式「克里達」。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法雅皇后(Fallera Mayor)在建築前的平台上宣布法雅節開始。

參考[編輯]

  1. ^ José Huguet Chanzá et al., Las fotografías valencianas de J. Laurent, Valencia, Ayuntamiento de Valencia, 2003. ISBN 84-8484-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