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


1999年規定印章直徑不得大於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製發。

主要領導
司長 王樹年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機構類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機關內設機構
行政級別 正司局級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38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簡稱「國家發改委國防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機關內設機構,負責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工作。

國家發改委國防司主要負責組織擬訂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協調有關重大問題。協調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動員有關工作。

沿革[編輯]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制漸趨完善。蘇聯顧問班可夫於1955年1月提出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簡稱「國家計委」)成立「軍事經濟計劃局」的建議,獲得中共中央採納,於1955年11月由國家計委組團,到蘇聯就國民經濟動員建設進行一個多月的參觀學習,由此開始全面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體制。國家計委根據考察團的建議和動員工作的需要, 向國務院提出《關於建立經濟動員計劃機構的報告》、《關於各有關部門動員機構和編制動員工作長遠計劃問題的報告》,經國務院批轉, 政府經濟部門很快自上而下建立起專門的動員機構[1]。國家計委於1956年成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局[1][2],負責接受軍隊在經濟動員方面的需求,制定動員能力增長的長期計劃和戰時動員年度計劃,確定國家儲備和動員儲備,統籌安排經濟領域的動員工作,對國務院所屬部委的動員局(處)進行工作指導。同時國家經委成立經濟動員計劃檢查處,負責檢查和平時期為動員任務進行的生產準備和基本建設的進展情況。同年7月,鐵道部郵電部均設立動員局;一機部二機部冶金部交通部紡織部電機製造部均在計劃司下設動員處;化工部煤炭部石油部電子部在有關的司設專職幹部負責經濟動員管理工作;二級部各司設動員計劃處(科),大部分軍工企業設動員計劃科。上述動員機構接受國家計委國民經濟動員局的工作指導[1]

後來,成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防司,負責國民經濟動員工作[3][4]。199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改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另成立一個屬政府部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將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管理國防工業的職能、國家計委國防司的職能,以及各軍工總公司承擔的政府職能,統歸新組建的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管理[5]

199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下設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2014年前後,更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6]

2017年,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辦事機構是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併入中央軍民融合辦。原國家發改委國防司司長王樹年任中央軍民融合辦秘書局(人事局)局長。

2019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恢復組建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7]

歷任領導[編輯]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防司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主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

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編輯]

1994年11月,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成立時建立了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經濟動員辦公室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2]

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1. 研究國民經濟動員理論與戰略,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關係。
  2. 提出有關國民經濟動員工作方針、政策的建議。
  3. 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國民經濟動員預案、總體規劃和年度國民經濟戰備動員計劃。
  4. 對預案、規劃、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 組織起草國民經濟動員的法律、法規。
  6. 組織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應用。
  7. 組織提出經濟建設項目平戰結合的建議,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項目建設與國民經濟動員的結合與銜接等[2]

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歷任主任、副主任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徐奎、曹延中. 新中国国防动员体制的历史演变. 軍事歷史(國防與軍隊建設史研究)2007年第2期. [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 中國國防動員網. 201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3. ^ 劉業礎,「軍民結合」理論討論會在京召開,軍事經濟研究1989(11):24
  4. ^ 曾凡祥,當前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的幾個前沿問題,國防2011年第08期
  5. ^ 那些年 那些伴随新中国成长而“消失”的部委. 觀察者網.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6. ^ 6.0 6.1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司长王树年. 網易.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7. ^ 韓聲江. 读图|国家发改委24个职能机构变为26个,具体有哪些变化. 澎湃新聞. 上海. [201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中文(中國大陸)). 
  8. ^ 李敏,中設協原秘書長丁德立辭職新任秘書長鄭慶蘇到職,冶金設備管理與維修1993年第06期
  9. ^ 9.0 9.1 蔡寅生,大口徑焊接鋼藥筒 真正的中國創造,兵器知識2015(2):71-74
  10. ^ 山東工業大學的PAN基碳纖維通過中試專家驗收,高科技纖維與應用1997年第Z1期
  11. ^ 「關於六七十年代戰備問題的回顧與思考」學術圓桌會綜述,當代中國史研究1999年Z1期
  12. ^ 做好動員準備 維護國家安全——就《國民經濟動員法》起草情況訪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主任陳德第,中國軍法2000年第4期
  13.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组成单位及其成员的通知. 法律教育網. 199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14. ^ 我省首批国家经济动员中心授牌. 網易. 2010-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15. ^ 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授牌仪式在临沂举行. 琅琊網. 201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16. ^ 《國防》雜誌新一屆編委會組成,國防2005年第01期
  17. ^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王树年一行到我司参观考察. 青島海西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 201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18. ^ 「全國國防動員建設2009年度人物」評選委員會組成,國防2009年09期
  19. ^ 「全國國防動員建設2010年度人物」評選委員會組成,國防2010年12期
  20. ^ 「全國國防動員建設2011年度人物」評選委員會組成,國防2011年10期
  21. ^ 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副司长徐建平:首先要加强系统性的谋划和顶层设计. 經濟網. 2016-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22. ^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绵阳 共商军民融合发展大计. 中國經濟網. 2017-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