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起(?—?),東周戰國時期魏國人,仕於魏襄王,晚於西門豹令。

呂氏春秋》稱「西門豹非能治鄴,治鄴者乃是史起。」[1],史起還罵西門豹「漳水在其旁」而「弗知用」[2]魏襄王執政時期,史起曾引漳水灌溉良田,即漳水十二渠[3],「咸成沃壤,百姓歌之」[4]

注釋[編輯]

  1. ^ 民不可與慮化舉始,而可以樂成功。……魏襄王與群臣飲酒酣,王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興而對曰:「群臣或賢或不肖,賢者得志則可,不肖者得志則不可。」王曰:「皆如西門豹之為人臣也。」史起對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畝,鄴獨二百畝,是田惡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門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與不忠不可效也。」魏王無以應之。明日召史起而問焉。曰:「漳水猶可以灌鄴田乎?」史起對曰:「可。」王曰:「子何不為寡人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為也。」王曰:「子誠能為寡人為之,寡人盡聽子矣。」史起敬諾,言之於王曰:「臣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雖死藉,願王之使人遂之也。」王曰:「諾。」使之為鄴令,史起因往為之。鄴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與歌之曰:「鄴有聖令,時為史公。決漳水,灌鄴旁,終古斥鹵,生之稻粱。」(《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
  2. ^ 史記·河渠書》卻謂「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3. ^ 北堂書鈔·歲時部四·豐稔》:「魏襄王使史起為邦今,引漳水灌田。」《宋史·王沿傳》載:「魏史起鑿十二渠,引漳水溉斥鹵之田,而河內饒足。」
  4. ^ 《水經·濁漳水注》,《四部備要》本,卷10,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