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爾利斯·烏曼尼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利斯·烏曼尼斯
Kārlis Ulmanis
第4任拉脫維亞總統
任期
1936年4月11日—1940年7月21日
總理自己
奧古斯特·基興施泰因(蘇聯佔領下)
副總統雅尼斯·巴洛季斯英語Jānis Balodis
前任阿爾貝茨·克維埃西斯
繼任奧古斯特·基興施泰因
(代理,蘇聯佔領下)

阿納托利斯·戈爾布諾夫斯英語Anatolijs Gorbunovs
(代理,重獲獨立後)
第1任拉脫維亞總理
任期
1918年11月19日—1921年6月18日
總統雅尼斯·恰克斯特
前任職位設立
繼任齊格弗里茲·安納·梅耶羅維茨英語Zigfrīds Anna Meierovics
任期
1925年12月24日—1926年5月6日
總統雅尼斯·恰克斯特
前任胡戈·采爾明什英語Hugo Celmiņš
繼任阿爾圖爾斯·阿爾貝林斯英語Arturs Alberings
任期
1931年3月27日—1931年12月5日
總統阿爾貝茨·克維埃西斯
前任胡戈·采爾明什英語Hugo Celmiņš
繼任馬爾格爾斯·斯庫耶涅克斯英語Marģers Skujenieks
任期
1934年3月17日—1940年6月17日
總統阿爾貝茨·克維埃西斯
自己
前任阿道夫斯·布羅德涅克斯英語Ādolfs Bļodnieks
繼任奧古斯特·基興施泰因(蘇聯佔領下)
拉脫維亞外交部長
任期
1926年5月4日—1926年12月17日
總理阿爾圖爾斯·阿爾貝林斯英語Arturs Alberings
前任赫爾曼尼斯·阿爾巴茨拉脫維亞語Hermanis Albats (代理)
繼任菲利克斯·切連斯拉脫維亞語Felikss Cielēns
任期
1931年3月24日—1931年12月4日
總理自己
前任胡戈·采爾明什英語Hugo Celmiņš
繼任卡爾利斯·賴因霍爾德·扎林什英語Kārlis Reinholds Zariņš
任期
1934年3月17日—1936年4月17日
總理自己
前任沃爾德馬爾斯·薩爾奈斯拉脫維亞語Voldemārs Salnais
繼任威廉·蒙特斯拉脫維亞語Vilhelms Munters
個人資料
出生(1877-09-04)1877年9月4日
 俄羅斯帝國庫爾蘭省貝爾澤英語Bērze, Bērze Parish
(今 拉脫維亞澤姆加爾計畫區貝爾澤英語Bērze, Bērze Parish
逝世1942年9月20日(1942歲—09—20)(65歲)
 蘇聯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拉斯諾沃茨克
(今 土庫曼土庫曼巴希
死因痢疾
墓地未知(可能在土庫曼巴希
國籍 拉脫維亞
政黨拉脫維亞農民聯盟 (1917–1934)
母校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
簽名

卡爾利斯·奧古斯茨·威廉斯·烏曼尼斯拉脫維亞語Kārlis Augusts Vilhelms Ulmanis發音:[ˈkaːrlis ˈɑuɡusts ˈvilxɛlms ˈuɫmɑnis];1877年9月4日—1942年9月20日),拉脫維亞獨立運動領袖,拉脫維亞農民聯盟創始人,拉脫維亞國家元首(1918年,1936年–1940年),並5次擔任拉脫維亞總理

生平

[編輯]

烏曼尼斯出生於俄羅斯帝國庫爾蘭省貝爾澤英語Bērze, Bērze Parish,早年在瑞士聯邦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農業。在拉脫維亞當過作家、講師和農業經理。他在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努力爭取拉脫維亞擺脫俄國一百多年多年的統治,曾在普斯科夫短暫入獄,隨後逃離拉脫維亞。流亡美國期間,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獲得農業學士學位。在內布拉斯加大學任農學院講師一段時間之後,烏曼尼斯搬到了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在那裡買了一個乳製品工廠。

1913年,烏曼尼斯在俄國沙皇宣布大赦後返回拉脫維亞。不久一戰爆發。1917年他創建拉脫維亞農民聯盟,主張獨立,其後協助建立國民議會。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宣布脫離俄羅斯獨立。烏曼尼斯參與成立拉脫維亞人民委員會英語People's Council of Latvia,成為雅尼斯·恰克斯特領導下的臨時政府首腦,在英法海軍和波蘭軍隊的援助下清除了內外敵人[1]:153-155。他於1920年組織制憲會議選舉,當選為拉脫維亞獨立後首任總理,同年與蘇聯締結和約。1925年至1926年及1931至1932年再度擔任總理。

1934年3月烏曼尼斯重新掌權,5月15日,指使沃爾德馬斯·奧佐爾斯(Voldemārs Ozols)中校等右翼極端分子發動政變,頒布戒嚴令,解散議會和包括農民聯盟在內的一切政黨,實行獨裁統治[1]:155-156。忠於烏曼尼斯的軍隊和國民警衛隊(Aizsargi)軍官掌握關鍵政府部門、通訊和運輸設施。許多反對政變的民選官員被非法拘留關押,所有隸屬於政黨或組織的報紙被關閉。

1939年,由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德國約瑟夫·史達林所領導的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包含一個分割東歐的秘密議定書(到1945年才被公開)。根據該議定書,拉脫維亞被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1939年之後在蘇聯的最後通牒下,烏曼尼斯不得不讓蘇聯在拉脫維亞建立軍事基地。1940年6月,拉脫維亞完全被蘇聯占領。烏曼尼斯下令拉脫維亞人不得抵抗蘇聯軍隊,他在全國廣播講話中說「我將繼續待在我的崗位上,你們也待在你們的崗位上」。

1940年7月21日烏曼尼斯被迫辭職。他要求蘇聯政府提供養老金,並允許他移居瑞士。但他隨即被蘇聯逮捕,押送至現在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在那裡的一個集體農莊當了一年農藝師。1941年7月,他被囚禁。一年後,當德國軍隊逼近斯塔夫羅波爾時,他和其他囚犯被轉移至克拉斯諾沃茨克(位於今土庫曼斯坦巴爾坎州)的監獄。在途中感染痢疾,並於1942年9月20日去世,一生無嗣。他常說,他娶了拉脫維亞[2]

拉脫維亞1991年再度獨立後,烏曼尼斯仍然很受歡迎,其侄孫貢季斯·烏曼尼斯在1993年當選為第5任總統。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一條主要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拉脫維亞語Kārļa Ulmaņa gatve,之前以恩斯特·台爾曼命名)。2003年,烏曼尼斯紀念碑在里加市中心一個公園揭幕。

參考

[編輯]
  1. ^ 1.0 1.1 張明珠. 《波羅的海三小國史》. 台北市: 三民書局. 2004. ISBN 9789571439563. 
  2. ^ LETA. Aprit 75 gadi kopš Kārļa Ulmaņa rīkotā valsts apvērsuma Latvijā. Diena. 15 May 2009 [15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6) (拉脫維亞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前任:
首任
拉脫維亞總理
1918年11月19日 - 1921年6月18日
繼任:
齊格弗里茲·安納·梅耶羅維茨
前任:
胡戈·采爾明什
拉脫維亞總理
1925年12月24日 - 1926年5月6日
繼任:
阿爾圖爾斯·阿爾貝林斯
前任:
胡戈·采爾明什
拉脫維亞總理
1931年3月27日 - 1931年12月5日
繼任:
馬爾格爾斯·斯庫耶涅克斯
前任:
阿道爾夫斯·布羅德涅克斯
拉脫維亞總理
1934年3月17日 - 1940年6月17日
繼任:
奧古斯特斯·基爾亨什泰因斯
前任:
阿爾貝茨·克維埃西斯
第4任拉脫維亞總統
1936年4月11日-1940年7月21日
繼任:
貢蒂斯·烏曼尼斯
(1993年-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