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羌吉鎮

座標44°06′56″N 92°27′55″E / 44.11567°N 92.46536°E / 44.11567; 92.4653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博爾羌吉鎮
坐標:44°06′56″N 92°27′55″E / 44.11567°N 92.46536°E / 44.11567; 92.4653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1,797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行政區劃代碼65 05 21 101
電話區號+86 (0)902

博爾羌吉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因西南部蒙古語意為「灰色的亂山」的博爾羌吉山而得名。

地理[編輯]

博爾羌吉鎮位於巴里坤縣西北部,東鄰大河鎮,南接黃土場開發區,西毗大紅柳峽鄉,北與三塘湖鄉為鄰,總面積2300平方千米。位於天山東段北側山間盆地,屬平原型丘陵,海拔1500~2050米。屬大陸性冷涼乾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7℃,1月平均氣溫零下16.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1.4℃;7月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氣溫35.0℃。平均氣溫年較差58.3℃。生長期年平均120天,無霜期年平均12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 030.5小時。0℃以上持續期199.3天。年平均降水量230.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13天。[2][3][4]

歷史[編輯]

清嘉慶年間有人在此採煤、煉焦炭,清光緒年間已具一定規模[5],1945年,成立官辦的鎮西縣裕新煤炭公司;1953年成立縣煤礦;1958年陸續開建紅星煤礦、紅山煤礦、奎蘇煤礦;1985年由居民集資開建東頭渠聯營煤礦、新戶聯營煤礦、三十里館子聯營一礦、三十里館子聯營二礦。1965年巴里坤縣在石人子鄉建立起第一個化工廠。隨後在縣城建起縣化工廠,1974年建起石人子第二化工廠。1986年建鎮。2003年鎮政府由原駐地二紅山居委會搬遷至鏡兒泉居委會。[2]

經濟[編輯]

經濟以工業為主,主要企業有明鑫有限責任公司、朱家煤礦、天順煤炭有限公司、化工廠、芒硝礦、蘭炭廠等。2010年,硫化鹼產量10.5萬噸左右,產能占全國市場的1/4,煤產量440萬噸,年生產總值1.2億元,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79%。2011年,博爾羌吉鎮硫化鹼產量10.5萬噸左右,產能占全國市場的1/4,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有商業網點32個,職工45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3萬元。2018年,博爾羌吉鎮有工業企業23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有西黃線、501專線、1號路、3號路、5號路等公路。[2][3][4]

社會[編輯]

2011年末,博爾羌吉鎮轄區戶籍總人口454人。2017年,博爾羌吉鎮常住人口580人。2018年,博爾羌吉鎮戶籍人口356人。2010年,有農牧民技術學校1所,鎮衛生院1所,衛生室1所,文化站、廣播站各1個,企業書屋3個,各類圖書室4個。[2][3][6]

行政區劃[編輯]

博爾羌吉鎮下轄以下地區:[7]

鏡兒泉社區和二紅山社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 2023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2.3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 2014: 35–36. ISBN 9787807568773. 
  3. ^ 3.0 3.1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08: 296–297. ISBN 9787508753973. 
  4. ^ 4.0 4.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編).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乡镇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20-05: 669. ISBN 9787503791390. 
  5. ^ 《鎮西廳鄉土志》:「城之西北距二百二十里,曰東窯,西窯,產有煙煤,鍛鍊即曰蘭碳,人民日需甚廣,即煉生鐵必需之。」
  6. ^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編).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8(乡镇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9-05: 645. ISBN 9787503788093. 
  7. ^ 2023年博尔羌吉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