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化制二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化制二教,屬於大乘佛教南山律宗的判教理論,律宗祖師道宣和尚判佛陀所說法爲化教制教,化教爲渡化眾生之教,制教是僧團制度之教。[1][2]

概述[編輯]

化教[編輯]

「化」者是謂「渡化、教化」,是對二眾所說;《大乘義章》言化教即修多羅契經藏)[2],也可加上阿毗達摩論藏);屬於三無漏學的定、慧部分[3]

化教分爲三教:

  • 性空教:諸法性空無我,小乘
  • 相空教:諸法本相是空,小菩薩
  • 唯識圓教:諸法外塵本無,實唯有識,大菩薩

制教[編輯]

「制」者是謂「制度、唯制內眾」,制教又名行教,是謂「辨彰行儀」,是對出家眾所說。《大乘義章》言制教即毗尼(律藏)[2];屬於三無漏學的戒的部分。

南山律宗就是以制教爲依止形成的宗派,以一絲不苟恪守律藏而著稱。道宣爲《四分律》注《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作為律宗乃至漢傳佛教界十分重要的戒本[3]

參考注釋[編輯]

  1. ^ 《佛學大辭典》【化制二教】:(術語)律宗一家,判一代教為化教制教二者。經論二藏,汎說因果之理,以化道俗,是曰化教,戒律一藏,說比丘之戒法,獨制內眾,謂之制教。又曰化行。(參見:化行)
  2. ^ 2.0 2.1 2.2 《佛學大辭典》【化行】:(術語)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汎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別之教法,謂之化教,特明佛弟子當守之戒行,謂之行教。又曰制教。律宗之人,以此二教判一代教也。行事鈔上一曰:「顯理之教,乃有多途,而可以情求,大分為二:一謂化教,此則通道俗。但汎明因果,識達邪正。(中略)二謂行教,唯局內眾。定其取捨,立其綱維,顯於持犯,決於疑滯。」同資持記上一之二曰:「一代時教,總歸化行,開其信解,用捨任緣,故名化教。制其修奉,違反有過,名為行教。」戒疏一上曰:「今以化行二教,用分諸藏,何名化教?如阿含等中開演化導令識邪正因果業性界繫諸法,言無所壅,義通道俗,意在靜倒,離著為先。教本化人令開慧解,本非對過而立斯教。言行教者,起必由過,隨過制約,言唯持犯,事通止作。故教所設非為靜倒,但隨行科。戒律一宗,局斯教矣。」大乘義章一曰:「化教所說,名修多羅。行教所說,名曰毘尼。汎說事理因果是非,是化教也。辨彰行儀,是行教也。」
  3. ^ 3.0 3.1 黃懺華, 化制二教, 佛教百科, [2019-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