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 (東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瑜(?—168年),字季節廣陵郡(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漢武帝劉徹的後裔,廣陵厲王劉胥的七世孫,廣陵孝王劉霸六世孫,廣陵靖王劉守玄孫,清河郡太守劉辯之子。漢朝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劉瑜年輕時好經學,最精通圖讖、天文、歷算之術。禮請都不就任。延熹八年(165年),太尉楊秉推舉他為賢良方正,等到了京師,上書陳事。

漢桓帝特詔召劉瑜問災咎之徵,指事案經讖回答。執政官員想要劉瑜閃爍其辭,改談其它事情。劉瑜結果全心回答,一共八千餘言,貼切當時的情況,漢桓帝最終沒有採納。後拜為議郎。

漢桓帝崩,大將軍竇武想要誅殺宦官,於是引用劉瑜為侍中,又以侍中尹勛尚書令,共同謀劃。竇武失敗,劉瑜、尹勛一同被害。劉瑜被殺後,宦官把他的上書全部焚燒,說是訛言。劉瑜子劉琬,傳劉瑜之學,明占候,能著災異。舉方正,沒有接受。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57》,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