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避免地域中心/存档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议重新审视WP:BIAS POLITICS的中立性问题

@ATAlberth2Alexander MiselBluedeckCdip150@ChiefweiCp111DreamLinerElleryJames970028@JasonzhuocnJimmy XuKOKUYOKolymaKuailong@Lanwi1LiangentMys 721txNbfreehOutlookxp@PhiLiPSElephantShizhaoT.A ShirakawaWcam@WingWong128hkiamchenzetian淺藍雪@乌拉跨氪和平奮鬥救地球
@Ai6z83xl3gAmazingloongArikamaIChong FatClithering@JarodalienMhssPbdragonwangWalter GrassrootWhhalbert@WolfchWongpong凌雲慕尼黑啤酒老陳@蘇州宇文宙武霧島聖黑暗魔君

管理员们以及主编们好,在各位百忙之中邀请各位前来,敝人深感抱歉,然而敝人觉得此议题事关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和可信度,因此需要各位的关切。

此议题的问题在于方针WP:BIAS POLITICS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台湾不应被叙述为一个独立国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而较适合被视为中华民国一部分。”敝人认为,在各方皆有可观的来源对台湾的主权归属作出主张的情况下,公然偏袒其中一方、排除其他方,是严重的违反方针Wikipedia:中立的观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有鉴于此,敝人恳请管理员们以及主编们重新审视这段叙述,并依据方针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谢谢。--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25 (UTC)

ping最多只能五个人,剩下的收不到--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2月29日 (一) 08:31 (UTC)
是的,因此敝人总共使用了十一个ping模板,请问这样有效吗?--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38 (UTC)
奇怪...难道我的通知坏了吗...--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2月29日 (一) 08:40 (UTC)
抱歉,由于主编的等级众多,敝人当时无法一一邀请。但敝人仍然欢迎且希望所有拥有主编身份的用户们一同来审视。--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43 (UTC)
之前不是讨论过了?-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宗教专题2016年2月29日 (一) 08:32 (UTC)
之前没有请管理员们以及主编们共同审视,因此结果令敝人觉得有疑虑。而且之前的情况似乎是只要有相等数量的反对者就可以将此议题无限期搁置,敝人觉得那样不对劲。--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38 (UTC)
我的意见上面应该都叙述过了,如果有变动我会再说。-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宗教专题2016年2月29日 (一) 08:42 (UTC)
谢谢阁下。--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46 (UTC)

(*)提醒:请不要在讨论页不分青红皂白地ping多人,这可能会引起本身对此议题无兴趣的人感到被骚扰。--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29日 (一) 08:35 (UTC)

抱歉,敝人以后会避免此举。--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08:38 (UTC)
我收到消息了,觉得没事。每天都有卖石油期货的打电话,和那比这不算骚扰。我的一些考虑以供参考:我们以往投票是按照脑袋和手的数量来定。换句话说,这样的争议的解决方法有整个的参与人群,或者是维基编辑的人群数量来定;然而这个平衡很容易因不同地区编辑的多寡,而产生新的倾斜。所以,维系现状是最明智的。此外我建议规避这些内容,两岸政治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尚未解决或者尚未找到机会解决,在政治出现更一步明朗之前,我们维持现状是最好的方法。--Walter Grassroot () 2016年2月29日 (一) 13:02 (UTC)
谢谢阁下的理解。阁下提到以投票决定容易因各地区编辑的多寡而产生倾斜,所言极是,其实在前一次的讨论就已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了,当时因为反对者的数量与支持者差不多,导致此案不了了之,因此现在敝人觉得不应该再用投票来决定了,违反中立原则的叙述理当被妥善地修改,不应该因为某方人多势众就被置之不理。关于阁下所建议的规避这些内容,敝人对此案的解决方式的建议也有类似的想法,目前那段话的叙述方式直接断言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而敝人想建议一个不会断言主权归属的叙述方式,那么也就完美地规避了主权归属的争议了。--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3:23 (UTC)
我认为这个现状不是太大问题,很大原因还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达成这一步平衡,已经有太多编辑积累出的血汗和惨痛教训。单论中立原则,我们对于中立的位置、定义也会产生差异。另外我的意思是规避此类内容的编写,不要太多涉猎或者尝试解释这个问题。我相信两岸以及世界上总会有更好的政治家去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但这类专家不会出于中文维基百科(尽管繁简对换机制是老一辈主编和管理员们的天才发明,但我们本身无法通过解释现实问题就能改变它。)--Walter Grassroot () 2016年3月1日 (二) 00:37 (UTC)
我认为维持现状比较好,因为在中国大陆封锁wikipeida之后很多wiki用户都要靠翻墙等特定手段且难以编辑,若以wiki用户活跃度来投票那明显对大陆的wiki用户不公--隔雨听竹留言2017年6月19日 (一) 01:22 (UTC)
本人不认为该等内容有问题,当然也不觉得需要调整。--Kolyma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4:19 (UTC)
在争议极大的情况下偏袒某一方、排除其他方,请问这样有没有问题?--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4:29 (UTC)
不赞同您的此一论述。--Kolyma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5:46 (UTC)
敝人不认为此一论述有问题。--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6:17 (UTC)
我也并不能看出来这叙述有什么问题。然而我是一份完全不懂两岸问题的人,所以意见不能参考。(毕竟这里是精英体制)。另外,Matt君下次要大规模ping,可以考虑使用我的ping全体管理员的小插件[开玩笑的]Bluedeck 2016年2月29日 (一) 15:36 (UTC)
其实那似乎不会ping到我们几位新管理员~[开玩笑的]-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宗教专题2016年2月29日 (一) 15:43 (UTC)
@bluedeck那个不会ping到新上任的管理员噢。[开玩笑的]--火车书呆 · 2016年2月29日 (一) 15:44 (UTC)
谢谢阁下。鉴于街燈電箱150號的见解,敝人大概没机会使用了。--Matt Smith留言2016年2月29日 (一) 16:17 (UTC)
二位所言极是[开玩笑的]那我就不客气啦Bluedeck 2016年3月1日 (二) 00:04 (UTC)
所以你是想改成什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6年3月1日 (二) 07:43 (UTC)
敝人建议参考前一次讨论的结果进行修改:“台湾可被叙述为主权归属存在争议,而治权正由中华民国行使。不宜断言台湾的主权归属。”--Matt Smith留言2016年3月1日 (二) 09:01 (UTC)
(-)反对修改,上面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有没有管理员参与不影响共识的形成。--Antigng留言2016年3月1日 (二) 09:31 (UTC)
如果所谓的“共识”违反了中立原则呢?--Matt Smith留言2016年3月1日 (二) 10:15 (UTC)
个人认为,社群共识凌驾于任何方针之上,仅在基金会行动之下。如果共识允许可以违反中立性,那么就是可以违反中立性。不过在这之前,这个共识能不能形成就是个问题。——꧁༺星耀晨曦༻꧂留言|欢迎参与升级授权协议的讨论2017年1月18日 (三) 20:13 (UTC)
“社群共识凌驾于任何方针之上”用于非核心方针WP:BIAS_POLITICS是可以的。--Matt Smith留言2017年1月19日 (四) 00:54 (UTC)

建议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进行修订

我建议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进行修订,对中国公民的国籍作出特别规定。因为Chiefwei说了,“中国”作为政治概念时,可以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以解释为中华民国。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维基百科认为这仍有地域中心之嫌。因此涉及到国籍等政治概念时,必须使用全称。而出生地属于地理概念,所以用“中国”就没有问题。但是Template:CHN-all有讲“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上国籍标示为“中国/CHINESE”。不宜用{{PRC}}标示国籍。”(类似的不用说了啊。)所以我个人认为,人物信息框的“国籍”一栏,应该要以Template:CHN-all上的“不同的居民身份(可用于“国籍”栏目)”为准。

因此,我在这里发起新的讨论,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避免方针内容与模板抵触。如果这个提案通过的话,那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可以加一句(在海峡两岸政治一节):“但是,对于人物信息框的“国籍”一栏,应以Template:CHN-all上的“不同的居民身份(可用于“国籍”栏目)”为准。”了。--Shwangtianyuan 有事,请找我说话! 2016年7月17日 (日) 04:22 (UTC)

这很敏感,现在的WP:BIAS_POLITICS方针要求“‘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及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当要叙述政府,或与国家有关项目,应以官方国家全名”。我认为,这样的平衡不应该轻易被打破,否则容易引发一连串更加敏感的问题。
往不那么敏感的方向讲,我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和 中华民国相对应(政治概念),而 中国大陆应该和台湾 台湾相对应(地理概念)。现在Template:CHN-all的写法,把 中国大陆 中华民国对应使用,不符合一般逻辑。—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05:01 (UTC)
我这里谈的是国籍,不是地区模板(有图可以作证)。--Shwangtianyuan 有事,请找我说话! 2016年7月17日 (日) 05:54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上的个人信息页,国籍是“中国/CHINESE”
中华民国护照上的个人信息页,国籍是“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
完全同意Chiefwei的看法,名称要对等。--A2093064#Talk 2016年7月17日 (日) 05:13 (UTC)
我倒认为不该把避免地域中心再视为方针,而至多应当视为论述看待,尤其当内容论述有可能违反其他维基百科规则时。--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05:47 (UTC)
我认为或许只是海峡两岸政治章节不适合做方针,但是仅作论述,很可能会遭到相关破坏,我认为确立一个合理且符合共识的标准比较好。--A2093064#Talk 2016年7月17日 (日) 05:51 (UTC)
我同意。英文版的也只是论述而已。--Shwangtianyuan 有事,请找我说话! 2016年7月17日 (日) 05:54 (UTC)
我们已经有“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这三大核心内容方针了,为何还设立一个方针实际参与争议?--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09:12 (UTC)
非常奇怪的论调,方针指引就是用来解决争议的,有了三大方针就不需要别的方针了? 把已经确立的方针打回论述,以后出了争议怎么办?继续吵架?
从现实层面上讲,两岸问题在中文维基就是非常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你把这个方针废了将来还是需要重新建立社群共识,不然会没完没了。前人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大家也都相安无事,现在无事生非是为了什么?—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09:42 (UTC)
楼上奇怪的论调。现在该规定最大的问题与内容方针相违背,并以海峡两岸问题为争议话题为由,自己去制定一个自以为中立的标准,却是实际去参与争议之中。这样的情况就是造成有心人随便都能借此引起争议,例如汶川大地震根本没有资格成为优良条目,因为在中华民国出现在内文的情况下,条目内容暗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为中国。另外改成论述,并不代表就不能够以此封禁人,而所谓避免吵架也是有趣的概念,“社群的实际共识观点才是真正的方针,才是最高层级,而不是方针页上写的文字。”
所以当前很简单,要么整个都不变,继续说为了避免不断讨论取得共识过于啰嗦,而使用一个自以为很中立的规则,而且出现冲突的时候还可以光明正大违背“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这三项原则;又或者退回到论述,在没有争论的情况下持续使其作为编辑指引,而在出现争议的时候能够立即回归“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等重要规则上,对于条目争论进行实质讨论。--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0:17 (UTC)
我承认我确实抱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还记得我们曾经在WP: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成为方针时有过论战,当时订立方针的初衷就是为了便于日后解决争议。如果没有了这种最高原则,那么我们只能针对每一个条目、每一次编辑做个案讨论,那将耗费社群大量精力。WP:BIAS也是如此,但是两岸政治问题显然比游戏的命名要敏感得多,这也就意味着社群凝聚共识会困难得多。我确实害怕一旦失去行为准则,社群会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陷入无休止的论争。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更应该着眼于解决现有的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
当然你说得没有错,三大支柱是大原则,如果有其他方针与其抵触,当然有检讨的必要。但是我没有看出WP:BIAS有什么地方违背了这三大支柱,我也没有看到汶川大地震有哪一点违背了WP:BIAS或是三大方针。
换而言之,要废除这条方针,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WP:BIAS在实践中造成了什么问题,废除之后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至少在我看来,现在没什么问题,废了反而容易引发新的问题。—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13:01 (UTC)
看不出来?我不是已经讲了,照BIAS的解释里面所有中国字词都应该修改全称或者相应名词,“中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用法是不洽当的。--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3:09 (UTC)
我的理解是,当与台湾/中华民国并列或对应时,不应用中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13:11 (UTC)
照BIAS的解释,汶川大地震里面所有中国字词都应该修改全称或者相应名词,“中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用法是不洽当的。另外BIAS也未提及所应用的时机,或者说目标可说是更加远大,一开头便提到“在维基百科的每一个记录”。然而就如同决定一个组织条目是否为恐怖主义并非源自编者的感受,而是缘于可靠来源的陈述,同时中立的观点早已经提到“维基百科描述争议,维基百科不参与争议。”同时BIAS只要求编者遵循其建议,而其源头非但内容仅只是遵循所谓的用词审美感受(它跟特定条目使用的参考来源完全无关),且忽视维基百科遵循参考来源这件事情。同时将BIAS改成论述并不会影响其实践与防止破坏的效力,只要社群仍然认为BIAS的规则具有重要性,它仍然会是有效的建议。而将其位阶降低,只是在发生冲突之际,编者除了参考BIAS的建议外、也能够依循基础的三大方针进行讨论,而非直接上纲至BIAS规则上。--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3:26 (UTC)
我已经说过了,前提是“与台湾/中华民国并列或对应时”。如果你觉得BIAS解释得不够清楚,可以考虑修改;如果你觉得BIAS和中立观点有重复,可以考虑将BIAS降为指引,但没有必要将其废除。BIAS在指导条目方面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自身也没有与其他方针冲突,没有降成论述的必要。—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13:45 (UTC)
具体而言,如果大家觉得WP:BIAS_POLITICS的前两段(即北京政府、台北政府)不符合目前编辑的行为习惯,可以考虑修改或删去。另外,可以考虑将其改为内容指引,我个人不持异议。—Chiefwei - 2016年7月17日 (日) 13:50 (UTC)
我不觉得能够有个写法能把各式各样的条目情况列出来,钓鱼台列屿主权争议的写法必然会跟汶川大地震、国民革命军等条目的判断不一样。另外将BIAS改为论述叫做废除是严重误解,已经多次提到论述是有其实践效力,它能“被引用作选项或建议,而不是拿来训诫对方;也不该用做建立共识的最终手段。”否则很多专题的建议都是无效的。不过如果你觉得内容指引可以,或许这可以当作一个选项就是了。--KOKUYO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4:12 (UTC)

避免地域中心方针与苏州宇文宙武并列

苏州宇文宙武在多处宣称中国与台湾并列违反方针:“将中国与台湾并列,违反维基有关两岸用语方针”,我要求其做出引用方针的依据,苏州宇文宙武 丢回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峡两岸政治 连结但未做解释[1]

我认为,苏的坚持并列说比较像是s: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中的三之1. “报道国际活动时,不能把台湾和其他国家并列....”,基本上可以视 苏州宇文宙武 的 并列说为其根据s: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的原创建议,而非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规定内容。

所以我的问题是,@蘇州宇文宙武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峡两岸政治 的内容中,有哪些句中可以不加其他额外诠释而推论出苏所主张的“将中国与台湾并列,违反维基有关两岸用语方针”?--❦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7日 (三) 09:32 (UTC)

我觉得是不是指:避免“台湾”这个名词视为一个国家,同样“中国”也是;提及国家时应该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如果提早地认为“台湾”就是指代“ROC”这个国家,“中国”指代为“RPC”的话,就会引起前面的冲突。所以提及国家相关的内容时,不应该直接用“台湾”,同样也对于“中国”。以上?——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7日 (三) 09:40 (UTC)
或者更合适的说法是,不要将“台湾”这个名词特定为一个国家性质的名词,这样才能体现“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的表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7日 (三) 09:44 (UTC)

@cwek蘇州宇文宙武:简单问在维基条目文章中,“台湾和中国是否能并列在一个句子?”“台湾和中国是否能并列在一个列表?”答案应该是:

  1. 根据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峡两岸政治,若涉及国家性质名词,“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
  2. 根据s: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非维基百科方针),“报道国际活动时,不能把台湾和其他国家并列....”

简单用于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维基编辑可以简单用第一手来源[2](可以常识查证而不会有总结判断差异的)写以下句子: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服务亚太地区56个经济体,其中东亚区域含中国北韩香港日本澳门蒙古韩国台湾

基本上这句子不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峡两岸政治但违反s: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关于不违反前者的理据如下:

  1. 此句并列的是经济体,与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峡两岸政治规范的国家性质无直接关系;
  2. 此句使用的名称,是按中文常用名(本人为台湾正体为主来编辑)列出相对映之经济体;
  3. 为避免岐义,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及[[中華民國|台灣]]做为连结;

由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做为经济体有各自的海关,所以在这样的脉络下并列完全符合方针。--❦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07:13 (UTC)

所以说,不作为国家性质的话,可以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指代名词。不过作为啰嗦和更安全的说法,应该用“中国大陆”、因为需要排除出“香港”、“澳门”这两个地区。——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8日 (四) 07:22 (UTC)
第一点没错,而且很zh.wp的做法。第二点纯属然并卵。——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8日 (四) 07:24 (UTC)
在这里讨论不是为了争一个谁对谁错,而是“怎么做最好”。不管“中国与台湾”并列有没有错,肯定没有“中国大陆与台湾”更好。--Antigng留言2016年8月18日 (四) 07:26 (UTC)

@cwek蘇州宇文宙武Antigng::下列两者都是并列?

...其中東亞區域含中國北韓香港日本澳門蒙古南韓台灣
...其中東亞區域含中国大陆北韓香港日本澳門蒙古南韓台灣

上述我个人觉得差别不太大,我也不认为第一种就是错,因为对于此句来说,用“中国”不啰嗦也安全,因为中国NIC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而非“中国大陆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财团法人台湾网络资讯中心之全称分别也是用中国、台湾无误。据此,在这句话,个人持这样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北韓]]、[[香港]]...、[[中華民國|台灣]]”“最好”。--❦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07:48 (UTC)

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

谈了这么多细节,我提醒一下维基百科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核心价值是“并达成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我拿一个简单的上海机场班机查询网站作例子好了,比较中文版 [3] 和英文版中[4]从上海出发到澳门或香港的航班,基本上英文版的很清楚的区分了Domestic (国内)及International (国际)线的差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人会太去质疑现在上海飞香港或澳门是International (国际)线的事实。然而上海机场的中文界面是“国际及地区”而非仅“国际”,英文界面就是“International”。所以为了注意全球读者而非仅中国境内读者的需要,在许多不涉国家性质的务实现实操作,的确从香港飞上海是国际航班,许多国际友人过了香港海关但不仍算进入中国海关,而所谓的“中国大陆海关”、“中国大陆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也就未必是方针需要的“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而是仅适用于两岸三地或两岸四地脉络下的讲法。

注意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有提及“中文圈中心”,说的是“虽容忍系统偏好的存在,但更欢迎补充其他地域的内容来平衡系统偏好。”所以,若有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可以进一步避免“中文圈中心”的并列作法,是应该做的。--❦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08:12 (UTC)

我把话说开了吧,咬文嚼字没有任何必要,这纯粹就是大陆和台湾用户相互妥协之后的折衷办法。所谓妥协,当然不是最合理的做法,而仅仅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做法。或者露骨地说,我作为大陆用户,无法接受中国和台湾并列。如果大多数大陆用户也都无法接受,那么就请按照目前的方针去做,谢谢。—Chiefwei - 2016年8月18日 (四) 09:11 (UTC)
@Chiefwei:照“目前的方针”去做,非常有可能“中国和台湾并列”,上已有一例。本人在此没有改变方针的意思,在此只是质疑所谓中国和台湾并列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说法。--❦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09:28 (UTC)
那是你个人的解读,按照我的理解和管理实践,将中国和台湾并列属于违反方针。—Chiefwei - 2016年8月18日 (四) 09:31 (UTC)
@Chiefwei:我已在上面陈述了,将中国和台湾并列未必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该方针并未提到并列之事,例子我也举了如上述之亚太网络资讯中心。--❦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11:16 (UTC)
方针明确规定了“中国”不应与“中国大陆”同义,而上文的“中国”明显是不包含港澳台的,因此违反了方针。此外,中文维基对台湾是否属于中国不持特定立场,而将中国与台湾并列,已经表示台湾不属于中国,这不符合方针。—Chiefwei - 2016年8月18日 (四) 13:16 (UTC)
句子的上下文已限定是经济体或网络资讯中心会员时,就没有违反方针中关于政治体的规范,否则你也可以说Wikipedia:中国维基媒体用户组违反方针,因为““中国”明显是不包含港澳台的”。 用下面来类比吧
...其中東亞區域含中國(經濟體)、北韓(經濟體)、香港(經濟體)、日本(經濟體)、澳門(經濟體)、蒙古(經濟體)、南韓(經濟體)、台灣(經濟體)
...各地维基媒体分会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香港(維基媒體協會)、菲律賓(維基媒體協會)、澳門(維基媒體協會)、等等
行文的话、上面的(经济体)及(维基媒体协会)因为上文已有前述,则可省略并列不违反针。--❦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14:52 (UTC)
官方名称当然没有修改的必要,因此引用时请使用全称。具体而言,应使用“包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台湾网路资讯中心”,这才符合官方定义的成员名称。“中国(经济体)”这种链接方式是错误的,因为APNIC的成员是各信息中心,而非经济体。如果要描述APNIC所涵盖的经济体,那么请注意APNIC显然没有各经济体的命名权(因为这些经济体不是APNIC的直接成员),此时应根据维基百科的方针选择合适的名称,而不是单纯依据来源确定。比如,大陆有大量来源将“台湾”称为“中国台湾”,但即使引用这些来源也不会致使条目中出现“中国台湾”,因为这不符合方针。—Chiefwei - 2016年8月19日 (五) 02:36 (UTC)
顺带说一句,在大陆的官方定义和民间认知中,上海飞港澳台的航线从来都不是国际航线(境外≠国外),台湾前朝政府也不认为那是国际航线,这一点你可以去查证。—Chiefwei - 2016年8月18日 (四) 13:20 (UTC)
@Chiefwei:我并无意争议您上述提的点,我前面说的是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可以进一步避免“中文圈中心”的作法,对国际友人在两岸三地的机场之间的飞机,我的表述就会是请他们到international departures,这是全球观适当表述。这不妨害目前中国机场使用“国际及地区”而台湾机场使用“国际及两岸”做为各地域中心的中文表述,望您明白我举例的用意是在说明 地域中心 和 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 差别。--❦研究来源 hanteng 2016年8月18日 (四) 14:40 (UTC)
您可能有所误解,我不是在和您讨论如今的地域中心方针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我只是在向您介绍目前的方针有关规定,以及我作为管理员会如何判定。按照现行方针,将中国和台湾并列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违反方针,我想说的仅此而已。—Chiefwei - 2016年8月19日 (五) 02:29 (UTC)

看不清在讨论些什么东西。。不过我认为台湾与中国不可并列。台湾是地区,应读作台湾岛或台湾及澎湖列岛;中国是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可简称中国。两者属于不同类型,不可并列。我支持的并列有: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Gqqnb留言2016年8月27日 (六) 00:39 (UTC)

私以为可修订为台湾。现在大量的组织和商业公司也是用台湾一词,却少见中华民国。只能说中华民国是个名亡实存的局面,从历史角度可部分理解为台湾是中华民国的延续,目前台湾仍属于争议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当地显然存在领土争端,只是台湾目前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协作计划 2016年8月30日 (二) 07:35 (UTC)
但实际是台湾上的存在国体是叫“中华民国”,而中国(包括)上的存在国体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四个用词不可混用,在对待国家政府实体和特定地理地区时要注意区别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9月2日 (五) 11:55 (UTC)

过度使用中国内地或 中国内地于条目内文

  1. 许莹(2009年 亚洲小姐竞选中国内地(华南赛区)……)
  2. 参见长庚大学环球唱片 (中国)李彩华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井柏然瑞安建业……
  3. CCTV-MTV音乐盛典中国內地电话区号(中国内地电话区号)、中国内地师范院校列表中国内地宗教院校列表中国内地成人高等学校列表2015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4. 至于,两岸公文用语(例如中国大陆与香港关系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内地十八省海外基督使团(“内地会”)等历史名词,则未予讨论。
内地十八省是古代的东西了。。那时候中国并没有分裂。海外基督使团就是这个组织的正式译名,这个组织就叫“海外基督使团”。——꧁༺星耀晨曦༻꧂留言|欢迎参与升级授权协议的讨论2017年1月1日 (日) 02:11 (UTC)
只用“内地”才有地域中心,“中国内地”应该没问题。其实除了内地之外,“大陆”也是具有地域中心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大陆不是指中国大陆。--M940504留言2017年1月4日 (三) 12:05 (UTC)
  1. 京畿以內之地。
    《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而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於天子。」
  2. 本國。
    《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巡幸江南,如在內地。」
  3. 內部之地,距離邊疆或沿海較遠的地區。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先零侵境,趙充國遷之內地。」
    《文明小史·第四七回》:「過此以往,一入內地,便是野蠻所居。」
  4. 非通商之口岸。 --111.250.22.72留言2017年1月10日 (二) 14:16 (UTC)

此增修内容原为逆袭的天邪鬼于2017年3月29日径自追加,嗣后经编辑者本人主动于近4个月后撤回“破坏”;然查该编辑内容确符中文维基百科习惯,且确可有效避免地域中心,故提案修改本方针

现行条文

==== 海峽兩岸政治 ====
维基百科的每一个记录都应该尽量避免于有关台湾西藏的现状上有所偏向。纵然联合国及世界上大部分独立国家都已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可使用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带贬义的“中共政府”、“中共当局”、“大陆政府”、“大陆当局”,但用中性简称时请考虑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进行内部链接。

同样地,如果用“中华民国”一词来描述欲撰写的内容,较为准确的话,“台湾”一词也不应使用,特别是在命名与中华民国政府、法律或政治有关的条目时。为了维护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对于现存于台湾的统独之争,我们仅以现实上存在的政府名称来称呼现实统治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的政府。迁往台湾至今的“中华民国政府”,简称为“台北政府”或“台北”,也比“台湾政府”、“台湾当局”较中性,但用中性简称时请考虑用[[中华民国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进行内部链接。

另一个较为敏感的重点:维基百科把中华民国视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相同,意即双方是对等而不互相隶属的政治实体;但为保持中立,对于此二者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保持沉默,不对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对,这一点也请各位在撰写条目时能稍加留意。

当要叙述政府,或与国家有关项目,应以官方国家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较为适合。例如,“习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国国家主席”较为合适。同样地,“只有中华民国公民方可参与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比“只有台湾公民方可参与台湾总统选举”较为合适。

台湾不应被叙述为一个独立国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而较适合被视为中华民国一部分。当需要提及台湾政治实况时,理应加上注释有关台湾的复杂情况。所以,“台湾”一词较只用作提及本岛或中华民国台湾省。进一步来说,由于“台湾省”一词在部分泛绿人士看来可能含侮辱性,所以应该只在特别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时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选的台湾省长”,但是我们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无关的条目内容中,以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按惯例,维基百科不会赞成或反对以下两个议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称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2. 中华民国宪法宣称固有疆域包括中国大陆。

就如同前面我们所说,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

对于非官方机构及国际活动上,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应该使用其大会正式名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应该使用“中华台北队”,用以代替“台湾队”、“中华队”或“中华民国队”。当需要用以和台湾作非政治性用途对比时,应使用“中国大陆”一词。此外,虽然香港澳门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但通常不被视为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项并不完全适用于历史方面条目,尤其是当中华民国政府主权尚未包含台湾之前的历史部分。

提议条文

=== 海峽兩岸政治 ===
维基百科的每一个记录都应该尽量避免于有关台湾西藏的现状上有所偏向。纵然联合国及世界上大部分独立国家都已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可使用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带贬义的“中共政府”、“中共当局”、“大陆政府”、“大陆当局”,但用中性简称时请考虑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进行内部链接。

同样地,如果用“中华民国”一词来描述欲撰写的内容,较为准确的话,“台湾”一词也不应使用,特别是在命名与中华民国政府、法律或政治有关的条目时。为了维护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对于现存于台湾的统独之争,我们仅以现实上存在的政府名称来称呼现实统治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的政府。迁往台湾至今的“中华民国政府”,简称为“台北政府”或“台北”,也比“台湾政府”、“台湾当局”较中性,但用中性简称时请考虑用[[中华民国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进行内部链接。

另一个较为敏感的重点:维基百科把中华民国视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相同,意即双方是对等而不互相隶属的政治实体;但为保持中立,对于此二者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保持沉默,不对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对,这一点也请各位在撰写条目时能稍加留意。

当要叙述政府,或与国家有关项目,应以官方国家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较为适合。例如,“习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比“习近平是中国国家主席”较为合适。同样地,“只有中华民国公民方可参与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比“只有台湾公民方可参与台湾总统选举”较为合适。

台湾不应被叙述为一个独立国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而较适合被视为中华民国一部分。当需要提及台湾政治实况时,理应加上注释有关台湾的复杂情况。所以,“台湾”一词较只用作提及本岛或中华民国台湾省。进一步来说,由于“台湾省”一词在部分泛绿人士看来可能含侮辱性,所以应该只在特别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时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选的台湾省长”,但是我们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无关的条目内容中,以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按惯例,维基百科不会赞成或反对以下两个议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称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2. 中华民国宪法宣称固有疆域包括中国大陆。

就如同前面我们所说,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

对于非官方机构及国际活动上,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应该使用其大会正式名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应该使用“中华台北队”,用以代替“台湾队”、“中华队”或“中华民国队”。当需要用以和台湾作非政治性用途对比时,应使用“中国大陆”一词,不要将“台湾”与“中国”并列(说明“台湾”不属于“中国”),也不要将“台湾”与“中国内地”并列(说明“台湾”属于“中国”)。此外,虽然香港澳门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但通常不被视为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项并不完全适用于历史方面条目,尤其是当中华民国政府主权尚未包含台湾之前的历史部分。

主要差异系于第七段酌修内容,有关细部条文请参上开对照。欢迎提出意见。-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7月22日 (六) 18:22 (UTC)

章节标题是不是抄错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3日 (日) 01:16 (UTC)
@cwek:感谢纠错。-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7月23日 (日) 06:42 (UTC)
{{fact}}?——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3日 (日) 03:53 (UTC)
12371。cn/ ,网站标题:共产党员网_中共中央组织部。还有这个如果到新华网,人民网等北京的喉舌看一看,好多“中共”,像中共中央****。--WAN233 (留言) 2017年7月23日 (日) 09:35 (UTC)
“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只是以党组织的名义要求某国家部门的党组织成员去完成某件事。毕竟国家部门大部分成员有加入党组织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3日 (日) 09:49 (UTC)
就像执政党党鞭要求属于党的议员执行执政党的决议,请问那个政府叫某党政府?——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3日 (日) 09:52 (UTC)
但其不带有贬义。--WAN233 (留言) 2017年7月23日 (日) 10:09 (UTC)
不带贬义不代表可以这样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3日 (日) 10:45 (UTC)
可以把“贬义”去掉。--WAN233 (留言) 2017年7月24日 (一) 08:48 (UTC)
中共似乎几乎不使用中共政府的称呼。中共中央和中共政府是两码事。Keeddy留言2017年7月24日 (一) 09:42 (UTC)
我就说把“贬义二字去掉……--WAN233 (留言) 2017年7月24日 (一) 12:27 (UTC)
“中共政府”多为轮子等反中共组织的用法,显然有贬义的倾向。而且本次重心也不在此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5日 (二) 00:55 (UTC)
此为现行条文,并未受到本提案改动。-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7月23日 (日) 08:09 (UTC)
顺便改一下吧,为了WP:中立。--WAN233 (留言) 2017年7月23日 (日) 09:38 (UTC)
该议题的确适合另案讨论。-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7月23日 (日) 08:09 (UTC)
特定时期的用处可以接受,但只能链入中华民国(台湾),而非中华民国。——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4日 (一) 01:02 (UTC)
似乎更多用法为分别内链“中华民国台湾)”。-Jack.T 2017年7月24日 (一) 14:35 (UTC)
(+)支持提议--1=0欢迎加入WP:模仿专题 2017年7月24日 (一) 06:58 (UTC)
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特指时期的专有名词,很分开的意思不完全相同。——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7月26日 (三) 00:34 (UTC)

即起公示七日。-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7月30日 (日) 09:04 (UTC)

  • (+)支持:台湾地区的国号是中华民国,可以视为“中国”(具体指代哪个中国,可以看个人的理解)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和政治相关的情况下),“台湾”一词和“中国”一词并列会给人一种“台湾”一词也是一个国家名称的感觉。使用“台湾”和“中国大陆”,也较为合理地反映了当下的情况。--Zhangzhaox留言2017年8月1日 (二) 11:01 (UTC)

本案通过。-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8月6日 (日) 07:46 (UTC)

“禁止将台湾与中国并列”违反了中立性

当需要用以和台湾作非政治性用途对比时,应使用“中国大陆”一词,不要将“台湾”与“中国”并列(说明“台湾”不属于“中国”)

这条的规定有强烈的政治偏好。反统一、台独阵营支持台湾、中国并列使用,而统派、中国人民、中共则支持使用中国大陆一词,且两个阵营都强烈反对对方的用语。这条规定选择了后者阵营,违反中立性。

详细来说,将台湾、中国并列使用有着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味,因为这样的语句可以将台湾一词解读为一个和中国相对的国家,暗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因此统一派会明确避免这个用语,而使用“中国大陆”,丢掉国家的意义,而取地区的意义,避免台湾是国家的联想。

现在来检视这项原则:

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

如果将台湾与中国并列,是表达了“两个国家”的立场,违反上述原则,那么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并列,可能也表达了“一个国家”的立场,也违反了上述原则。

Golopotw留言2017年10月2日 (一) 22:02 (UTC)

讨论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中关于台湾与中国的名称使用

今天有管理员告知可能违反WP:PB,因此修改special:diff/46710278,不过此处根据WP:PB所描述其在政治一节,而我条目所述该为地理位置之描述,依规定所述改成“中国大陆海南岛、台湾”,这样一改我认为这是歧视字面上反而会误认海南岛不是中国政体,而显得别扭,参见褐拟鳞鲀里面的分布明显是地理位置而不是政治主体,这个改成“中国大陆、台湾”这边不会不顺,但看看血桐里面的分布一节,如果改成“中国大陆广东、台湾”,不仅语句不顺也感受歧视广东不是中国而刻意不使用中国,但这边的中国该为地理描述,本意上不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在此提出讨论若条目明显描述地理位置是否能与此有所区隔。--Zest留言签名板 2017年10月25日 (三) 19:10 (UTC)

既然是说“海南岛”和“广东”,我觉得前面不需要加中国大陆也没关系。--1=0欢迎加入WP:维基百科维护专题 2017年10月26日 (四) 02:09 (UTC)
为什么不加也没关系?-KRF留言2017年10月26日 (四) 07:31 (UTC)
难道还有其他海南岛、广东不成?--【和平至上】💬📝 2017年10月26日 (四) 12:29 (UTC)
正是,有广东省广东省_(中华民国) -KRF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6:36 (UTC)
可是这是地理描述,所以应以目前实际的分界而定(即使是台湾也不会有人看见“广东”会以为是广东省_(中华民国)吧?)。--【和平至上】💬📝 2017年10月29日 (日) 07:08 (UTC)
赞同语句通顺优先,白点斑蚊哪管你这片土地属于哪国。Abacn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6:29 (UTC)
我认为一个名字,大家听得明白就行了吧……管他什么政治问题的…… Ginkos520isthebest留言2017年10月31日 (二) 08:31 (UTC)
难道有人认为广东是中华民国的?中二少年西奥多 留言 2017年11月1日 (三) 12:06 (UTC)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只提醒来自中国大陆的编辑者不要违反规则。--苞米() 2017年12月23日 (六) 05:53 (UTC)

所以您作为其他地方的编辑者就可以违反规则。--47.74.39.209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07:46 (UTC)

“非中国大陆的使用者(如台湾及香港)也应注意自己的编辑是否带有过分浓厚的地方色彩”、“部分台湾使用者在纪录某事件发展时习惯使用民国纪年”多读几次。-KRF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08:04 (UTC)
这段话确有不当,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应是针对所有用户提出,而非仅针对中国大陆用户,也不仅仅针对大中华地区。而且包括这段话在内的前三段也有多处语病及错别字,建议将前三段修改为:
现行条文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来区分而不是国家或地域,所以中文维基所服务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并非仅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换言之,中文使用者不一定来自与条目撰写者居住在相近的地区,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其它地方的参与者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以中国中心为例,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的认定读者都是中国人,因此可能会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会疑惑:“上海怎么会是‘我国’,我国又是哪一国?”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则应该注明“中国”而不是“我国”,其他类似这种下意识的假设都应该通过详细注明其叙述地区以避免误会。

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不应认为维基百科全书就是“中国大陆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在涉及香港和台湾以及中国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条目内容是尤其要注意。一些大陆读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及观点,极有可能会使其他地区的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者应该注明此种观点仅来自中国大陆,而中国大陆以外的观点可能会有所相异,反之亦然。

提议条文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而不是按国家或地域来区分,所以中文维基百科服务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而非仅服务于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的中文使用者,亦非仅服务于华人。换言之,其他中文使用者不一定与条目编辑者来自同一地域,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来自其他地域的维基人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可能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认定读者都是本国人或本地域人,因此可能会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是我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但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域的读者可能会疑惑:“上海怎么会是‘我国’,我国又是哪国?”“我省是哪省?”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则应写成“中国”而不是“我国”、“湖南省”而不是“我省”,通过详细注明叙述国家或地域以避免误会

来自各地域的维基人不应认为维基百科就是本地域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在涉及各地域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条目内容时尤其要注意。一些编辑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及观点,有可能会使来自其他地域的维基人和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者应该注明此种观点来自哪些地域,而其他地域的观点可能会有所相异。

以上提议请诸位探讨。Sgsg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11:44 (UTC)

挑个小刺,不应该专门把参与者改为维基人。维基人有一个他自己是否认同的问题。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2月23日 (六) 15:09 (UTC)
同上支持写作参与者,同时建议挑个台湾的例子,其他我觉得都没问题。--Yangfl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16:34 (UTC)
谢谢您各位支持,最开始看到的时候有被冒犯的感觉,含有恶意的暗示。--苞米() 2017年12月24日 (日) 03:59 (UTC)

修改方针是不是需要投票

@Sgsghat600YFdyh000XiplusXerxyss7189@PbdragonwangAotfs20131233Vanished user 1929210LNDDYL@Temp3600RabbitMeow燃灯Howard61313Cwek@写字板筆和擦膠必有用HantengSameerShwangtianyuan@YangflEs91213Kerolf666--苞米() 2017年12月26日 (二) 10:28 (UTC)

发言后请签名;通知必须有签名才会发出。投票不是必须的,达成共识即可。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2月26日 (二) 08:07 (UTC)

@hat600那现在是不是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案进行修改了(包括维基人改为参与者)--苞米() 2017年12月26日 (二) 10:29 (UTC)

讨论时间明显过短,没有经过一般方针修改时至少七天的提示讨论、至少七天的草案公示及至少七天的修订公告,故在下已撤销相应编辑。——Aotfs2013 留于 2017年12月27日 (三) 08:55 (UTC)

修改条文

现行条文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来区分而不是国家或地域,所以中文维基所服务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并非仅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换言之,中文使用者不一定来自与条目撰写者居住在相近的地区,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其它地方的参与者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以中国中心为例,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的认定读者都是中国人,因此可能会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会疑惑:“上海怎么会是‘我国’,我国又是哪一国?”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则应该注明“中国”而不是“我国”,其他类似这种下意识的假设都应该通过详细注明其叙述地区以避免误会。

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不应认为维基百科全书就是“中国大陆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在涉及香港和台湾以及中国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条目内容是尤其要注意。一些大陆读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及观点,极有可能会使其他地区的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者应该注明此种观点仅来自中国大陆,而中国大陆以外的观点可能会有所相异,反之亦然。

提议条文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而不是按国家或地域来区分,所以中文维基百科服务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而非仅服务于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的中文使用者,亦非仅服务于华人。换言之,其他中文使用者不一定与条目编辑者来自同一地域,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来自其他地域的编辑者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可能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认定读者都是本国人或本地域人,因此可能会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是我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本港天文台悬挂八号风球”,但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域的读者可能会疑惑:“我国是哪国?”“我省是哪省?”“本港天文台是哪个?”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则应写成“中国”而不是“我国”、“湖南省”而不是“我省”、“香港天文台”而不是“本港天文台”,通过详细注明叙述国家或地域以避免误会

来自各地域的编辑者不应认为维基百科就是本地域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在编辑涉及各地域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条目内容时尤其要注意。一些编辑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及观点,有可能会使来自其他地域的编辑者和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者应该注明此种观点来自哪些地域,而其他地域的观点可能会有所相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