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Lmmnhn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Lmmnhn!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下面有几篇新手应该了解的重要文章:

五大支柱政策:1. 百科、2. 中立、3. 开放、4. 互重和 5. 没有绝对的规则(前四大支柱除外)
简明版权信息,您在维基百科所贡献全部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拥有授权,并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行。
如何编辑 / 使用手册 / 使用指南 / 格式手册 / 如何写出好条目 / 繁简处理繁简转换错误报告

我希望你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请在讨论后签名,可使用四条浪纹(~~~~)或编辑工具条上的“签名按钮”。如有任何问题,请参阅帮助、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您也可以在沙盒测试维基的编辑功能。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hinese Wikipedia!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tonync (talk) 03:31 2006年2月16日 (UTC)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条目名称惯例是用半形括号,原来的全形括号已经删除。另外,请不要创建只有模板或资讯盒的条目,百科全书的内涵毕竟在于文字啊! -- tonync (talk) 03:31 2006年2月16日 (UTC)

请不要再创建"可风中学(啬色园主办)"条目[编辑]

条目名称绝不容许使用全形()号,这是我们为统一所有条目名称的正式方针,你创建一万次都是会被删除的。-- 英仙座 04:44 2006年2月16日 (UTC)

  • 另,可风中学 (啬色园主办)也是不行的,如果不是用于消歧义,条目名称不能有()号。-- 英仙座 04:48 2006年2月16日 (UTC)
    • 更正,学校全称有九个字,后面五个字用括号括住,不能随便删除。请见学校官方网站。-tonync (talk) 17:29 2006年2月18日 (UTC)

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亲王)[编辑]

只需命名为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就行了,因为安哈尔特-德绍是一个实际存在过的公国。已经将您的条目加入利奥波德一世。--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40 2006年4月30日 (UTC)

  • 安哈尔特-德绍亲王是爵位。--Lmmnhn 04:25 2006年5月5日 (UTC)

呵呵,您有兴趣把它翻译一下吗?(安哈尔特-德绍亲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14 2006年4月30日 (UTC)

  • 要有空才能做到。--Lmmnhn 02:22 2006年4月30日 (UTC)
因为德国(姑且算是德国吧)君主的头衔是皇帝,所以其封君的头衔是亲王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安哈尔特-德绍的亲王头衔还不是来自哈布斯堡王朝,而是来自韦尔夫王朝(安哈尔特的王公们与韦尔夫家族有亲戚关系)。在普鲁士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还是名义上的最高君主哦!

PS:其实我也没空...哎,以后再说把--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24 2006年4月30日 (UTC)

不是选侯哦。德国还有藩侯伯爵普法尔茨等许多种领主。
如果能独立成篇(即资料充足)则不建议合并,以免条目过大使浏览器无法打开网页。--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53 2006年4月30日 (UTC)

腓特烈[编辑]

我给他的建议是,只有1850年以后的才建议翻译成弗里德里希。至于理由,与您差不多。--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52 2006年4月30日 (UTC)

  • 明白--Lmmnhn 02:22 2006年4月30日 (UTC)

加油啊[编辑]

看到阁下的大作,比英文版的相应条目还详细,值得鼓励。不过,请记着加上参考资料,让人查证,这样资料内容才可更让人信服。--孔明居士 06:29 2006年4月30日 (UTC)

  • 多谢支持--Lmmnhn 04:25 2006年5月5日 (UTC)

这个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和这个普法尔茨统治者列表也许有点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16 2006年5月5日 (UTC)

  • 太感谢了。编辑完这个后要休息一番。--Lmmnhn 04:24 2006年5月5日 (UTC)

成立香港维基社团[编辑]

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8:43 2006年5月6日 (UTC)

你好[编辑]

哈!又见面啦!加油 阿堃 04:03 2006年5月7日 (UTC)

  • 今后还要多多指教--Lmmnhn 07:45 2006年5月7日 (UTC)

我把它恢复了。因为我的目的就是单独列出有皇帝头衔的人,故意不收录只是国王的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44 2006年5月17日 (UTC)

  • 实在太对不起了,胡里胡涂地乱搞,麻烦您了。--Lmmnhn 22:24 2006年5月17日 (UTC)
应该是我麻烦您了才对。如果您有空,可以帮助照看一下德国君主列表吗?--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08 2006年5月18日 (UTC)
    • 好的,谢谢。--Lmmnhn 05:01 2006年5月19日 (UTC)
      • 糟蹋了您辛苦作出的贡献,我真的十分抱歉。都是因为我在条目顶上没说清楚。恳请您原谅!--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16 2006年5月19日 (UTC)
        • 真的不介意,是在下麻烦才对。无论如何,感谢了。--Lmmnhn 04:14 2006年5月20日 (UTC)

关于君主制[编辑]

你好,个人认为君主制不等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或今英女皇制虽然是君主制但是并不等于君主专制,谢谢。--winertai 05:04 2006年5月22日 (UTC)

  • 所以在下改正了。--Lmmnhn 05:10 2006年5月22日 (UTC)

有关条目名[编辑]

条目名跟所谓的是否正写没有关系,条文中应使用规范中文写法,当时的所谓“正写”在条目中提及即可。其它语言也一样,比如日文名称,在中文维基中的条目名仍应按照规范中文写法而不是其它写法。--Wengier留言) 16:10 2006年5月29日 (UTC)

  • 那实在抱歉。但请恕在下冒犯,请问何谓规范中文?“条文中应使用规范中文写法”又是出自哪项守则呢?--Lmmnhn 02:47 2006年5月30日 (UTC)
上面说的规范中文写法是指实际使用中的中文写法,或者中文中通常使用的写法。按照维基的一般原则和惯例,最通用的名称具有最高优先级,高于其它名称。关于条目中应使用事物最常用的名称这点在命名常规(以及其它相关讨论和规定)中就有提到,这也是维基中的一项重要原则。--Wengier留言) 04:17 2006年5月31日 (UTC)
      • 明白了,麻烦到阁下实在抱歉--Lmmnhn 23:08 2006年6月3日 (UTC)

有关生卒日期格式[编辑]

您好,我注意到您把蒋中正的生卒日期从正文中删除。在篇首括号内写入人物生卒日期既是wiki格式要求也是中文维基人共识,谢谢您的理解。感谢您的贡献。--鸟甲 06:47:27 2006年5月31日 (UTC)

  • 没有留意便改动了,对不起--Lmmnhn 23:06 2006年6月3日 (UTC)

英文条目[编辑]

您好,我发现您创建的政治体制列表几乎全是英文,过了3个月仍没有进展。我觉得这种直接从其他语言复制原文贴来中文维基的方式不太适当,虽然这只是一个列表,但不懂英文的读者对这一大片英文绝对不会有好印象。事实上我个人也是以翻译工作为主的,我通常都是等文字翻译完了才放到中文维基来,至少正文应该让读者看的懂中文在写什么。当然这绝非正式的规则或政策,只是希望您参考一下。Lecter 咖啡馆♨ 14:37 2006年8月10日 (UTC)

  • Sorry。这样可以吗?--Lmmnhn 10:33 2006年8月11日 (UTC)


二次动员令[编辑]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8月15日到10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5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二次动员令设内部链接。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首次动员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为没有在传播。

现在中文维基有9万注册用户,只要有4000人参加动员令,10月1日就会增加2万条目,意味着中文维基将迅速超越俄文维基,进而突破10万条目大关,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万大关,因为增加的是有质量的条目,非滥竽充数者。请大家尽力帮忙完成这壮举。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尽量贡献新条目,若有问题就改正,参加这次动员令活动,或者可以让新人们更快的掌握如何编辑条目。 --阿堃 13:31 2006年8月18日 (UTC)

维基研究协助[编辑]

Lmmnhn您好,我是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学生邱家纬,目前正进行一项对两岸三地维基人的研究,需要许多维基用户的协助。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维基年会发表过,也访问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维基用户。现在更需要大量的问卷资料辅助,希望您能够提供维基的编辑经验。这份问卷只需要花您两分钟时间,但是对维基领域研究有很大贡献,谢谢您的帮忙!

这份问卷的询问范围仅于编辑过程与经验,不涉及私人资料,请您安心。

问卷网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户去留言的份上,帮帮我吧!—樱花猴 2007年11月7日 (三) 16:33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条目质量提升活动[编辑]

Lmmnhn您好: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量及品质,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已经重新启动并已大幅改版,成为多元化型态子计划方式展开,相信您的支持,将有可能会成为维基成长的重要助益,若您对于一些条目品质现况感到不满,或者对于某些主题条目需要关注提升,竭诚欢迎您参与子计划之协作条目,或者至计划发起处 发起子计划。若您支持该计划请先至此 签名,或至讨论页提出一些建议或问题。总之,这是可自由发起条目补强协作的相关平台,欢迎任何人(包含IP用户)在该计划提出协作请求或者帮忙协作,这比起在一两个同好之间对话或条目讨论页互动性更佳。

根据过去经验,计划的成败关键在于消息是否散布开来,请将此消息继续推介给你您认识的维基人,若要发邀请函,可以使用以下代码:{{subst:QA/邀請}}张贴在对方的对话页中,感谢您的义举。
邀请人: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0:30 (UTC)[回复]

目前票选中的主题;武侠小说提升计划 - 人文提升计划 - 新闻相关 -南极地理条目提升计划 -飓风主题计划 -哈利波特条目提升计划
目前进行中的主题:

更多候选主题


目前该页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长但语文版本数目过少(少于十个)的候选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对票占总票数三分之一以上,如en: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Shootingen:List of rece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en:Kurganmashzavoden:Green Scareen:Mamoru Miyanoen:Unfinished worken:Darwin–Wedgwood familyen:Theodore Roosevelt Associationen:Object Desktopen:Art gameen:Little man computeren:Socialism (Marxism)en:Classical Marxismen:Crony capitalismen:Right of revolution,希望你能参与TOTW候选投票,毕竟先前已经有一些这类的候选落选(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Lucifer Chuen:Image stitchingen:Google Chrome Frameen:Cloud gamingen:Thaification等),我并不希望类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1月5日 (三) 06:59 (UTC)[回复]

所谓TOTW指的就是众多非英语维基百科每周会翻译的条目,以往每周只翻一条,2010年第八周后改成每周翻两条,目的在于透过翻译篇幅不长、水准不差、容易翻译、有一定重要性且能增加其他主题对应条目的翻译可能性的条目,扩充非英语维基百科收录范围。TOTW候选就是要选出TOTW。目前有不少符合前述条件的条目,如en:HTML e-mailen:Proposals for a Jewish state等因自提名日后连续二周无提名人以外投票而于TOTW候选中落选,希望类似情况能够不再上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1月5日 (三) 06:59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Hfclogo.jp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Hfclogo.jp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12:50 (UTC)[回复]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Civic Party/meta/shortname”已被提出存废讨论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如果您想取回已删除页面的内容,您可联系管理员,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删除指导存废复核请求IRC聊天频道--L!tt|e+ung?\2o/O=] 2013年2月5日 (二) 05:13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十三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十三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Lmmnhn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十三次动员令会于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间进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详细动员事项请参见第十三次动员令,让您从动员令说明书中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参考主页的报名指引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报名处现已开放)。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小动员令主题有:地球科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欧洲历史地理以及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或参考推广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邀请你的维基人是:WalterBot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13:13 (UTC)[回复]

维基百科奖励纸本授奖机制调查[编辑]

维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实践策略调查[编辑]

您好。身为一个较新使用者具备更多经验的的维基百科社群成员,您可能已经了解到中文维基百科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参与贡献的状况,而为寻找优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者与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们举办了一场调查,希望利用调查取得的结果作为研究及策略规划参考之用。这个调查不会花费您太多宝贵时间,经过测试,完成调查所需的时间约为2到3分钟。这一调查的有效时间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们由衷期待您的参与。

[-现在就参与调查!-]

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执行)[回复]

致 《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读者:

我们想要让您知道,以2017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为期,共有针对方针与指引的新提案25项,已通过4项。谨就通过者加以介绍:

  • 特色图片标准已经修订,图像最少大小放宽至1000像素并订下例外条款。
  • 翻译指引已经修订,增加翻译注意事项。
  • 勇于提问指引已经确立,提醒用户要勇于发问,以达致减少争议。
  • 签名指引已经修订,提醒用户毋须于结构讨论页签署。


编撰小组

R96340
Aotfs2013
J.Wong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58 (UTC)

借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所发送

《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是第一份关注于维基百科政策建设的刊物,由R96340Aotfs2013J.Wong等编撰小组共同编撰,帮助社群成员掌握方针与指引的脉动。《维基百科政策公报》将以月为周期,于每月15日定期发刊,欢迎任何感兴趣于维基百科政策的维基人订阅《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若您没有主动订阅《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而收到《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是因为您被编撰小组认为是应掌握维基百科政策脉动的使用者,您可以将您的使用者名称从公报发送名单订阅清单中移除,并在您的使用者页面添加特殊分类以停止透过《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掌握维基百科政策脉动。

我们非常重视使用者对于接受《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感受,在2017年12月号(创刊号)的发送后,我们注意到一些使用者对于简报的发送感到不适,对此我们感到万分遗憾,并且已于第一时间自相关清单中移除不愿继续收受简报发送的使用者。经过编撰小组审慎地评估与考量,我们决定在2018年1月号中取消对于引发一些使用者不适的List B的发送工作,为了在政策异动下维护您的权益,我们借由此则讯息向您通知相关政策异动;如您希望继续借由《维基百科政策简报》掌握中文维基百科之管理人员及方针指引变动,您可以将自己加入一份全新的专属清单以保持对于《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订阅。

感谢各位读者对于《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支持,我们希望能与您共同努力使中文维基百科更加美好。


此则讯息由《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编撰小组借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发送于 2018年1月14日 (日) 16:17 (UTC)[回复]


关于区议员资料的查询[编辑]

你一直勤奋地更新英语维基的香港政制条目之努力实在令人敬佩。在搬迁英语维基的十八区区议会条目到中文版改进时,我发现了你在中文维基上亦有添加1982-2004年间的详细议员资料。请问那些资料是在那里获得的?因为我在重整条目时发现那些议员资料并未能涵盖十八/十九区,造成图表有缺漏,尤是早期委任议员的资料。希望你能回应一下以解本人之惑,谢谢! -- Momocalbee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21:04 (UTC)[回复]

请参阅区议会刊物、《香港年鉴》或《香港年报》等书目。在下也有一事相求:请问你有否2015年区议会选区的全港地图?在下一直都只是从旧版地图中改划,由于当时仍是新手,所以当中质素欠佳,本身的地图也有欠精准。如果阁下有全港地图,在下可以在此基础上重划1994至2011年的地图,以提升现时选举地图的质素。--Lmmnhn留言2018年3月31日 (六) 14:20 (UTC)[回复]
根据你的要求于今日将18幅区议会地图合并成一幅全港地图,但拼合始终有一定的瑕疵,请见谅。基于我不肯定是否每个选区的政党是否正确,故暂不上传至Commons,你可以从下列连结中下载,谢谢。 档案下载 -- Momocalbee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5:05 (UTC)[回复]
极度感谢!--Lmmnhn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5:21 (UTC)[回复]
另外我目前只完成统一两个区议会(中西区、湾仔)的格式,进度实未能赶及你在湾仔区议会加上早期委任议员资料的速度,未知你有没有其他区议会的委任议员资料,以让我在更新条目时顺道加入那些资料。-- Momocalbee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6:10 (UTC)[回复]

关于区议会选举条目[编辑]

你说: “超过一半为现任议员及有报道过之有意参选人士,若有臆测者应宜删去该部分而非全数删走。” 那么,请问:

  1. 第一,你为什么回退至我编辑前的版本?阁下难道有吴霭仪、陈剑青、黄梓谦、锺树根等人出选的可靠来源?若不然,何以保留此等毫无根据之资料?
  2. 第二,为何阁下认为现任议员必然有意于来届参选?这属于原创研究吗?
  3. 第三,如有报导,为何有来源支持的名单却是少之又少?
  4. 第四,内文中大部分来源为facebook,请问facebook是可靠来源吗?
  5. 第五,删去现任而未宣布参选的名单、facebook等不可靠来源后,还有多少人在名单里面?

静侯回复。 --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请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16:15 (UTC)[回复]

抱歉,第一点与你无关,我大意了。--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请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16:19 (UTC)[回复]

在下并不介意阁下把没有出处及理据欠奉的资料删走。--Lmmnhn留言2018年8月1日 (三) 12:47 (UTC)[回复]
言下之意阁下同意将所有未表态的现任议员、仅有媒体推测而本人并没承认的、以及用不可靠来源支持的名单删走?--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请留言 2018年8月27日 (一) 08:09 (UTC)[回复]

已完成制作2019年区议会选区地图[编辑]

区议会选举将至,已完成制作2019年的新选区地图,如有需要可于此处查阅及使用,特此通知(或者使唔使帮每个选区都整一个独立上色嘅版本,系选区条目入面用?)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3月30日 (六) 17:58 (UTC)[回复]

@Momocalbee 如可为每个选区都整一个独立上色,将会功德无量,不过不如先等最终划界落实?--Lmmnhn留言2019年6月4日 (二) 09:03 (UTC)[回复]

2019年区议会选举[编辑]

好,会在最近一星期内开始制作有关地图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3:23 (UTC)[回复]

已完成制作19年区议会全港选区地图[编辑]

如题,请于此处参阅有关地图,祝编辑工作愉快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8:44 (UTC)[回复]

感激不尽!香港人加油,万事小心!--Lmmnhn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14:15 (UTC)[回复]

太平山学会[编辑]

该标志是从80年代时事节目(应是铿锵集,但集数已忘记了),讲述香港前途问题一集里Cap出来的,当时太平山学会应是举行研讨会,咪牌上挂有该会的会徽,故在节目中剪取下来制成标志。--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7日 (一) 08:27 (UTC)[回复]

蓝黄还是红绿?[编辑]

理论上红色代表共产、绿色代表民主,维基百科的香港选举地图亦一直以此为标准。但蓝黄色的使用也有5年的历史,我觉得可以使用的(中文维基六角形那幅图片,也被改用了黄色,但改一半不改一半,红色依然被保留) 未知是否将过往数十年的选举地图一并改为蓝黄色?如果是的话,相信是大工程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2:01 (UTC)[回复]

我觉得黄蓝之分可以从本届选举开始,亦符合历史的演进。--Lmmnhn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8:26 (UTC)[回复]

蓝黄还是红绿?[编辑]

正制作区议会的选区得票比例图,但是在完成港岛4个区议会之后,发现采用黄色(尤其<50-60%的浅黄区间)的颜色差别比绿色更难看,我认为这是可关注的问题。--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9:15 (UTC)[回复]

未知参考此图File:United_Kingdom_EU_referendum_2016_area_results.svg会否有帮助?--Lmmnhn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9:19 (UTC)[回复]

再拜托一下[编辑]

未知你的意思是否是将一幅十八区的图片,十七区涂黄,离岛区涂蓝的意思?(如[此图 https://cdn.discuss.com.hk/t/df0cb9/f/800x0/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3603319/org/db56cf5c5a344b867c0d1aabca3cfbed.jpg]的样式?)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4:28 (UTC)[回复]

是的,感谢!--Lmmnhn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06:36 (UTC)[回复]

完成早前所说的地图[编辑]

如题,实属举手之劳,可到此处查阅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08:24 (UTC)[回复]


周永勤[编辑]

周永勤正在评选优良条目,欢迎就条目投票或提供意见。谢谢。--摩卡·贺昇 2019年12月6日 (五) 06: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