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过程主义考古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考古学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考古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考古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请当成正式的"百科全书"编,尽量以中立立场来写,不要用情绪性字眼。落款之类可以在存档时加在"编辑摘要里头"里头。 "(以上为其他先进所著)<-- 不要加" ---Djyang 20:35 2004年6月12日 (UTC)

原作者的主观观点不符合wiki的中立立场以及百科内容,暂时移到这里:
<-- start -->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美国本身没有太深的史前史导致,而且北美的现在族群常可以明确地连结到考古遗址,这使得民族志类比成为不得不然的研究途径.一名爱尔兰考古学家讲的:这是因为美国人没什么好研究的,只好搞一堆理论.虽然这话有些是事实(特别相对于地中海考古学,或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困难点而言),但是新考古学乘着科学昌盛文明的时代而起,确实在方法上解决不少问题;例如碳十四或水和层等定年方式的出现,使得过去对层位的推敲得以验证(像鹿野忠雄对台湾史前史的七文化层的分层得以被修正).有些研究态度,恐怕是新考古学不出现也会采取的研究方式,例如适应的观点早就在中国考古学上对农业起源或文明的曙光问题上被谈及,民族志类比在考古研究区域的现生族群文化形貌有相似时自然会采行.但Binford有本事的,就是能系统性的提出他的观点,并以不畏传统权威的态度提出挑战,因而造成巨大影响.相对地观察日本,由于过度相信考古学权威,讲求年功序列,过分讲求经验论(empirism)的知识论,使得一来没有通则性理论的形成,仍停留在文化重建的编年工作上,二来便能有人假借权威伪造旧石器,使得日本史前史认知倒退数十万年.中国大陆与台湾的考古学界,或许也可以从新考古学的出现与逐渐没落,思考本身在理论层面更新与自我挑战的速度是否过于缓慢。

<-- end --> --Djyang 21:11 2004年6月12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