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纪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科学家传记工作组(标记为未知重要度)提供支持。

民间传说故事的张冠李戴[编辑]

中国的民间传说常常将不同人的传说事迹,搞错成相似的其他人,
尤其刘墉纪晓岚两位清朝才子的事迹更是没有被详细查对而常被混搭:
一方面他们年纪相近,刘墉(1719年-1805年)比纪晓岚(1724年6月15日-1805年2月14日)大五岁,同朝为为官,
同样侍奉乾隆为皇上,同样面对大贪官和坤为死敌,同样都是有名的才子,彼此间也算是好友,
故而民间传说常常不细察他们之间的差别,而将不同的事迹、巧联妙对搭到他们身上。
例如:无意间称乾隆“老头子”被乾隆听见,差点被杀的应该是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但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却拿来当作刘墉的传说事迹。
另外笔者也看过金圣叹的事迹被拿来套在纪晓岚身上。
金圣叹哭庙案而被处死,刑前告诉儿子的“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这句千古绝对,但是也有民间传说故事误用在纪晓岚身上。
另外,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首诗却常被民间故事误传为前两句是乾隆写的,而后两句是刘墉补上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便采用这个说法,说和坤在刘坤的诗集里找到这首诗,而和坤认为前两句乾隆所作,而刘墉顺便补上两句,不能视这首是刘墉所作的,而刘墉因此被视为盗用皇上的诗句而被处罚。
故而将他们的趣闻传说列入维基时,还是要多方查阅。例如:刘墉没有担任四库全书的编纂,故而乾隆不会去查他编书进度,刘墉更不会因天气太热没穿衣服而躲在桌下问“老头子(指乾隆)走了没?”。而这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所采用的故事情节。
笔者将本文同时写在纪昀与刘墉两个词条的讨论区 —Lauw (留言) 2009年12月28日 (一) 08:05 (UTC)[回复]

纪晓岚岁数[编辑]

原文生平段落:“纪晓岚老死于北京,寿高八十二岁” 右侧简介 :“逝世 嘉庆十年(1805年2 月14日,80岁)”

请问到底哪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