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平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3年10月22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0月22日) |
辛志平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2年11月6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粤海道罗定县 |
逝世 | 1985年6月25日 台湾台北市城中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 (72岁)
墓地 | 台湾台北市南港区富德公墓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配偶 | 蒋仲篪 (1940年结婚—1977年丧偶) |
儿女 | 1子2女 |
辛志平(1912年11月6日—1985年6月25日),出身广东罗定,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其担任新竹中学校长时之治学事迹闻名。
生平
[编辑]1934年7月,他毕业于广东省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系。同年应聘于广西省防城县立乡村师范,担任教育及文史课程教员。 1936-1940年回母校中山大学担任教职,于教育系担任助教,授实验心理学,1938年因对日抗战,随中山大学迁校至云南省昆明市,1940年六月辞中山大学教职。 1940年元旦于昆明与蒋仲箎女士结婚,当年十二月长公子辛三立出生。 1941-1943年 投身于中学教育工作。曾任黔江中学训导主任,教授地理课程。重庆市私立载英中学教务主任,教授史地课程。鲁苏皖豫边区学院讲师,教授教育原理课程。 1944-1945年 参与对日抗战。曾任第一战区副长官部军简三阶秘书,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简三阶秘书,担任机要,任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简三阶秘书,担任机要,并于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奉命赴上海接收,当年十月二十二日退伍。 1945年,他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派令下前往接掌原新竹州立新竹中学校,并于十二月将校名改为“台湾省立新竹中学”(简称“新竹中学”)。 1946年五月遣返日籍学生与教师,八月招考新生,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制。 1947年十月长女竹青出生。 1949年一月次女竹英出生,当年八月,他参加台湾省中等学校校长讲习会,被列为优等并获函奖。 1954年十二月与地方仕绅创立新竹扶轮社,以WINDY 为社员名。 1955年九月因推行教育改革方案成绩优良,获教育厅奖状。 1956年八月因政府实施“省办高中,县办初中”的政策,竹中开始停招初中新生。 1957年六月台湾省公私立高中学生毕业会考,竹中荣获全省第一名。 1961年九月至十二月奉派赴美考察美国中等教育。 1967年,他受蒋中正总统颁予五十六年度绩优奖章,并获机关保举最优人员荣誉;6月,因学校历年参加全省音乐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推行音乐教育努力,又获省政府记功;9月,因学校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科学展览入选作品,获教育厅嘉奖。
1968年3月,他奉派参加战地政务研究会并兼国中校长储备讲习会辅导员,著有劳绩,获省政府记功一次;12月,因系机关保举绩优人员,受总统蒋中正召见。1969年12月,他以五十七学年度办学努力成绩优良获教育厅记功。
1971年三月赴日出席手球联盟筹备会,并参观日本九年义务教育。9月,他获选特殊优良教师,再度受总统蒋中正于教师节召见宴请。
1975年2月1日,他届龄退休,卸下新竹中学校长职务,并谢绝一切惜别活动,仅同意设置奖学金以励后进。
1977年11月30日,辛志平校长夫人蒋仲箎女士逝世。
1985年6月21日晚,因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他被送入台大医院加护病房急救;6月25日上午10时8分逝世,享寿73岁;10月14日,亲友为他于台北举行告别式,前往公墓的路上充满了为他送别的新竹中学师生。[1][2]
办学理念
[编辑]- “中学教育是全人的、五育并重的教育”[3][1]
- “不作弊、不偷窃、不打架。违者一律开除。”、“开除学生是不得已的手段,目的在整个校风的维持,绝不是对那少数学生的放弃。”[1]
- “不会游泳不得毕业”[4]
- “保持运动员风度,公平竞争”[5]
语录
[编辑]- “为语桥下东流水 出山要比在山清”
- “我一定要把新竹中学办成世界水准的学校!”[1]
- “我一生中只做两件事,一个是参加抗战,另一件事就是当新竹中学的校长”[1]
- “对于被开除的学生,我们应该深怀歉疚,开除学生表示校长、老师对他的教育已束手无策,请他换换环境而已”[1]
- “办一所像样的学校,自然要有光明正大的方针,没有光明正大的方针,不但误人子弟,且将贻害国家。”[5]
- “你会录用一个不认识,只聊半小时的人,还是认识6年的人?”[6]
轶事
[编辑]- 他曾在开除学生后努力将其转介到其他办学优良的学校。[1]
- 他曾在一次期中考时进入某间教室训话,但遭学生要求尊重其权利并随后自动离开。[1]
- 若在校园里遇到不满的事,他总是只会说“莫名其妙”、“糊里糊涂”。[5]
- 他经常与学生一起打篮球,而且在每次水上运动会时率先跳进泳池。[6]
- 据二二八事件时新竹中学学生领袖曾重郎的回忆,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以市长郭绍宗为首的贪官污吏早已逃至警察局等地躲藏。当时新竹中学的学生来到辛志平校长家中,向他表明学生是为了清除贪官污吏,而辛志平为教育家会受保护,并将辛家三口带至学生宿舍保护,向宿舍的学生说明辛志平并非贪官,大家要保护他们。[7]:151-152等到国民党军队于基隆开始镇压后,辛志平为顾及学生安全则劝曾重郎到他家躲藏,向他表示这次暴动你救了我全家,我很感谢你,你现在危险我应该相助。我把你看成我的兄弟,你可以在此处暂避一个星期。日后曾重郎遭通缉时,辛志平与训导主任郑主任更是保护曾重郎离开新竹,等局势稳定后帮助其返校就读。在国民党驻新竹市的宪兵队扣押曾重郎时,辛志平亦出面力保,使宪兵队将其释放。[7]:153
- 前新竹市市长施性忠在就读新竹中学时,曾在一次周会上因批评学校伙食而触怒教官,结果在不愿道歉下遭到退学。所幸施性忠受到校长辛志平看中而亲笔写下介绍信介绍至高雄中学,经转学考入雄中。[8]:9辛志平的独子辛三立曾回忆,日后施性忠当选市长的第二天立刻到辛家拜访,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有今天要感谢校长,如果不是校长的公正,我永远当不上新竹市长。”辛志平过世后,施性忠还亲笔以红布手书“校长不死”的挽联。[9]
纪念
[编辑]组织
[编辑]- 财团法人辛志平校长奖学基金会[10]
建物
[编辑]- 辛园及其附属纪念碑(位于新竹中学内)
- 辛志平校长故居
辛园纪念碑文
[编辑](注:本纪念碑立于竹中之辛园内,系辛园落成时所建,原文无标点符号,其作者未具名。)
辛故校长志平先生行述
公讳志平,广东罗定人,民国元年生。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嗣任教于黔江中学、中山大学等校。时值抗日战争日益危急, 公慨然以身许国,投笔请缨,任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部少将衔机要秘书,驰骤沙场,翊赞戎幕,总司令汤恩伯将军甚倚重之。
民国三十四年秋,胜利复员,台湾重光, 公奉命接长本校,悉心擘画,展布新猷,蔚为国内著名学府,盖 公之主持校政也。总以身教为先,生活俭朴,操守清廉,热心服务,精力充沛,知人善任,慎谋能断,中餐素以一便当果腹,从不回家休息。诸生有言行失检者,邀其共餐,听其自陈,然后予以诲勉,聆训者多为之感悟迁善。为培养民主风气,许以对校政提出批评与建言;为消除士大夫意识,常躬率学生劳动服务,教之以克勤克俭;为莫立学生健全人格,订“诚慧健毅”为校训,以四育并进为目标,故于注重学业之余,尤讲求身心之均衡发展,以致本校学风优良成绩斐然,凡我校友,咸时以 公之教育精神长相感念。
公于民国六十四年二月一日退休,谢绝一切惜别活动,仅许以设置奖学金以励后进。退休后,居室萧然,恬澹自适。于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廿五日病逝,卜葬于台北市郊南港公墓。
公主政本校三十年,毕生精力尽萃于斯,仰慕师道如闻声欬,特集资兴建此园,并泐石抒怀,藉资纪念,复为之铭曰:
“ 东山钟灵竹堑毓秀春风化雨师道扬庥
陶铸多士邦国是道辛公风范足式千秋” 台湾省立新竹高中第十三届毕业校友 谨述
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十二月八日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永遠的母校|天下雜誌. 天下杂志.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 ^ 新竹中學的辛老校長. web.archive.org. 2018-10-20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校史 -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www.hchs.hc.edu.tw.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中文(台湾)).
- ^ 【民報】人物/因為辛志平,讓竹中擁有唯一諾貝爾獎座. www.peoplenews.tw.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LAZYweb. 新竹中學老校長辛志平的故事 P.102 - 今周刊. www.businesstoday.com.tw. 1999-08-12 [2019-04-28] (中文(台湾)).
- ^ 6.0 6.1 辛志平校長故居 開啟新竹自由教育之風 - 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新南向政策.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中文(台湾)).
- ^ 7.0 7.1 叶芸芸主编. 《證言2.28》. 人间出版社. 1990年2月.
- ^ 诸葛真人. 《無法法師-施性忠的政治傳奇》. 政海书系编辑委员会. 1985年7月.
- ^ 新竹中學的辛老校長. [2016-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 ^ 財團法人辛志平校長獎學基金會徵信公告 (PDF). 财团法人辛志平校长奖学基金会.
外部链接
[编辑]台湾省立新竹高级中学 | ||
前任: 三屋秋策 (新竹州立新竹中学校) |
首任校长 1945年12月—1975年2月 |
继任: 史振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