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年份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
类型陶瓷器
尺寸12.6 cm × 3.1 cm × 3.8 cm(5.0英寸 × 1.2英寸 × 1.5英寸)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登录号故瓷017588N000000000
网址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是清康熙年间之作品(公元1654 - 1722年),为玻璃质地的珐琅器物,胆瓶器型,以蓝釉为基底,缀有缠枝牡丹花卉纹样。底部无款,乾隆时期为之配制收藏的木匣,匣盖上又刻“康熙年制玻璃胎画珐琅花卉蓝地胆瓶一件”,而得知作品产烧于康熙时期。[1]:169

历史背景[编辑]

西欧精美的画珐琅工艺受康熙皇帝之青睐,除了金属胎与玻璃胎画珐琅工艺外,匠役们也将珐琅釉彩绘在瓷胎与宜兴陶胎器表,成为后人称颂的珐琅彩陶瓷器。同时期西方对青花瓷趋之若鹜,也仿造许多中国青花瓷器之纹饰。[1]

画珐琅[编辑]

清宫画珐琅受欧洲画珐琅的启发,为清康熙时期宫中蓬勃发展的新兴工艺。康熙于在位晚期时,命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珐琅作坊,以欧洲画珐琅为范本,再加上中国原有之瓷器彩绘或掐丝珐琅为基础,自行研发清宫画珐琅;乾隆时期中西交流愈加频繁,引进更多欧洲画珐琅的制作技术、窑炉及珐琅颜料,并集合西方各类艺匠合作,而成功创烧富有清宫皇家特色的画珐琅,以金属胎、瓷胎、宜兴胎与玻璃胎之四种不同材质为主。[2]

乾隆木匣[编辑]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原收贮在一件插盖式木匣中,匣高16.5公分、横长9.8公分、纵长9.4公分。为乾隆时期高宗下旨配制盛装,盖面阴刻填蓝楷书“康熙年制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一件”之字,木匣内有一夹板可卡住瓶身以免玻璃瓶在匣内晃动,但造成器足无法碰触匣底,因此推测原应有一木座。[3]:36 木匣插盖上有朱书“北字一号、一笔、完”之字,因其收贮在端凝殿北侧小屋,为内庭执事人员所赋予的编号与纪录;匣身上方侧面先朱书在墨写盖之,有楷体“辰一”二字,为收贮在清朝内庭时曾被赋予的编号。木匣原附贴一张破损黄签,其上墨书:“康熙玻璃胎一件”。[3]:38

康熙玻璃珐琅[编辑]

康熙期间由于玻璃珐琅的制造技术尚未成熟,现今的留存数量稀少,已知三件康熙玻璃胎画珐琅器,其余分别为画珐琅五彩红玻璃鼻烟壶、画珐琅花卉小杯,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之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尺寸最大,也是唯一一件被收贮于乾清宫库房的玻璃胎珐琅器。乾隆时期中西交流盛行,故留存多件玻璃胎珐琅器,例如福寿葫芦小瓶、人物鼻烟壶、花卉鼻烟壶等器物。[3]:36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冯明珠主编. 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1.
  2. ^ 施静菲. 文化竞技:超越前代、媲美西洋的康熙朝清宫画珐琅. 民俗曲艺. 2013,182: 149-219.
  3. ^ 3.0 3.1 3.2 嵇若昕 . 康熙朝玻璃工艺与珐琅工艺结合的极致——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故宫文物月刊. 20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