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训读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3月21日)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漢文訓読 |
假名 | かんぶんくんどく |
平文式罗马字 | kanbun kundoku |
日语旧字体 | 漢文訓讀 |
汉文训读(日语:訓読(くんどく)、漢文訓読、読み下し、訓み下し),是因为汉语跟日语文法不同,故当时的日本人以古典日语的方式标注解读汉语文言文(日语:漢文)的一系列方法。
概要
[编辑]古代的时候日本假名的书写方法还没流行,当时手中的资料都是全部先用汉字的方式进行记录或引进的文言文文献,因此之后日文母语者就需要进行翻译解读,如果用训读符号标记的方法,就被统称为“乎古止点”,现代则是以雁点和返点,文体上还可做训读体,将文言文调整成日语语序,并添加助字或对汉字进行再读,使之符合古典日语的规范,这种文件就便于理解了。
乎古止点、返点、送假名、振假名等各种训读汉文的标点,统称“训点”(訓点)。这种特殊方法的来源在于汉语和日语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不论是从语法、读音抑或是固有词等等都迥然不同。传统上,训读汉文以不带浊点的片假名和旧汉字来直排书写,且采用旧假名遣的拼写规则。为便于阅读,本条目会附上以新汉字、新假名遣和带浊点的平假名来横排书写的各种现代训读。
标点
[编辑]- 雁点(レ点・雁点)
- 用于两字之间,先读雁点后的字,再返回读雁点前的字,须先于返点使用。如“讀レ書”读作“書ヲ讀ム”。“不レ明”读作“明ラカナラズ”。
- 返点(返り点)
- 表示短语的重组顺序,一般标于字的左下。为进行复杂的语序重组,有分不同优先等级的各种返点,按其施用的优先级,由先至后,依序如下:
- 天地人点(天地人点)
- 按天、地、人的顺序重组短语的阅读顺序。
- 甲乙丙点(甲乙丙点)
- 按甲乙丙……,也就是天干的顺序重组短语的阅读顺序。
- 上(中)下点(上(中)下点)
- 按上、中、下的顺序重组短语的阅读顺序。但需指定三个以上的返点的位置时,因为标记数量不足所以会略过上中下点而直接使用甲乙丙点(天干共十个,故最多可用至十个)。
- 一二(三)点(一二(三)点)
- 按加一、二、(三)等的顺序重组其短语范围。
短语以返点为界线来划分;同样优先级的返点中,最靠前的那一个,它的短语就是其下标的字;剩下的短语,从上个同类返点为起始,到下个同类返点所下标的字为止。同类返点中的最后一个,它后面的语词不列入重组的范围。
优先级低的返点一定要落在优先级高的返点的短语内,所以不同优先级返点的短语不能相交(如:下 二 上 一),也不能并列(如:二 一 下 上)。[2]
范例:
原始汉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韩非子》)
(1)雁点 | (2)上下点 | (3)一二点 | |||
---|---|---|---|---|---|
更动前 | 更动后 | 更动前 | 更动后 | 更动前 | 更动后 |
楚人ニ有リ下鬻グ二盾ト与ヲ一レ矛者上 | 楚人ニ有リ下鬻グ二盾ト矛与ヲ一者上 | 楚人ニ有リ下鬻グ二盾ト矛与ヲ一者上 | 楚人ニ鬻グ二盾ト矛与ヲ一者有リ | 楚人ニ鬻グ二盾ト矛与ヲ一者有リ | 楚人ニ盾ト矛与ヲ鬻グ者有リ |
最后的训读结果:
- 连字符
- 连接两个汉字的一条纵线(㆐),表示被连接的字组成一个词语,用于防止词语被训点打断。
文字
[编辑]助字、虚字
[编辑]汉字 | 视为助字,有读音 | 视为虚字,无读音 |
---|---|---|
於、于 | 勿レレ施スコトレ於レ人。 | 勿レレ施スコト二於人ニ一。 |
耶、邪 | 是邪非邪? | 是カ邪非カ邪? |
汉语中所说的文言文助字、虚字,大致等同于日语中所说的“助字”和“置き字”。尽管“助字”和“置き字”都指无实义、起结构作用的汉字,但二者的概念有少许差别。下文以“虚字”为日语“置き字”的译语。
助字都有读音,而虚字在训读中本身无读音,但虚字的存在可能影响其他字的送假名补读领域(即该汉字训读的送假名的以外的、起结构作用的送假名),使得读音在送假名中体现出来。
助字在训读文(訓読文,加了训点的汉文)中有读音。而虚字(置き字)在训读文中没有读音,阅读时应跳过,因此虚字下不会出现返点。在训读体(書き下し文)中,虚字一定不以汉字书写,助字一般不以汉字书写,不过也有例外。
然而将汉字视为助字还是虚字却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因年代、训读者而异。譬如表示“在”的“於、于”一般视为虚字,但在过去也有视为助字而读作“に”的。
- 不:助字,表否定,读作“…ず”或“…ざる”(連体形),前方为名词时,加上断定助动词“なり”的未然形“なら”来补读而变为“…ならず”;或是“…(に)あらず”否定;或用对应的惯用形容动词;例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读作“
人 知 らずして慍 みず、亦 君子 ならずや”;“不利”读作“利 (に)あらず”、“不明”读作形容动词“明らかなり”的否定“明らかならず”。现代的地名中亦常见:亲不知(親不知・子不知/おやしらず・こしらず)(注:写成“親知らず”时读音相同,但意思是智齿)、不忍池(不忍池、しのばずのいけ),即“忍ばずの池”。 - 而:表承接、递进、修饰等时为虚字,在前字下补读送假名“…(し)て”(此处泛指动词的て形),参见上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例;表转折时为虚字,在前字下补读“…ども”。但也有作为助字读作“而して”(音“しこう して”,旧作“しかう して”;又音“しか して”,此时亦可写作“然して”)等其他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既而”读作“
既 にして”,该词表示“不久、随后”,但常被误解为“既に・已に”(已经、业已)的强调。 - 矣、焉:句末语气词,一般不读、不写。
- 也:句末表判断时一般读作“なり”,可以汉字书写;作语气词、调整音节时一般读作“や”,不以汉字书写。
- 於、于:表示“在”时一般视为虚字,加点训读时本身不读,而在目的语下标假名“ニ”。但也有作为助字读作“…に
於 いて”的情况。 - 与、與、歟、耶、邪:句末语气词,一般读作“か”“や”。
- 与、與:“A與B”视情况读作“AとB”或“AとBと”。
再读文字
[编辑]有些汉字在汉文训读中要分成两部分来读,这类汉字称为“再读文字”(
常见再读文字例:
- 未:读作“いまだ…ず”,其中“ず”为接续未然形的否定助动词。如“未之有也”读作“
未 だ之 有 らざる也 ”。又如“未來”读作“イマダ來 たらズ”。(注意训读里的“なり”其实是ラ行変格的断定助动词,接续体言和连体形,所以“ず”必须转成接续助动词专用的补助活用连体形“ざる”) - 猶:读作“なお…のごとし”或“なお…がごとし”,其中“ごとし”为接续体言或是连体形(+格助词“の / が”)的比况助动词。如“過猶不及”读作“
過 ぎたるは猶 及 ばざるがごとし”。 - 將、且:读作“まさに…むとす”,其中“む”为接续未然形的推量助动词。如“老將至”读作“
老 い将 に至 らむとす”。 - 宜:读作“よろしく…べし”,其中“べし”是表示“应当”且需以终止形接续(但若是ラ行変格如“あり”则是连体形)的推量助动词。如“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读作“
惟 仁者 のみ宜 しく高位 に在 るべし”。
再读文字下必有返点,读法是初次遇到再读文字时忽略返点而直接读“初读”部分,待由返点引导回该字时读“再读”部分[2]。
书字原则
[编辑]- 原文(汉文)有的汉字,原则上予以保留(也可适当将一些汉字展开为假名,但此举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不尊重原文的做法);原文没有的汉字,决不能无中生有[2]。如原文为“過猶不及”,则对应的训读不能写作“過ぎたるは猶及ばざるが如し”(除非原文是“過猶如不及”)。
- “各”读作“おのおの”、“屡”读作“しばしば”等情况下,训读有很多种写法,可以写作“各々”、“屡々”、“数々”等,但不写作“各各”“屡屡”等,因为前者使用的是叠字符号(踊り字・躍り字、同の字点),而后者增加了汉字的数量,违反了不能书写原文没有的汉字的原则。
- 绝大多数的助字、虚字(置き字)原则上不以汉字书写,如“不可……”应写作“…べからず”,不写作*“…可から不”。不过有的情况下,使用汉字还是假名因训读者不同而异,例如有些训读者会把“可し”展开为“べし”,而有些训读者习惯保留汉字。[2]
- 为了方便阅读,可以在必要时插入空格来断词(一般用半形空格,因为全形空格会在文字间产生较大空白,不推荐使用)。[2]
读法示例
[编辑]注意:汉文原本是纵排的,此处改用横排。相应地,原本偏左的返点改为偏下,上下关系改为左右关系。训读文的送假名一般为不带浊点的旧假名,此处尊重历史习惯,同时为了方便阅读,改用带浊点的旧假名。以下用片假名标注汉字音读、平假名标注汉字训读。
- 被雁点连结的两字要倒著读:
- 原文:魚我所欲也(《孟子》)
- 加返点:魚我所レ欲也。
- 加假名:
魚 我 ガ所 レ欲 ス也 。 - 读为:
魚 我 が欲 す所 なり。(也 → なり)
- 当有两个及以上连续雁点时,将被雁点连起来的字连续倒读(也可以理解为:从最后一对雁点字开始训读);当雁点下字亦标有其他返点时,先跳过该字直至找到没有返点的实字(若有;当没有时则是这套返点中最后一个字),然后再去按照返点标记的顺序返回读其他字,最后读雁点上的字。如:
电算处理
[编辑]Unicode中,3190至319F的编码用于定义上述的返点、连接字与字的纵线等。但是,「一レ」点、「上レ」点等并未收录。
- ㆐(U+3190):纵线
- ㆑(U+3191):レ点
- ㆒ ㆓ ㆔ ㆕(U+3192 - U+3195):一二三四点
- ㆖ ㆗ ㆘(U+3196 - U+3198):上中下点
- ㆙ ㆚ ㆛ ㆜(U+3199 - U+319C):甲乙丙丁点
- ㆝ ㆞ ㆟(U+319D - U+319F):天地人点
汉文训读体
[编辑]汉文训读形成的日语文体称为汉文训读体(漢文訓読体),是文语体的一种。这种文体相当于用日文词汇对汉字文本进行直译,因贴近汉文脉而有强烈的汉文口调,和口语体差别很大。不过汉文训读体后来在明治时代成为了官方文体,称作“标准文”。汉文训读体中夹杂的假名一般以片假名表记[注 1],这原因仅是片假名较方正,和汉字相类而采用之的缘故[4]。以《教育敕语》为例:
- 敎育勅語(旧字旧假名,标点系编者所加)
“ | 朕󠄁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德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我カ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世厥ノ美ヲ濟セルハ、此レ我カ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敎育ノ淵源、亦實ニ此ニ存ス。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シ、恭儉己レヲ持シ、博󠄁愛衆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習󠄁ヒ、以テ智能ヲ啓󠄁發シ、德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廣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壤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ハ、獨リ朕󠄁カ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ス、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顯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々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 |
” |
——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
- 文部省标准汉译(标点系编者所加)
“ |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爲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
” |
——《汉英法德教育敕语译纂》[5] |
值得注意的是,江户时代官方文体为候文,明治时代仍是正式书函文体。由于候文也可使用汉文训读体,常有人不识、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战后,日本政府颁行《日本国宪法》,新颁布的官方文书一律采口语体以便于民众了解,候文、汉文训读体走入历史。
复文
[编辑]将以汉字、假名混书的汉文训读体、回复为汉文的过程称为復文。复文时得将假名书写的实词改回汉字、适当添加虚字、改换汉文训读体中的同音汉字。由于汉文训读体未必有“原文”,复文版本会因复文者而异。
前述《教育敕语》标准汉译与原文的汉字有所出入(如“世濟其美”、“則義勇󠄁奉公”),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复文。以《大日本维新史》中收录的《教育敕语》复文版本如下:
“ |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義勇奉公。可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矣。如是。不獨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遺風。 斯道。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所當俱遵守焉。通之古今而不謬。施之中外而不悖。庶幾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
” |
——《大日本维新史》[6] |
因此,在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写了《和文汉读法》一书,提倡“和文汉读法”,即只凭简易日文文法,按汉文训读体的一些汉字以中文文法颠倒读之、推其大意来解读日文;梁启超在《论学日本文之益》(1899年)写道“余辑有《和文汉读法》一书,学者读之,直不费俄顷之脑力,而所得已无量矣。”不过,其使用范围仅限汉文训读体,于日文的其他文体(包括现代日语、和汉混淆体)几乎不能使用。周作人在1936年发表了随笔《苦竹杂记・和文汉读法》,认为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令人们低估了日文的难度,且“……《和文汉读法》不能说是全错。不过这不能应用于别种的文体,而那种汉文调的和文近来却是渐将绝迹了。”
日本以外
[编辑]韩文在1443年发明谚文之前,对民族语言的记载工具只有汉字。因此韩语对汉字是有训读传统的,只是应用不如日本的汉文训读广泛。例子:
吏读文 | 吏读替换为谚文 | 日译 | 英译 | ||
---|---|---|---|---|---|
|
|
|
|
東京の明るき月に |
In the moonlit capital |
以下为出现于《养蚕经验撮要》(1415年)中的吏读用例:
- 汉文:蠶陽物,大惡水,故食而不飮。
- 吏读文(下划线部分为吏读):蠶段陽物是乎等用良,水氣乙厭却,桑葉哛喫破爲遣,飮水不冬。(汉语直译:蚕为阳物,因而厌却水汽,吃破桑叶,而不饮水。)
- 将吏读部分替换为谚文(现代式拼法):蠶딴陽物이온들쓰아,水氣을厭却,桑葉뿐 喫破하고,飮水안들。
- 对训读的汉字也标注:
蠶 는陽 物 是 므로,水 氣 를厭 어해,桑 葉 뿐喫 고,水 을飮 않는다。
再以《壬申誓记石》里面的文句为例:
- 原文:二人竝誓記 天前誓 今自三年以後 忠道執持 過失無誓
- 汉文写法:記二人竝誓 誓於天前 自今三年以後 執持忠道 誓無過失
- 韩文:두사람이 함께맹세하여 기록한다. 하느님앞에 맹세한다. 지금으로부터 세해뒤에 충도를 집지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세한다.
- 朝汉混用文:두사람이 함께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앞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 세해뒤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 对训读的汉字也标注:
二 人 이竝 盟 誓 하여記 錄 한다。天 前 에盟 誓 한다。只 今 自 三 年 以 後 에忠 道 를執 持 하고過 失 이無 록盟 誓 한다。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冲森卓也. 『日本の漢字1600年の歴史』. ペレ出版. 2011: p141-142 (日语).
- ^ 2.0 2.1 2.2 2.3 2.4 古田島洋介、湯城吉信. 漢文訓読入門. 明治書院. ISBN 978-4-625-73400-7 (日语).
- ^ 學事獎勵ニ關スル被仰出書(學制序文). [201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日语).
- ^ 古田島洋介. 『日本近代史を学ぶための文語文入門:漢文訓読体の地平』. 吉川弘文館. 2013. ISBN 9784642080934 (日语).
- ^ 文部省.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 漢英佛獨敎育勅語譯纂. 国立国会図書館. 1909-12-23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日语).
- ^ 重野安繹.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 大日本維新史「敎育勅語」. 国立国会図書館. 1899-12-13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