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柳津站 (岐阜县)

坐标35°21′54.3″N 136°44′22.3″E / 35.365083°N 136.739528°E / 35.365083; 136.73952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柳津*
柳津站站房(2024年1月)
柳津站站房(2024年1月)
日语名称
柳津 – やないづ – YANAIZU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岐阜县岐阜市柳津町日语柳津町 (岐阜県)梅松一丁目1番2号
地理坐标35°21′54.3″N 136°44′22.3″E / 35.365083°N 136.739528°E / 35.365083; 136.739528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车站
站台1面1线
历史
启用日期1921年(大正10年)6月25日
上下车人次
统计年度
平均每日4,199人次
2019[1]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名古屋铁道 下一站
西笠松
TH  01 
2.0km
竹鼻线
TH  02 
里程笠松2.9km
南宿
TH  03 
2.3km
位置
地图
备注
无人车站(引入车站集中管理系统日语駅集中管理システム车站)
*在1953年前,车站曾名为西柳津站

柳津站(日语:柳津駅やないづえき Yanaizu eki */?)是位于岐阜县岐阜市柳津町日语柳津町 (岐阜県)梅松一丁目,名古屋铁道(名铁)的竹鼻线车站。车站编号为“TH02”。

历史

[编辑]

从前的柳津站是位于柳津町日语柳津町 (岐阜県)宫东1丁目77番地。当时由于车站建设弯位上,因此站台与车厢之间有较大空隙(特别是3门车中,中间的乘降门里程站台达40厘米)。因此当时有广播提醒乘客小心上落,而站台上也安装了堕轨感应系统。

但是,为了避免乘客堕轨,提高安全性和方便乘客。于2008年(平成20年)6月29日,车站向东边迁移230米(靠近西笠松站一方)。迁移车站后当初连接车站只有一条人行道,后来岐阜市于站前建设回旋路和脚踏车停泊场。另外,当时此站是竹鼻线唯一未引入Tranpass的车站,在迁移车站入同时引入该系统。现时此站是无人车站,引入了车站集中管理系统日语駅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另外,迁移车站迁移,部分区间的车费变得较便宜,因此一些定期券和回数券需要退回(免除手续费)。但是此站和新羽岛站之间的车费提高了。

旧站用地大部分变成了行人径或脚踏车道。

  • 1921年(大正10年)6月25日 - 西柳津站启用。
  • 1953年(昭和28年)2月1日 - 车站改名为柳津站
  • 2008年(平成20年)6月29日 - 车站迁移至现地,并同时成为无人车站。
  • 2011年(平成23年)2月11日 - 车站可以使用“manaca”IC卡。
  • 2012年(平成24年)2月29日 - 车站不再可以使用“Tranpass”。

车站构造

[编辑]

车站是一座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站台。此站是无人车站,引入了车站集中管理系统日语駅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配线图

[编辑]
柳津站 站内配线略图

新羽岛方向
柳津站 站内配线略图
笠松・
岐阜方向
图例
参考文献:[2]



利用状况

[编辑]
  • 在《名鉄120年:近20年のあゆみ》中提及在2013年度,当时1日平均上下车人次为3,435人,为名铁所有车站(275站)排名第123,竹鼻线、羽岛线(10站)中排名第2[3]
  • 在《名古屋鉄道百年史》中提及在1992年度,当时1日平均上下车人次为1,924人,为除岐阜市内线均一车费区间内各站(岐阜市内线、田神线、美浓町线彻明町站至琴冢站之间)外名铁所有车站(342站)中排名第176,竹鼻线、羽岛线(16站)中排名第5[4]

在竹鼻线、羽岛线车站中,车站是继可换乘名古屋本线的笠松站后最多人使用,在竹鼻线单独车站中为最多人使用。

车站周边

[编辑]

相邻车站

[编辑]
名古屋铁道
竹鼻线
西笠松(TH01)-柳津(TH02)南宿(TH03)

在西笠松站~柳津站之间曾经设有东须贺站东柳津站

注脚

[编辑]
  1. ^ 令和元年度 移動等円滑化取組報告書(鉄道駅) (PDF). 名古屋铁道.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22). (日语)
  2. ^ 川岛令三日语川島令三,《东海道ライン 全线・全駅・全配线 第5巻 名古屋駅 - 米原エリア》,p.16, 讲谈社,2009年7月,ISBN 978-4062700153
  3. ^ 名铁120年史编纂委员会事务局(编). 名鉄120年:近20年のあゆみ. 名古屋铁道. 2014: 160–162 (日语). 
  4. ^ 名古屋铁道广报宣传部(编). 名古屋鉄道百年史. 名古屋铁道. 1994: 651–653 (日语).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