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眷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国眷村活动中心,摄于建国一村。
虎尾建国一村及建国二村
建国一村、建国二村
建国眷村
建国一村一景
位置云林县虎尾镇建国里2邻20号以及8邻4-2号等
建成时间台湾战后时期
官方名称虎尾建国一村及建国二村
类型登录等级:聚落建筑群
登录种类:眷村
评定时间2015-06-01
详细登录资料

建国眷村,为云林县虎尾镇建国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军眷聚落的统称,邻近已废弃的虎尾空军基地,为全台湾唯一留存的农村型眷村。行政区划上原属北溪、廉使两里,后独立设建国里[1]。2015年6月登录为云林县有形文化资产,属于聚落建筑群。[2]

建国眷村日治时期为神风特攻队训练基地,建国一、二村面积近30公顷,房舍有数十栋。[2]

历史[编辑]

建国眷村一带于19世纪清朝统治时期,原为汉人移民聚落后壁寮、竹围子、吴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帝国政府在附近兴建空军基地迁后壁寮、竹围子居民至今虎尾镇三合里、新吉里一带[来源请求],原后壁寮作为航空队本部,吴厝作为特攻龙虎队本部,竹围子及吴厝北部荒地则做为学员区。中华民国军事接管台湾后,择定原日军虎尾机场为空军初级训练机场。将上述后壁寮航空队本部改为建国一村,竹围子学员区域改为建国二村,吴厝特攻龙虎队本部改为建国三村,吴厝北部荒地学员区为建国四村。原于行政上分属虎尾镇廉使里、北溪里,1970年四部眷村独立分拆划设“建国里”。[3]

1986年韦恩台风破坏建国三村、四村,多数眷户迁北港国宅或廉使里建国新城。1988年建国四村被征收,改建为云林第二监狱而废村。2004年废止虎尾空军基地,次年因通过《国军眷村改建条例》,强制撤离一、二村住户。后建国眷村原住民及其后代推动文化保存,2015年6月云林县政府公告建国一、二村为聚落文化资产。截至2019年,建国三村并无民居,仅设有云林县虎尾镇拯民国民小学[3]

聚落建筑[编辑]

建国眷村为建国一村、建国二村、建国三村及建国四村的统称。其中建国一村的建筑物,以天干编号记为甲栋、乙栋、丙栋等。[4]

参考资料[编辑]

  1. ^ 虎尾讯. 虎尾眷村 成立建國里. 台湾民声日报. 1970-06-06 (中文(台湾)). 
  2. ^ 2.0 2.1 王威雄. 虎尾建國眷村 全國唯一留存農村型眷村. 公视新闻网 PNN. 2019-08-30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3. ^ 3.0 3.1 张家维; 谈晋东; 廖芝英. 飛吧!虎尾建國眷村 -探討虎尾建國眷村的發展變遷及保存 (PDF). 第二届国土测绘图资GIS专题应用竞赛. 内政部. [2021-07-10]. 
  4. ^ 王彤薰; 林亭萱. 「眷」戀-姨、媽的虎尾建國眷村生活記憶 (PDF). 中学生网站小论文. 中学生网站. 2020-10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