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顺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顺龙(1696年—1757年),见田鳞玉直隶大名(今河北)人,籍贯浙江会稽清朝官员,举人出身。

生平[编辑]

祖籍浙江山阴县。明礼部尚书姜逢元之裔孙。与叔姜渭烈同中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以保举充任陕西宣谕化导使,授户部主事京察一等,转员外郎,记名御史。出为福建福宁府知府,创兰溪书院。改摄泉州府,篆所属晋江县乾隆五年(1740年)任福州府知府[1]。迁延建邵道,仅八月,升任四川按察使。因为下属学使朱荃匿丧不报牵连,谪湖北武汉黄德道。又因罗田逆民马朝柱叛逆,坐落职,发军台效力,因病卒。年六十二[2]

参考资料[编辑]

  1. ^ 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情资料库》. 福建: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1年. 
  2. ^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大名县志·卷36》15-16:姜顺龙,字见田,号鳞玉,其先浙江山阴人,明礼部尚书逢元之裔孙也。好读书,精通易理,偕叔渭烈游畿辅,入总督幕,因寄籍保定,与渭烈同中康熙五十六年举人。父天濬,游大名数载,慕其风俗醇厚,因家焉。以保举充陕西宣谕化导使,授户部主事。京察一等,转员外,以御史记名,权福宁知府,创兰溪书院,学校兴起。改摄泉州府,篆所属晋江县。西仓滨海,负山恃脸,山蛮数相杀劫前官因循不敢制,顺龙毅然请于台司,添设同知游击,专制其地,其风遂易。授福州知府,首府政繁,素称难治,顺龙经理裕如。北门有淫词,民好邪僻,纷纷祈祷,举国若狂。顺龙立毁其祠。迁延建邵道,甫八月,晋四川按察使。四川地少山多,鲜务农桑。顺龙垦山田,禁游惰,百姓便之。以失察学使朱荃匿丧,谪任湖北武汉黄德道,又会罗田逆民马朝柱叛逆,坐落职,发军台效力,以疾卒。年六十二。
官衔
前任:
马世枢
福宁府知府
乾隆四年
(1739年)
继任:
徐林
前任:
王廷诤
泉州府知府
乾隆四年-五年
(1739-1740年)
继任:
王廷诤
前任:
张镠
福州府知府
乾隆五年-六年
(1740-1741年)
继任:
林兴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