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皱短身前肛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皱短身前肛鳗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科: 合鳃鳗科 Synaphobranchidae
属: 后肛鳗属 Dysommina
种:
多皱短身前肛鳗 D. rugosa
二名法
Dysommina rugosa
Ginsburg, 1951

多皱短身前肛鳗,又称后肛鳗,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通鳃鳗科的其中一个

分布[编辑]

本鱼全球各大洋,包括西大西洋区:美国乔治亚州苏里南;西太平洋区:日本台湾西南部;印度洋区:莫桑比克海峡、东非等海域。

深度[编辑]

水深260至775米。

特征[编辑]

本鱼无鳞,具有胸鳍。上颌较下颌长。脊椎骨数127至134。无前上颌骨齿。锄骨齿为复合齿,每一枚复合齿之基部有一小丘状组织。体长为体高的12至20倍;尾长为头与躯干的2至2.9倍;头长为吻长的3.3至4倍。上下颌骨齿细小,形成齿带;锄骨齿4至5枚。口裂超过眼之后缘。眼小,有尾鳍。肛门至鳃裂之距离约略等于头长。体褐色,下方较淡;背鳍、臀鳍为白色。体长可达37公分。

生态[编辑]

属于底栖鱼类,在200至400米深之海域活动,以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

经济利用[编辑]

数量少,不具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