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选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

克隆选择理论Clonal selection theory )又称株落选择学说,是免疫学中的一个科学理论,它解释了免疫系统细胞(淋巴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特定抗原所作出反应的功能。该概念是由澳大利亚医生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Frank Macfarlane Burnet)在1957年所提出,其试图解释在免疫反应启动过程中抗体多样性的形成。[1][2] 该理论模型已经被广泛接受,用于描述人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感染,以及特定类型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如何被选择用于破坏特定抗原。[3]

该理论指出,在预先存在的淋巴细胞群(特别是B细胞)中,每个淋巴细胞只具有对于某特定抗原专一的受器;而且仅此特定的抗原可激活(即选择)其逆向专一性淋巴细胞,从而诱导此特定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其克隆),并进行专一抗体生产。这种激活发生在如脾脏淋巴结等继发性淋巴器官之中。简而言之,该理论解释了抗体专一性的多样化生产机制:淋巴细胞在接触抗原前,早已具专一性的受器,接着才靠外来抗原的选择,使其激活、增殖、生产抗体。

第一个实验证据出现在1958年,当时古斯塔夫·诺萨尔(Gustav Nossal)和约书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表明,一个B细胞永远只产生一种抗体。这个理论成为了分子免疫学的基础,特别是在适应性免疫方面。[4]

右图可见6个阶段:

  1. 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未成熟淋巴细胞。
  2. 未成熟的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拥有许多不同抗原的受体。
  3. 如果未成熟的淋巴细胞拥有的受体可与来自自身的抗原结合,则这些细胞将被移除。
  4. 形成已成熟但未激活的淋巴细胞。
  5. 当特定的外来抗原出现时这些细胞会被激活。
  6. 激活的淋巴细胞会自我复制,产生一群“无性繁殖的纯系株落”,即“克隆”。

参考资料[编辑]

  1. ^ A modification of jerne's theory of antibody production using the concept of clonal selection. Wiley Online Libra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英语). 
  2. ^ Reflections on the clonal-selection theo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英语). 
  3. ^ Nature : a weekly illustrated journal of scien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英语). 
  4. ^ 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and the launch of modern innate immunit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