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Lovewhatyoudo/a6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0年内蒙古教育改革
中国民族政策
中国地方语言教学
普及普通话的一部分
日期2020年8月26日 (2020-08-26)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民族学校三个科目改用全国统编教材并用普通话授课
  • split into 2 sessions. 1/3 -> 3/3

2020年内蒙古教育改革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于2020年8月26日发布,适用对象民族学校——主要招收蒙古族并以蒙古语授课的学校。

背景[编辑]

文革时内蒙古教材
旧教材用蒙文印刷,此为报章的印刷示例

不是内蒙古自己政策,“全面的主动权无疑来自中央”。[期 1]

政策前奏[编辑]

内蒙教材版本史[编辑]

改革后的教材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现代官话白话文编写,而内蒙古民族学校向来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蒙文译本。[官 5]据2002年资料,“自治区主体教材以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一贯制教材为主……。民族文字教材品种多、发行量少,这是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国家倡导的中小学教材多样化的要求。但是,这些教材从出版到发行全部是亏损的。现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蒙文教材累计亏损2,020万元。”[期 2]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命令下,除了内蒙古等地的民族学校,全国三个义务教育科目,即语文科(小学1年级起)、道德与法治科(小学1年级起,属广义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历史科(初中1年级起)改用全国统编教材,废止了地方多元化教材例如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报 10][官 3]2017-2020年各省媒体一直有微言。[报 11]2020年,内蒙古民族学校终于跟随全国,小学一年级语文科从2020年9月1日废止旧教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科在2021年9月,初中历史科在2022年9月。[官 3]

改革[编辑]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授课语言[编辑]

换教材不等于要换语言,惟官方指“因为《道德与法治》《历史》教材体现的主张、国家意志,主要功能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在国家层面用通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注:即普通话)。”[官 6]改革前,民族学校蒙古语讲授各科(包括中国历史英语生物学[报 12]),小学2年级始另开《汉语》教普通话[官 3]改革后,其中三个义务教育科目得改以普通话授课,小一语文科从2020年9月,小一道德与法治科从2021年9月(属广义思想政治教育课),初中历史科从2022年9月。[官 3]

教师有微言,指“以前我们学得挺好的,学完了我们谁也没去造反,谁也没去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对?我们在合法范围内做一个合法的公民,保护自己的母语不算犯法吧?”[报 13]内蒙古家长指“家长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母语逐渐地被其他的语言替代掉。我们也会很好地去学习普通话,我小到大一直在学,这个不存在任何问题。……孩子一开始很难接受的、很难去消化的,因为家里的母语是蒙语,他们一开始接触的都是蒙语,(而)你在学校直接跟他讲普通话”。[报 13]

籍推行全国教材推普,“国家语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类统编教材版本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示范朗读”[报 14]北方方言押韵的诗词“仍应统一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读”。[报 15]新民晚报指出,废止各地的自编教材的其中一个考量是“从推广普通话和维护祖国语言权威性和纯洁性的角度来看”。[报 16]

《蒙古语》删课文[编辑]

内蒙古博物馆官方史观,带民族团结进步革命传统色彩(汉/蒙文)

《蒙古语文》新教材删减文化题材的课文备受嘱目,“今年新到的蒙古语文教材与往年的教材相比,有一定的改动,反映蒙古历史、民俗、诗词、传统文化的课文、教材、图片的部分内容已被删减”[官 7]内蒙古教育厅解释“《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报 17]和《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官 8][报 18],我[...]按要求增加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和篇目的比例,删减了部分篇目”。[官 7]

《汉语》被《语文》取代[编辑]

内蒙古原使用的自编《汉语》教材简单,小学二年级起学,2020年改革后由全国《语文》教材取代,并提早自小学一年级学习。内蒙古教育厅指《汉语》教材简单导致“民族学校学生汉语基础非常薄弱,初一学生的汉语应用仅为汉授(小)学生三四年级的水平。”[官 9]不过,教育部规定《语文》每周8课时,蒙语授课民族学校变通为每周5课时。[官 10][官 11]

据2014年纽约时报专访某大学讲师的童年,“课本上也有一些汉语诗歌和谚语,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忽略这些,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对汉语诗歌没有什么概念,更别提唐代诗歌了”,此受访者之父为蒙族,母为汉族,家庭双语环境,从小上蒙语授课民族学校[报 19]

新课文[编辑]

摄于11月济南。全国初一课文《济南的冬天》,蒙语初中老师以普通话内蒙古学生说“如水墨画般的济南,大家把热爱祖国的情怀读出来”[报 20]

全国版《语文》和内蒙版《汉语》的课文不同。2020年蒙语初中第一次教新课文,“第二课散文《济南的冬天》,课堂上老师以家乡呼伦贝尔的冬天之美,引出今天的课程主题《济南的冬天》,让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也从作者的文笔中感受到华夏儿女祖国山河发自内心的热爱。(注:作者老舍,北京正红旗人)”[报 20]老师用普通话对内蒙古学生说“如水墨画般的济南,大家把热爱祖国的情怀读出来”[报 20],初一学生朗读后指“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要好好学习保护这大好河山。”[报 20]

没改革的方面[编辑]

中国地方语言教学在这次内蒙古改革里并未改变。官方澄清“我区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蒙古语文》课程一直是必修课,《蒙古语文》课时安排也一直没有变化”[官 12];“其他学科依然使用民族语言授课,以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没有改变”[官 13],即所谓“五个不变”。[报 21][报 22]

罢课遭政府整治[编辑]

被取消贷款、学籍、补贴[编辑]

官员和教师不送子女上学被停职[编辑]

胁迫他人罢课被通缉[编辑]

争议事件[编辑]

集会[编辑]

跳楼[编辑]

审查[编辑]

学术界反响[编辑]

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学院院长艾骛德[他 1](Christopher P. Atwood)专文分析,“在很多国家,学校划出每天1小时教地方语言,乃是多文化教育的大进步;但在内蒙古,则是倒退,因为内蒙古有12年制的蒙语授课教育。……不过中国绝大多数方言,在学校都没有每天一小时的课时。”[期 1]

根据官方的理论,这种变化的主要好处是,“语文”、“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这三个课程的新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是质量最高的。该教材已从2017年起在新疆的民族学校、从2018年起在西藏的民族学校中得到实施——藏语和维吾尔语授课的学校此前已被淘汰,法律主要影响了这些地区的蒙古语和锡伯语学校。

critics say that this amounts to treating the Mongolian mother tongue ‘like a foreign language’.

the change will cripple the ability of those Mongol children in Mongolian-medium schools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heir mother tongue on a full range of subjects. Literacy is not an on/off thing, but occurs in a range of social functions, which must be practiced to be successfully mastered. The removal of politics, morals and morality, and history from the range of subjects that Mongolian children will be trained to read, write, listen, and speak about in their mother tongue will further weaken the language, pushing it closer towards a ‘kitchen language’ that can only be used for in-family conversations and lacks vocabulary and rhetorical sophistication for public written and oral use. the Soviet-based ethnic autonomy built into China’s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was a mistake and should be replaced by a ‘depoliticised’ ethnic policy modelled on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ethnic groups have individual rights to equality but no rights to territorial autonomy and no state-supported educational or cultural maintenance. This would involve changing autonomous areas,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in China into ordinary territorial units, and involve a transition to purel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011年清华大学学者《第二代民族政策[期 3] 哈佛大学新清史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在2015年的分析,指第二代民族政策摒弃了以前苏联式本土化政策,改为走西方的尤其是美国式大熔炉[期 4]

复旦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他 2]指,改革开放以蒙古族常常认为“英文和普通话代表着先进,而蒙语则意味着落后”,他认为“普通话占有主导地位,伴随普通话而来的则是显性和隐形的价值观、信仰、目的和活动”。[报 19]

内蒙古大学教授央·特古斯巴雅尔[他 3]7月18日撰文,指“蒙古族的第二语言习得,即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教育,要向汉族的第二语言即汉族英语教育​(英语看齐,它们的初学年级要相同(目前是三年级),教学语言都要使用各自的母语。”[期 5]

内蒙古语言现状[编辑]

晋语区的第二语言习得?

内蒙古的母语人口主要是晋语(注:不属官话区)、东北官话兰银官话蒙古语,少以普通话为母语。[期 6][期 7][期 8]

  • 军公教集团带来的帝国语言(注:普通话)压制晋人的语言文化,一边打着蒙古的牌子,明面上用一些蒙古文化的符号作为装饰。双重挤压之下,晋人的文化生存危机并不比蒙古人轻,有时可能更严峻。蒙古语言文化还有形式上的官方地位,而晋语言文化被完全无视、压制和歧视。[1]

有自己的出版物和广电节目,否则,晋语只可能被视作一种“汉语方言”而被官方推行的官话所绞杀。[2] 蒙语正在逐渐消失,再过二十年或者就几乎没有人能够书写蒙语了。北京这是相煎何太急呢[报 23]

相关条目[编辑]

内蒙古教改条目系列
  2020年内蒙古教育改革内容
  ……罢课的政府整治
  ……争议事件

参考文献[编辑]

官方文件/通报[编辑]

  1. ^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收入《习近平关于社会土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7月。有关段落在网上公开于:受权发布:《习近平关于社会土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八)——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人民网.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9). 
  2. ^ 2012年朱维群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分管民族宗教)在中共中央党校机关报撰文“保障这部分群众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而不要再刻意把他们从社会人群中区别出来,突出其民族身份,给予超市民待遇。要把他们的社会活动引入到城市现有的社团、社区中来,防止形成体制外的什么‘民族村’、‘民族社区’。……向强调地域因素的方向引导,也就是说,经济支持要更多强调以自然环境艰苦、群众生活贫困等地域因素为标准,更多强调对贫困地区、对生活在那里的所有民族群众的支持,比如‘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计划’,而不是过分强调对特定民族的支持。……我个人倾向于将来居民身份证取消‘民族’一栏,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学生混校。”全文见:朱维群. 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的几点思考. 学习时报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3. ^ 3.0 3.1 3.2 3.3 3.4 《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汉蒙双语共19页),2020年8月26日。
  4. ^ 《关于印发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教发〔2020〕7号),2020-08-16。
  5. ^ #15, #21,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一期).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6. ^ 《自治区教育厅政策解读补充问答》(汉文、蒙文), 收录至【重要】全了,关于国家统编教材政策都在这里. 奈曼新闻(通辽市奈曼旗融媒体中心官方澎湃号).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7. ^ 7.0 7.1 #13,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一期).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8. ^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1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9. ^ #5,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三期).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0. ^ #12,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一期).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11. ^ #8,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三期).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2. ^ #5,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二期).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13. ^ #7,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一期).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学术期刊[编辑]

  1. ^ 1.0 1.1
  2. ^ 李晶. 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PDF).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 2006, (6). 
  3. ^ 胡鞍钢,胡联合.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PDF).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9月30日, (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31). 
  4. ^ Elliott, Mark C. 2015.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Indigene: Debate Over a “Second-Generation” Ethnic Policy. The China Journal (73): 186-213,308. 摘录至:Baioud, Gegentuul. Will education reform wipe out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on the Move. 2020-08-30. Chinese scholars Ma Rong, Hu Angang and Hu Lianhe, who boldly proposed a Second Gener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by aggressively assimilating minorities (Leibold 2012). They envisioned the melting pot” formula of the West, in particular U.S.A., as the ultimate “solution” to the ethnic “problems” of China, even though China’s native minorities are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diasporic immigrants in America 
  5. ^ 央·特古斯巴雅尔. 国家通用语言和自治区民族语言的两立双赢路径——内蒙古民族教育的教学语言文字不能变. 《蒙古文化周刊》.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6. ^ 张万有. 简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特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1): 第65页第2条注释. 
  7. ^ 苏雅瑄. 浅析内蒙方言. 《青年文学家》. 2017, (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8.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 商务印书馆. 2012. 

报章[编辑]

  1. ^ 王俊. 代表委员呼吁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澎湃新闻.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2. ^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赫琳,冯苗,梁燕) (编). 中国语情月报2019年3月号.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3. ^ 赵琬微、胡璐. 唐海龙代表:建议加强保护母语 调整高考语文比重. 新华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4. ^ 叶胜舟. 深观察|为什么保护母语?且保护力度还要加强?. 澎湃日报特约评论员.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5. ^ #两会财经报道# 【唐海龙代表:加强保护母语,#建议增强中高考语文比重# 】. 新浪财经官方微博.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6. ^ 法规全文见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关于2020年庆祝、宣传该法规的新闻,
  7. ^ 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葛维威一行到科左中旗调研. 澎湃号-活力科左中旗. 2020-06-05. 
  8. ^ 乔龙,黄乐涛. 內蒙古通遼市學校取消母語授課 一律採用漢語. 自由亚洲电台. 202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9. ^ 乔龙. 数千蒙古族人联署公开信 促当局保留蒙语教学. 自由亚洲电台.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10. ^ 相关报导,见:
  11. ^ 相关报导极多,摘录4篇如下:
  12. ^ 斯琴德力格尔(锡林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 【关注】全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蒙语授课教材都在这里(附视频). 呼热图淖尔苏木宣传平台(转自-草原明珠锡林浩特).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13. ^ 13.0 13.1 保护自己的母语不算犯法吧?. 明镜网(转自美国之音中文网). 2020-09-01. 
  14. ^ 王晓蕾,王晶. 声传经典 语韵课堂——“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建设全面展开. 中国日报转自(央广网).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15. ^ 教材编写组解答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7个常见问题. 人民网教育频道(转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0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16. ^ 王蔚. 新民随笔|“带劲”和“扎劲”. 上海: 新民晚报. 201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17. ^ 林焕新,王家源. 新中国首次!《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发布. 文化视界(转自 中国教育报 ).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18. ^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提升教材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教材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9. ^ 19.0 19.1 六木. 迷失在汉语、蒙语和英文中间.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5). ; 英语译本:A Drifting Soul: Lost in Chinese, Mongolian, and English. 六木的博客.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5). 
  20. ^ 20.0 20.1 20.2 20.3 从新教材里感受祖国的美好(附音频). 苏尼特左旗微平台(转自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21. ^ 自治区教育厅权威解读“五个不变”. 包头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2020-09-05. (受采访官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曹轶明、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占峰
  22. ^ 刘志贤. “五个不变”让我心里有底了. 内蒙古新闻网. 202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23. ^ 要闻解说 - 蒙古人如何理解北京急于推行新教育法?.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9-08 (中文(简体)). 

其他[编辑]

  1. ^ 关于艾骛德(Christopher Atwood)的履历,见:
  2. ^ 纳日碧力戈的简历,见:
  3. ^ 央·特古斯巴雅尔的简历,见

外部链接[编辑]

教材官方照片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等教育事件 Category:2020年中国群体性事件 Category:2020年内蒙古 Category:通辽历史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群体性事件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运动 Category:语言运动 Category:推广普通话 Category:2020年8月 Category:蒙古语 Category:汉化

  1. ^ 阳子,原发表于2011年。转载于〈序:晋民族 — — 一位先驱者的梦想〉,收录于阳子. 阳子言论集 — — 2011年的晋民族发明. medium.com.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2. ^ 阳子. 晋族民族身份确认与晋族民族语言的保障.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