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Jasonzhuocn/工作区44 建筑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剪刀梯[编辑]

剪刀式楼梯,或称交叉跑楼梯叠合楼梯套梯,为建筑物楼梯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两道平行、靠拢且相反方向的楼梯组成。[1]:195[2]:111在一个管井中,可容纳两道楼梯,互相交叉。剪刀式楼梯可节约楼梯用地,大幅降低营建成本,又可满足许多地区对两道逃生梯的要求[3][4]:119,123,但若为开敞式设计,两道楼梯与相连的空间皆丧失防火区划功能。[5]:55

[6]:308

历史[编辑]

香波尔城堡的双螺旋楼梯

有许多关于剪刀楼梯的的轶事与传闻。少数人将螺旋型的交叉楼梯也视为剪刀式楼梯,如兴建于16世纪的香波尔城堡的双螺旋楼梯[7]:24-25

现代所被定义的的剪刀梯,一说香港建筑师李景勋在1960年代发明了“用于住宅的平行单跑”剪刀式楼梯[4]:60-70,119。1968年起落成的美孚新邨大量采用剪刀楼梯。台湾的大陆工程公司称率先将剪刀形楼梯引进台湾住宅市场,使用于1976年、1977年10月兴建的光复南路静安大厦[3]

若为开敞式设计,则会破坏建筑物的竖向防火区划英语Fire_prevention#Fire_prevention_division[5]:55

2008年,剪刀梯做为香港建筑的特色,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展出。[4]:121

特性[编辑]

机能[编辑]

剪刀梯分为单跑式与双跑式,单跑剪刀楼梯由两道单跑楼梯交叉组成,双跑剪刀楼梯由两个单跑梯段与共用平台组成

节约成本[编辑]

剪刀梯具有节省空间的优势,相同的梯间面积,可提高一倍疏散能力。[8]:39

安全议题[编辑]

每隔一层才能到达同一层的垂直位置。


[9]:227

安全性[10]:137

参考文献[编辑]

  1. ^ 杨洪波. 《房屋构造》.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ISBN 9787302048268. 
  2. ^ 郭呈周, 焦志鹏. 《建築概論》. 崧博出版. 2011年. ISBN 9789868785687. 
  3. ^ 3.0 3.1 〈CEC歷史走廊 率先引進剪刀形樓梯,減少占用公共空間〉. 大陆工程公司网站. 
  4. ^ 4.0 4.1 4.2 薛求理. 《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 商务(香港)印书馆. 2014年. ISBN 9789620728624. 
  5. ^ 5.0 5.1 沈继仁. 《點式住宅設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年. 
  6. ^ 陈宗钦. 樓梯條目. 梅益 (编).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05. 
  7. ^ Samir Mokashi. 〈Scissor Stairs: Origins Development & Contemporary Use〉 (PDF). 《Portland PSU Center for Real Estate Quarterly & Urban Development Journal》. 2008, (3). 
  8. ^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9. ^ Barry D. Yatt. 《Cracking the Codes: An Architect's Guide to Building Regulations》. John Wiley & Sons. 1998. ISBN 9780471169673. 
  10. ^ Vincent Dunn. 《Command and Control of Fires and Emergencies》. PennWell Books. 1999. ISBN 9780912212845. 

外部链接[编辑]

Category:楼梯

平行双跑楼梯[编辑]

一座平行双跑楼梯图绘
柏林哈塞尔霍斯特帝国研究住宅内的平行双跑梯
香港大学庄月明化学楼一座平行双跑楼梯

平行双跑楼梯,为建筑物楼梯的一种形式,无梯井、行至平台转向折返,经过两个跑段而上升一层楼。

历史[编辑]

平行双跑楼梯在英文中称作Dog-leg

特性[编辑]

[1]:227

安全性[2]:137

参考文献[编辑]

  1. ^ Barry D. Yatt. 《Cracking the Codes: An Architect's Guide to Building Regulations》. John Wiley & Sons. 1998. ISBN 9780471169673. 
  2. ^ Vincent Dunn. 《Command and Control of Fires and Emergencies》. PennWell Books. 1999. ISBN 9780912212845.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Pevsner”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郭呈周”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杨洪波”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沈繼仁”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薛求理”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外部链接[编辑]

Category:楼梯

踢脚[编辑]

踢脚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郭呈周”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杨洪波”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沈繼仁”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薛求理”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大陸工程”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墙裙[编辑]

小口砖[编辑]

小口砖,为磁砖的一种规格,其大小为6×11公分。[1]

缸砖[编辑]

缸砖、缸质砖,常被误作为钢砖,为一种以陶土培烧而成的的无釉砖块[2]:80,瓷化程度介于陶质砖与石质砖之间的半瓷化材料。缸砖的烧制未达完全瓷化,表面无施釉,抗压耐磨能力较陶质高,但不及石质砖与瓷质砖,吸水率介于在6至15%,常用于建筑的地坪、内装及外墙装饰。

其形状有正方形、矩形、六角形等。颜色也有多种,以朱红色最常见。

Quarry tile

参考文献[编辑]

  1. ^ 辛永胜、杨朝景. 《老屋顏: 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 马可孛罗. 2015年. ISBN 9789865722456. 
  2. ^ 郑鹭. 《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302127932. 


新板特区空中通廊系统[编辑]

新板特区空中通廊系统,又称新板特区立体联通式空桥,为台湾新北市板桥区的人行空廊路网,包含了人行天桥、私有公共空间及市政府穿廊,约连接二十座建筑物。

参考文献[编辑]

顶盖型开放空间[编辑]

顶盖型开放空间,又称顶盖式开放空间,为台湾的一种建筑设计,系指在一建筑物设计中,位于屋顶之下的开放空间,通常也是私有公共空间的一种。

在台湾,因房地产开发商设置开放空间能换取容积奖励,顶盖型开放空间在1990年代极为流行,通常见于住宅大楼的地面层。在台湾,《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编》曾规定顶盖型开放空间的净高不得低于六米。[1]许多建筑物的顶盖型开放空间设计不当,地面层变成大楼最脆弱的一层,在集集大地震发生时产生软层效应,部分设有顶盖型开放空间的住宅大楼毁损或倒塌。

新北市新板特区曾有数个社区大楼将顶盖型开放空间封闭供社区住户专用,遭检举后由新北市政府拆除。[2]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 《建築技術規則 建築設計施工編》.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 
  2. ^ 冯牧群. 〈維護開放空間 新北市府拆豪宅違法設施〉. 《好房网》. 2014-12-23. 

外部链接[编辑]

开放空间社区[编辑]

开放空间社区,或称开放空间大楼,指规划有“私有公共空间”之社区,部分空间开放给公众使用,与封闭型的门禁社区相对。


1990年代,流行的高层公寓,房地产开发商向地方政府承诺设置私有公共空间,换取容积奖励而售出更多面积。但多数社区常用铁门或围墙围起来,而未达到实际开放的功能。使得开放空间大楼实质成为封闭型门禁社区


参考文献[编辑]

栋与幢的定义[编辑]

技术规则

  • 四十二、幢:建筑物地面层以上结构独立不与其他建筑物相连,地面层以上其使用机能可独立分开者。
  • 四十三、栋:以具有单独或共同之出入口并以无开口之防火墙及防火楼板区划分开者。

参考书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