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香港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香港政治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有关候选人[编辑]

由于现时选举提名期未开始,任何人曾表示的参选立场只属个人暂时的倾向,并非正式候选人,请勿直接将他们当为候选人并写在候选人名单及选举结果一栏,以免引起误会。--Penguin Shido留言2016年3月6日 (日) 05:44 (UTC)[回复]

张挂模板说明[编辑]

查该条目部分或大量重要字句,如:介绍个别政党之立场或针对其之说明等,未见来源,考量其可能影响读者视听甚大,故张挂模板标示,特此说明。----Aotfs2013 (留言) 2016年7月18日 (一) 19:15 (UTC)[回复]

各行之间夹空白行[编辑]

用点列式(维基代码的*)时,各行之间不应夹空白行,见Help:列表#例3

数字差异[编辑]

在13节“选举总结”下13.1项“各党派得票及议席变化比较”与13.2项“阵营总得票分布”这两个表的数字何以有别,未见说明。过往几次立法会选举之阵营得票总计亦有同条目同时出现两组相异数字之情况(泛民1 v. 建制1 / 泛民2 v. 建制2),究竟该以何者为准?历次选举之阵营判断标准是否同一而可直接做纵向比较? -- WildCursive留言2016年9月6日 (二) 16:10 (UTC)[回复]

在“各党派得票及议席变化比较”条目中,各建制派的得票率有多处错误,计算得票率的基数是2,144,293的有效票数?还是投票总数?“香港政研会”得票1,542,却没有得票率,“独立身份”得票0,却有3.78得票率,“创建力量”、“新界关注大联盟”所得票数不同,得票率却同是2.16。在地方直选的全部党派总计,“变化”一栏怎可能是-21.1。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有用户不断进行违反“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的编辑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Template:香港政党本土派 (香港)等页面,擅自把香港众志小丽民主教室土地正义联盟从本土派删除…我呼吁那些用户停止这些行为!U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09:28 (UTC)[回复]

你好!关于本土派和自决派议员的政治阵营问题,我认为较适宜采用的字眼是本土自决派。
-- 明报头版是采用本土自决 本土自决夺6席 立会三分
-- 第二篇报道中是采用"…标榜本土、自决和港独派的候选人得票合共逾40万(19%)…"青政扬言议会提港独 泛民建制同忧行政立法关系更差
-- 苹果日报的标题虽然是本土派夺6席 掴梁特一巴,但内文一直使用本土、自决派。
-- 东方日报的本土抬头靠鎅泛民票一文虽然以本土为标题,但内文却划分了两个派别:"…本土派合共取得三席,而自决派当选新界西的朱凯迪、港岛区香港众志罗冠聪,以及九龙西的刘小丽都以高票当选"
-- 网媒方面,香港01使用前途自决派 【立会选战】非建制守住“关键少数” 保三分一议席有何重要?
-- 端传媒则将自治派归入泛民 本土自决派共得39万选票,学者:民主自决成香港重要议程
就我综合观察,传媒普遍使用"本土自决派"而非"本土派"概括热普城、众志联盟及ALLinHK。因此我建议两个方法其中一个:1. 另外设立自决派和本土自决派两个条目,将本土派及自决派视为本土自决派的一个分支;2. 将本土派条目更名为本土自决派。
另外,姚松炎也是众志联盟的一员吧?

  • 我赞成 2. 改名,但无需加“ (香港)”,因为建议嘅名称(见下方)为香港特有。至于姚松炎,香港绝大部分传媒都只当他是“泛民主派”…UU留言2016年9月6日 (二) 16:36 (UTC)[回复]
插个嘴。不如改成泛民主派或本土派?然后各自加入相关的媒体来源,其他不得不分派的便加个注释,有些媒体视他为泛民云云,有些媒体视作为本土云云。这样,大家认为怎么样?或是改作非建制与建制,而不在强调是泛民还是本土。—AT 2016年9月6日 (二) 16:40 (UTC)[回复]
唔好用“非建制”(Non-establishment、Non-Beijing),而应该用“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Anti-Beijing),以排斥“中间派”(Middle-in-the-road groups)。UU留言2016年9月6日 (二) 16:44 (UTC)[回复]
再讲多少少,“反建制”早已存在于民主派 (香港)。既然系咁,不如将本土派 (香港)改名为“泛本土派”或“本土及自决派”,好唔好?UU留言2016年9月6日 (二) 16:50 (UTC)[回复]

我认为1的方案比较好,因为一方面自决派只是本土派其中一个主张,例如热普城主张永续基本法,根本和自决没有关系;另一方面,虽然朱凯迪等提出香港前途自决,但他并不反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和本土派 (香港)的性质不同。"摘自本土派条目:本土派在社会和政治层面的立场都与中间派和泛民主派存在分歧[1],例如给予褔利予居港未满七年的香港新移民的立场,对港中关系的理解,以及思考六四惨案的角度(部分泛民主派主张争取香港民主的同时必须认同大中华主义及关注中国的民主及人权状况,本土派认为香港没有责任及义务推动中国民主)。部分人权组织认为本土派的主张和要求涉及歧视。"
我认为香港传媒事实上并没有清楚理解本土派和自决派的分别。
另外,署名及日期是否可以用维基语法打出来?先谢

署名及日期可以用~~~~打出。香港嘅传媒除咗由中共控制之外,都系俾肥佬黎、大班、萧生嗰班人控制哂,所以我一时都谂唔到本土派同自决派嘅分别。但就言论嚟讲,ALLinHK既有“本土”嘅元素,亦有“自决”嘅元素,所以2的方案比较好,但改名后个条目要大执…

热普城主张永续基本法,和自决有得大的关系,因为热普城就是想利用地方选区的立法会补选结果来作出“自决”。U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0:43 (UTC)[回复]

个人认为本土派本身个意识形态系将香港从中国政权之中分离,而自决派嘅目标系系香港与中国之间建立明显嘅自治关系,但系香港系始终从属于中国之下,所以我觉得两个派别系唔可以混为一谈。-- Momocalbee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1:36 (UTC)[回复]
问题始终是传媒把它们混为一谈,而“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所以我在本土派 (香港)加上两段文字:

而“青年新政”缩沙提倡自决咋,咁又系唔系“泛民”呢?而且你混淆咗“自决”同“自治”嘅意思,呢两个词语嘅意思都已经响“本土派 (香港)”解释咗,无必要另外创立条目。U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1:46 (UTC)[回复]

其实本土派 (香港)并不完全等于香港独立运动支持者,就好似泛绿并不完全等于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港独、台独皆称独派U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1:51 (UTC)[回复]

其实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建立一个自决派条目,将众志联盟3人归类为自决派,保留本土派条目即可,何必将两组风马牛不相及的派别放在一起呢? 你经常说传媒,我举的例子明确说明,传媒多数利用的字眼是本土自决派,而非本土派,那就不能简单的将自决派3人归类为本土派。直至目前为止条目的名称仍然是本土派(香港)而非本土自决派。 而且不单止是新移民政策,连是否支持平反六四等基本政治立场两派都不一样,基本上除了香港众志支持香港自决和青年新政支持的是民族自决之外,两个派系根本没有共通点,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Henry W. Y. Si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2:58 (UTC)[回复]

你不如创造两个条目ALLinHK热普城啦,而家本土派 (香港)创立嘅目的系罗列相关相职,以及让公众知道相关理念。而且ALLinHK内的组织也被批评为无纲领,与香港众志小丽民主教室土地正义联盟的情况类似。U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3:05 (UTC)[回复]

问题是事实上传媒使用的是本土、自决派。将自决派归入本土派违反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原则。Henry W. Y. Si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3:08 (UTC)[回复]

而且你加入的两段文字刚刚又被lovely animals删除了Henry W. Y. Siu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3:11 (UTC)[回复]

  • 希望可以将讨论纳入香港专题内,因为分类不止涉及此条目,更涉及众多条目。另外“建制派、泛民主派及本土派”为一主流媒体分类,“自决派及独派”为另一分类,众志小丽及青政本民前两方都有在Facebook自述。至于“自决派归入本土派”可用陈云的城邦论引证,而港大学生会著有香港民族论一书,也只是提倡自决的本土派,何来原创研究一说?摩卡·贺昇 2016年9月7日 (三) 13:45 (UTC)[回复]
      • 本人著有“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系列”现时已有四个作品,冯敬恩陈浩天游蕙祯陈泽滔,全都是支持独立人士,我也想写非独立的本土派。一时手痕写了周永勤,也可以促进大家思考的。周永勤对讨论港独持开放态度,极力反对地产霸权,更会参与左翼游行,又被迫退出竞选,但他却是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党党员,是亲中共的建制派。有些时候他可能在光谱走得很远,但他却留在某个阵营内。在美国政治会更明显,两大党会变成都代表由最左到最右,再由最右到最左。政治阵营分类,不是他立场类近什么阵营,而是他在那里挂上名号。挂上名号的事情还是参考二手资料为主。摩卡·贺昇 2016年9月7日 (三) 14:06 (UTC)[回复]

(!)意见

  • 泛民主派”的名称来源当然是因为这些团体都支持民主改革与民主制度,尤其是相对于附和扈从独裁政权者。这名称于雨伞革命前后已不再能含括绝大多数支持民主改革与制度的香港人民及团体是因为组织内外开始反省其原始路线之正确性及有效性,但选择内部改造(如2012年的毛孟静范国威等)、出走(碎片化)、或不加入而另辟途径(学民思潮学苑雨伞革命等团体)者依然支持民主改革与民主制度,或者说他们更强烈支持能反映并解决港中矛盾冲突、压倒虚空缺地气之中国民族主义的民主改革与制度。所以将“本土”、“自决”等词与“民主”完全划分开来,在逻辑上或有些矛盾且误导。所以,我建议可至少从这次香港选举开始用“传统泛民”或“传统民主派”来指称雨伞革命前成立的民主派政党,以免被误解并强调其较老式保守思维,也有许多来源支持。
非建制派 > 泛民主派 > 传统泛民(传统民主派)。而雨伞革命前的传统泛民又分为温和泛民(温和民主派)与激进泛民(激进民主派)。
  • 学理来说,
本土强调在地优先、香港优先,关心在地优于外在或外来者。
自治是指包括人事、财经、法制、警政、教育、选举、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移民等具香港内政性质者应归香港人民自管自理。
独立就享有完整主权,强调的是方向与结果,支持一切能达成香港独立的方式。
自决强调的是过程在民,尊重一切仅由合格合法香港在地公民一人一票真普选公民投票做出的民主选择,可能自愿被捅、或主张自治、当然也包括支持回归英国或完全独立。
所以本土派或未必100%主张自决/自治/独立,但主张自决/自治/独立即均属落实本土理念。本土 ≧ 自决 + 自治 + 独立。
以上这些概念虽不等同,但有相关或重叠。
  • 然而,香港实情或未必与学理相对应,譬如有人可能支持自决却又不便反对让外来人口享有香港福利(但自决理应亦包括香港人民有权否决外来人口享有香港福利)。而且,在香港现时缺乏言论与参政自由的情况下,只好改用“你懂的”文字方式处理。所以我觉得以“本土自决派”泛称主张本土and/or自决/自治/独立者尚称合理。
  • 民主派、本土派 、自决派、自治派、独立派、勇武派等都支持香港核心价值,彼此并不全然互斥,但取径有所不同。虽未必能找出最理想的分类,但雨伞革命后或自本次选举后,在建制派/亲中派外,可分为“传统泛民传统民主派)”与“本土自决派”两大派,这两者均属香港民主阵营(虽然有人认为其中混有“左胶”)。香港政党/政团的大分类不宜碎片化,但可在主张部分另外细分,毕竟有些着重主权政体层次,有些着重日常事务层次。至于哪个政党/政团该归哪一派,香港维友应该更清楚。
-- WildCursive留言2016年9月7日 (三) 17:57 (UTC)[回复]
  • (!)意见针对上方其中一位维基人(未有留下签名)的说法:“香港政党/政团的大分类不宜碎片化。”本人认为维基百科是让读者能清晰理解事实的百科全书,现在事实和充分理据证明“民主自决派”和右翼“本土派”以及“泛民主派”各派别的共通点和特征均存极大差异下,维基百科就理应分开说明之。维基百科并非自行组合所谓“政治大分类”的平台,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据阐述名词定义的网站。而据阁下所说“该归哪一派”,并非由维基人主观意识下决定。现时纵然三派组成新阵营,该阵营亦会产生新条目说明之,也正如“本土派”下也存有各政党的条目说明之一样,而非据主观理念改动百科全书条目的定义。-- 2016年10月2日 (日) 00:48 (UTC)[回复]

民主自决派本来就是泛民[编辑]

  • 我认为自决派与本土派不应混为一谈。自决派有些政纲与本土派有出入,反而与泛民主派更接近(香港众志支持平反六四、刘小丽支持无审查全民退休保障),可见将自决派放在本土派并不合适。--Billytanghh 勿通互煮 2016年9月8日 (四) 03:06 (UTC)[回复]
  • 朱凯迪和刘小丽都不是把港独自决作为主打项目的人。前者关心环保、保育和土地正义议题,后者关注小贩权益、性别议题和全民退保。他们一向都不是自决以达成港独的热心推动者。在政治光谱上,他们是属于左翼人士,与以右翼论述的青年新政和热血公民南辕北辙,根本不是同路人。他们提出的自决,内涵不明。我怀疑,他们理解的自决和其他几位都有不同,其潜台词不是要港独。抛开两人的独立身份,依据他们的社运背景,我认为这两位的立场和泛民颇为相似,刘小丽思想上类似关注弱势群体的工党;朱凯迪提出的“民主自决”,主张人民有权决定新界发展模式,其理念大概和社区自治类似。两人的行为模式上可能类似激进民主派。他们在对待中央的态度上与传统泛民的差别,可能只是缺乏议员经验的原因所致。众志除了年纪之外,就和传统泛民分别不大。在媒体上不断呼吁支持众志的名人,原先都是泛民的拥护者。众志现在打出的自决口号,尽管在形式上保留了港独的选项,但结合其他言行(比如很多人都认为黄之锋是大中华胶),实际支持的是类似公民党主张的“内部自决”,而不是港独。所以,朱凯迪、刘小丽和罗冠聪归为“民主自决派”,而和热普城及青年新政的“港独自决派”相区分。“民主自决派”,更应该把他们放在泛民的集团之中。[1]Marxistfounder留言2016年9月19日 (一) 10:13 (UTC)[回复]
  • (!)意见:首先,对此议题,本人认为“自决派”应独自成立新条目,并分别在“本土派”及“泛民主派”两项条目均加入说明“自决派”会被香港其中一部分人归入该派别的争议部分。理据如下:

是次主要争议点在于“民主自决派”应处于“本土派”还是“泛民主派”条目,此争议点亦源自社会中右翼“本土派”对左翼“民主自决派”未有大力推动本土运动的批评。然而,个人认为楼上诸位忽略了“民主自决派”本身其实可以、也理应独立成新条目,因其符合了以下条件: 1. “民主自决派”的定位存在诸多争议(正如是次讨论); 2. 其一向强调“自决”(香港人自我决定)、“自主”(自主权,即一个理性个体有能力作出成熟的、不被胁迫的决定),只主张香港人有决定香港治权走向的权利(其未有指自身对香港治权去向的立场),而非右翼“本土派”所强调的“制宪”、“自治”、“主权独立”、“治权转至英、台”等清晰立场。 3. 承上,纵使“民主自决派”中,其中一部分人士(如朱凯廸)同为本土社会运动领袖,但基于整个“民主自决派”各党的共通点仅为主张香港人有决定香港治权走向的权利,与右翼“本土派”相距甚远,此派别应与右翼“本土派”分开。 4. 虽然其主张与右翼“本土派”存在差别,但是其同样未有符合传统“泛民主派”共通点:高举“大中华主义”,因此其也不应直接归入“泛民主派”条目。

综合以上理据,“民主自决派”其实有其独立的特征,与右翼“本土派”和“泛民主派”均存在分别,本人(&)建议将“自决派”(►)重定向至新条目,并在“本土派”和“泛民主派”条目分别加入述说自决派被部分人归入该派的争议部分。

-- 2016年10月2日 (日) 00:23 (UTC)[回复]

若果“民主自决派”不能归纳为“本土派”,那么“自治派”也不应归纳为“本土派”,因为“民主自决派”和“自治派”皆较为亲泛民。UU留言2016年10月6日 (四) 12:00 (UTC)[回复]

“非建制派”一词有欠中立[编辑]

我建议用较中立的名称去称呼本土自决派、泛民主派和中间派,或其缩写:本土自决和泛民,以示公正。Keith留言2016年9月17日 (六) 12:31 (UTC)[回复]

  • 请勿把“中间派”与“泛民主派”、“本土派”相提并论。根本“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可以合称“自决民主”或“自由民主”,简称“自民”,以与“保皇”相对。“自决”、“自由”与“保守”相对,而“民主”与“皇权”相对。UU留言2016年9月17日 (六) 15:46 (UTC)[回复]

本土自决派[编辑]

本土自决派是用作概括本土派及自决派当选议员的称呼,香港众志、小丽民主教室和土地正义联盟在很多香港政治相关条目里都被算作本土自决派,现时有大量编辑者多次就个人对本土派和自决派定义的观点修改条目内容。在此情况下,“本土和自决派”的存在可有助化解此类争端,所以左翼“自决派”、右翼“本土派”皆能归类为“本土和自决派”。--123.203.100.51留言2016年10月26日 (三) 14:58 (UTC)[回复]

  1. ^ 立会板块分析:西环化成趋势 本土派被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