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中华民国仪队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最有名?[编辑]

中华民国仪队推广暨研究发展协会好像还在筹备中[编辑]

该协会目前应该还在筹备中,正式的流程还没跑完
而相类似协会今年也如雨后春笋冒出
但最早的仪队相关协会应该还是“中华民国乐仪旗舞协会”
再来依序是“北一女中乐仪旗队永续发展协会”、“桃园县仪队发展协会”
而现在正在筹备中的有“台湾仪队育成发展协会”及“中华民国仪队推广暨研究发展协会”(名称似乎有变动)
这是我目前认知中的情况~

中华民国仪队的种类[编辑]

基本上分为三种: 1.军事单位的仪队。如宪兵仪队。 2.学校单位的仪队。如各院校仪队。 3.民间单位的仪队。如礼仪社仪队。


这里有个疑问, 第三点所指的, 该不会是帮人处理后事的礼仪社吧?蓝斯艾瑞克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5:00 (UTC)[回复]

改动说明[编辑]

  1. 将原本的“驻地”改为“礼兵哨点”:驻地一词,较适用于长期驻扎某地(数年至数十年)、人数多(至少一个排)且有战技训练的军事单位。派驻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忠烈祠的仪队成员(有个专称叫礼兵),都是经过挑选的(并非每位仪队队员都有机会到这些地方),人数最多只会有一个班,而且不会有任何战技训练。换言之,驻地这个词汇,较适合用来指称礼兵原属单位的所在地。
  2. 修正各景点的仪队军种:原来的写法,会让人误以为某地点就是某军仪队的固定驻扎地。但实际上,这三个地方的礼兵是分别由四军种的仪队轮流驻扎 (每三个月轮调一次),不过这已是十多年前的模式,后来有没有改我不晓得。至于桃园的礼兵哨,我没去了解过,所以暂时保持空白。蓝斯艾瑞克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01:04 (UTC)[回复]

建议拆分条目[编辑]

建议将此条目拆分为中华民国仪队中华民国学生仪队中华民国民间仪队,理由是三者的性质和目的都不相同。

  1. 仪队是军事部队,是国家庆典、仪式和国宾访问中的一项军事传统和礼仪。
  2. 学生仪队是学生团体,主要目的参与体育运动的表演和竞赛,是校园文化的象征。
  3. 民间仪队是民间的福利组织。

将三者分开是为避免外界对三者的定位和功能产生混淆。--O-ring留言2013年12月25日 (三) 01:24 (UTC)[回复]

  • (+)支持拆分,但做法略有不同:“三军仪队”内容丰富且有其独立成为条目的必要性,建议拆为中华民国三军仪队(目前重定向回本条目),毕竟“中华民国仪队”字样并不见得会令人觉得就是指三军仪队,否则当初条目内容也不用这么写法;学生仪队内容也还足够,拆分成中华民国学生仪队没问题;但民间仪队内容明显不足,而且其重要性也不能与前两者相比,故留在原条目即可。拆分后的原条目就当成中华民国仪队文化的总论。--Kolyma留言2014年10月5日 (日) 08:32 (UTC)[回复]
你的意见合理,三军仪队和学生仪队的重要性都不低,这样拆分也可。--O-ring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09:07 (UTC)[回复]
完成。--Kolyma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13:2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