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郭大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郭大治(16世纪—16世纪),思道粤白广东广州府南海县[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郭大治年幼时警敏,人称圣童,言动必禀诸道,曾拜见湛若水,二人相见恨晚;父亲被诬陷入狱,他在按察司公庭号哭三天,官吏与他谈话后认为他有才干,并称赞其孝顺,释放他的父亲。嘉靖十年(1531年)郭大治中举人,授萍乡教谕,在当地树立模范、严谨教学、爱惜贫寒,曾经劝谕诸生:“立志当如勇士,守身当如处子,先儒所言是真金石语。”[2]而江西巡抚张岳也称赞他的学行为“江右学式”;严嵩子弟在萍乡横行,他绳之以法,被对方记恨,七年没有调职,父亲逝世父伤痛欲绝,徒步三千里扶柩回乡,葬祭一如古制。

服阕后郭大治改任虞城教谕,教人不倦[3],升任新城知县,县内有兄弟为田地诉讼,他开谕数句后二人互相推让,有盗贼自邻县入侵,他尽力保全数十家粮饷,军旅在县境内也不骚扰人民,新城人说:“二百年从未有过这样廉仁父母。”死后入祀萍乡名宦祠、广州乡贤祠,有子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郭棐、嘉靖四十年举人郭槃[1]

引用[编辑]

  1. ^ 1.0 1.1 同治《南海县志·卷三十六·列传五》:郭大治,字思道,号粤白,少警敏称圣童,言动必禀诸道,时湛若水倡道东南,往游其门相见恨晚,早年父被诬构下请室,号哭臬庭三日夕,法司与语才之,且多其孝出为其父。嘉靖辛卯举于乡,再会试不第,以亲老释褐为萍乡教谕,邑士故椎鲁鲜学,乃严为程督,恤墓警窳,士风丕变,督府御史大夫张岳标其学行于全省,曰“江右学式”;严嵩子弟豪横一乡,大治绳以法,嵩衔之七年不调,父丧哀毁几绝,徒跣三千里扶榇归,葬祭一式于古。复除知虞城,庠士貌祀之,转浙江新城令职,冰蘖务抚字,有兄弟讼田者,开谕数言相让而退,邻盗攀新良甿百烈甚,力保全数十家贮糗粮饷,军旅境内赖不扰,新人士谓:“二百年未有此廉仁父母。”殁祀萍乡名宦、广州乡贤,子棐、槃另有传。 据郭通志、魏志、阮通志参修
  2. ^ 同治《萍乡县志·卷十·列传上》:郭大治,广东番禺举人,正德间任萍乡教谕,端模范、严会课、惜贫寒,尝谕诸生云:“立志当如勇士,守身当如处子,先儒所言真金石语也。”士林诵之,祀名宦祠。
  3. ^ 光绪《虞城县志·卷四》:郭大治 番禺人,由举人任教谕,博学能文,教人不倦,升新城县知县。

参考文献[编辑]

  • 同治《南海县志》·卷三十六·列传五
  • 同治《萍乡县志》·卷十·列传上
  • 光绪《虞城县志》·卷四
官衔
前任:
张槩
明朝萍乡县教谕
嘉靖年间
继任:
文桂
前任:
唐宪
明朝虞城县教谕
1550年-1551年
继任:
陈元谏
前任:
羊修
明朝浙江新城县知县
1551年-1555年
继任:
范永龄